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配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退患儿疱疹,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案,观察组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方案,将两组临床效果及相关时间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发热消失(2.10±0.85)d、皮疹消退(4.02±0.92)d和住院时间(4.02±1.1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将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正恰中病机,并根据患儿病情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8例总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巧香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31-31,37
目的:观察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银翘藿茵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改善发热、消退疱疹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以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9.07% (P< 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消退、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能明显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用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加用银翘散治疗。结果:实验组疾病疗效、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手足口病症状积分、体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西医治疗即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方药治疗,即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发热天数,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手足口病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皮肤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抗病毒针剂治疗,另外试验组给予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煎剂取水外洗或药浴皮肤疱疹处。分别观察2组患儿住院期间每天的病情变化,选取第2天、第4天、第6天的体温、口腔疱疹疼痛变化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足口病的发热、皮肤疱疹等症状消退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加快皮肤疱疹消退,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会珍  王琳 《中国中医急症》2015,(2):217-218,270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135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组均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之81.54%(P<0.05);试验组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后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蓝芩口服液辨治小儿急性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地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蔚萍  夏杰 《光明中医》2009,24(1):55-56
观察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三豆银翘散.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疱疹消退、痊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c Tn I、NSE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观察两组血清c Tn I、NSE、IL-1β、IL-10、TNF-α水平,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清c Tn I、NSE、IL-1β、IL-10、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c Tn I、NSE、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2)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06%,明显高于对照组76. 47%(P0. 0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76%;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清解透表汤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机体c Tn I、NSE、IL-1β、IL-10、TNF-α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银翘散,1剂/d。2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率对照组为32.6%,治疗组为54.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4%,治疗组为91.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热及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快地改善小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口服给予清热败毒汤。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主要包括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及嗜睡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ICAM-1、hs-CRP、IFN-γ、IL-1β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可有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患病时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选出300例,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33%略低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采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清凉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106例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解毒清凉汤联合益生菌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观察患儿的康复进程、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患儿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食欲不振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10组内对比可见明确改善(P<0.05),且观察组TNF-α与IL-6均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便秘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清凉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理想,可缩短治疗周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恢复炎性免疫反应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9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和疾病治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临床上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对照组发生1例皮疹,经治疗后顺利痊愈。结论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应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能够极促进治疗效果显著增强,缩短各项症状消退的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清瘟败毒饮治疗。疗程为5~7 d,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咽喉溃疡痊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稍低于对照组(1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不适症状,不良反应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5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两组均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实验组辅以凉膈散加减灌肠。结果:实验组发热、口腔溃疡、疱疹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