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ASCS和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T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01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口服用根痛平颗粒,2袋/次,2次/d;观察组采用活络术注射穴位,1次/d,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同时采用活血通络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1%和73.2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体内TNF-α和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海荣  曹林忠 《新中医》2018,50(10):110-1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研究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信合医院2013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乙醇外敷,研究组联合舒筋活血汤熏蒸,7 d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功能锻炼7周。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的70.0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患者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常规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 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及内皮素(ET)水平,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IL-1β、IL-6、TNF-α、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8%(3/59),低于对照组的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18,(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经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本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共11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疗法,每天1次,每次牵引治疗时间约30分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痹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患者CASC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通痹汤治疗CSR风寒阻络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颈椎活动度恢复,降低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4例CSR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使用根痛平颗粒口服,8 g/1次,2次/d,同时进行颈椎按摩手法放松、牵引,20 min/次,1次/d;治疗组采用加味羌活汤,1剂/d,水煎煮,分早晚分2次内服,同时将另1剂加味羌活汤研成粗粉,用75%乙醇浸泡1个月,用时取汁液加热10 min,用离子导入治疗,25 min/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患者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和临床体征,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7.61%(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PR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CSR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适应能力,减轻疼痛,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汤联合心理干预对KOA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94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2017年9月—2019年11月)。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在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WOMAC评分、VAS评分、膝关节主动屈伸度、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4.47%;治疗后2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主动屈伸度均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抑制KOA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两组均两日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TNF-α、IL-1、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TNF-α、IL-1、IL-6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TNF-α、I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压敏点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气血两虚兼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压敏点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颈肩痛疼痛程度、颈椎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睡眠和生活质量、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最终120例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问卷(N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PQ评分、NDI评分、PSQI评分、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CS评分、SF-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刺夹脊穴配合芒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以传统针刺干预;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短刺夹脊穴配合芒针干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 d,疗程为2周,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上肢功能评分量表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对比临床疗效差异,并对3个月后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方面,试验组症状复发率为10.3%(3/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刺夹脊穴配合芒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状态,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差异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各项评分[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 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MPQ各项评分、NDI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通腑清胰汤对重症胰腺炎肠道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2014年3月—2020年3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通腑清胰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肠道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及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肠道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 通腑清胰汤可明显减轻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肠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温针灸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SF-MPQ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的颈椎JO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地减轻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和推拿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中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IL-1、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TNF-α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减轻颈椎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压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功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愈后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刚  吴山 《新中医》2006,38(11):60-61
目的:观察颈部功能锻炼对颈椎病愈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结合功能锻炼指导)和对照组(单纯治疗)并予以相应的治疗。结果:2组患者中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得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锻炼适用于颈椎病的各个时期,对症状的改善、体征的缓解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生命质量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针灸结合普通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0 d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23%(4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92%(40/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血清IL-8、hs-CRP和P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IL-8、hs-CRP和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颈椎功能和生命质量,降低炎性反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171-174
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肩周运动障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肩周炎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将单号患者分为观察组,双号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进行平衡针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 SF-MPQ)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 CMS)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CMS评分和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PGE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肩周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