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七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心理应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与心理、社会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如何发挥中医优势,注重学科交融,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中医七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世界医学的瞩目。本文从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中医七情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七情学说是中医历史上极具特色和疗效的疗法。它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三国时期是萌芽阶段;两晋到五代时期是初步形成时期;宋至元期间是七情学说的成熟完善时期;明清时期七情学说确立了它的地位。通过梳理七情学说的发展轨迹发现七情学说是多元化成熟学说,而它的更多价值也亟待我们去发掘。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家素来重视心理与躯体(神与形)之间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种重视又集中在情志上,七情内伤理论概括了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其中七情致"郁"和七情致"虚"学说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体现了情志疾病虚实夹杂的基本特点,本文基于中医"形—气—神"体系提出七情致病的"虚气"病邪假说,从"留滞"创虚气新病因病机理论诠释七情致病的动态演变机理,以期丰富发展中医七情内伤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的重要内容,但在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中时常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有名无实的传统理论学说.依据经典,结合临床,与单纯运用四诊对比,同时间医学相比较,运气学说仍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仍有诸多学习的难点,仍有重新研究认识的必要.深入思考研究运气学说对于中医的发展及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认识可能会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七情、五志、五神(神、魂、魄、意、志)是中医情志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心理学通过对七情、五志、五神概念和涵义的阐述分析,以探讨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中医情志学说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卫  任路 《光明中医》2010,25(3):475-476
中国平衡针灸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并吸纳现代科学理论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其理论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核心。而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在中医七情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故此笔者欲阐明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望此论述能给临床针灸医生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以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以五行理论为框架提出五志伤五脏理论,总结归纳七种基本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并且科学地把握情志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与人体疾病产生、发展、变化和治疗、调护的关系,记载着丰富的有关人类七情活动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经验.但是,由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久远,以及目前我们对书中七情理论缺少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使得在构建现代中医七情理论体系,发展中医心理学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对<黄帝内经>七情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和思考,也是完善现代中医七情理论和发展中医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邓德容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42-142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亦是中医心理学的基础,总的来说包括了阴阳五行学说、形神一体论、心主神明论、五神脏理论、七情学说等,本文对《黄帝内经》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加以概况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生活质量量表,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如"以肺为主,五脏相关、形神合一、内伤七情、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作规范,将量表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等领域,本文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梅 《陕西中医》2006,27(2):206-208
目的:探讨分析现代心理学的对象与心身健康、中医七情学说的关系。方法:通过阐述西方心理学史,科学心理学时期各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分析现代心理学的对象与心身健康、中医七情学说的关系,探讨当前心身健康医学的现状,将中医七情学说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象相关项目进行对照研究。结论:心身健康医学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中医七情学说应属于普通心理学,不应以患者或天才为样本,而应以一般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要由传统的追求心理适应的低层次的研究上升到提高心理境界和心理生活质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上升为研究心理(意识和潜意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内伤七情病因学说理论对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进行分析,采用中医心理学治疗方法及辨证论治方法,可开创心身疾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七情学说”,始于《内经》时代,是当时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中医病因学说中内伤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中,人们对七情的内涵提出了一些异议,尤其对“思”的确认更为集中。探究“思”的实质,对于发展完善中医的情志致病学说,使其更科学地指导临床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孝娟  严灿  高敏 《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尽管中医学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脏象及七情学说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有极大可沟通之处。依据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和平衡观以及现代心理应激防治理论,阐述了中医干预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应激理论入手,结合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进一步探讨中医对应激反应的调节机制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研究发展,而且对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禄颖  吴莹  鲁艺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3,33(8):858-860
对于七情学说的认识,萌芽于春秋战国,系统形成于《黄帝内经》,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此基础上,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对“七情”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陈无择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强调七情致病的广泛性,重视气机及虚实在七情致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疾病的情志调养.因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关于七情学说的特点,是对中医病因学的一个突破性贡献,成为七情学说成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妙趣横生的中医心理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形神论、天人关系、阴阳、五行、七情、精气学说等理论既是祖国医学哲学指导思想,也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就曾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并认为任何治疗都应从“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患者情志致病的SCL-90量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1].近年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症状和降低复发率[2,3].2007-03-2007-09,笔者观察慢性胃炎患者70例,从中医七情致病学说这一慢性胃炎中医病因学的显著特点人手,利用现代精神病学成熟的症状自评量表对七情致病量化、客观化,以探讨情志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以及情志作用于慢性胃炎的具体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情志学说是根据中医七情理论发展而来的一门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相关记载,后在各代医家的创新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框架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医心理学理论,由此构建了完整的情志学说理论体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由情志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情志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学科与领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