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胜  覃露  吴泽铃  彭卓嵛 《北京中医药》2017,36(8):730-731,735
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受损,气血津液凝聚产生湿、瘀、毒、浊等邪毒,邪毒再致阳气瘀滞耗损,阳气更损邪毒越盛,邪毒越盛阳气更损,所以结直肠癌后期由阳气的耗竭而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灶已切除,虽其标不在,但其本阳虚阴邪实仍在,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易复发,扶阳祛邪,可使阴阳平和。扶助阳气为主、攻伐癌肿为辅,以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之效,最终达到阴平阳秘,使人体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归属中医学"胸痹""心水""水肿""心悸""喘证"等范畴。本病以阳气虚为基本病机,尤其以心、脾、肾阳虚为主,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产生瘀血、痰浊等,闭阻心脉发为胸痹,津液不行成饮邪则发为心水、水肿。张仲景温阳法即以温阳之药扶助人体阳气,以消除体内阴邪。以温阳法为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使血行有畅,痰浊得化,津液得布,气血、津液调和。  相似文献   

3.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4.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5.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辛甘相合,其应用广泛,化阳之功用可简概为以下七种:一、扶正阻邪深入,二、护阳守津液,三、扶正清余邪,四、扶阳化浊,五、通阳调气,六、生津润燥,七、护心通窍。  相似文献   

6.
陈明  施淼 《新中医》2022,54(11):231-234
郑钦安是以擅用姜附之热药为人所熟知的清代著名医家,重视坎中一阳,总体上认为痰饮的根本病机为阳气虚损,津液转输失职导致水湿停聚而生痰饮,并指出痰饮致病范围较广且临床变化多端,治疗上总以扶助阳气为先,祛痰为末,阳气健运,则痰饮自消。  相似文献   

7.
总结运用扶阳理论治疗阳虚感冒的治法方药。认为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邪气,邪犯肺卫,卫表失和是阳虚感冒的基本病机,且阳虚之人感邪多从寒化,故疾病常缠绵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兼治、分期论治。感受病邪的早期以宣通为法,解表达邪,使阳气的出路畅通,并驱邪于外;中后期以扶阳益气、健运脾土为法,扶助坎中的阳气,使人体恢复"阴阳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胡希恕先生认为张仲景是经方医学的杰出传人,而《伤寒论》中阳气就是津液,不同于《内经》中阳气的概念。经方医学的主要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方证",有别于医经医学体系的辨证模式。本文挖掘整理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关于"水液辨证"的内容,以机体的胃气充足与否为基础展开论述。胃气是人体化生津液之根本,胃气充足则水液化为津液。病邪来犯时,机体的良能调动全身津液奋起抗击。机体根据自身津液的多少,选择在不同的病位与邪气进行交争。人体胃气虚衰时,水液化为部分病理产物而对机体产生危害。水不化津而生的废水,停于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形成机理亦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9.
煎厥是一种古病名,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从这段经文中不难看出本病是由于阴精不足,阳气鸱张,内热消灼津液,由夏季暑热病邪引动而发作的一种急性热病。因为它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津液受邪热的煎迫而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伤寒论》保护正气的治则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仲景治病的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就是既要积极祛邪,更须顾护正气。即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健脾气,固肾气。扶阳气即使在阴阳俱伤的情况下,也是以顾护阳气为主或为先,取阳生阴长,固阳以摄阴之意;保胃气,体现在祛邪勿伤胃,扶正重补胃两个方面;存津液,如清热益气生津,急下存阴,和解保阴等,根据“损有余,补不足”的原则,旨在平衡阴阳;健脾气,体现在甘温建中,健脾利水,健脾统血等;固肾气,温补之中加以收敛固涩,《金匮》治虚劳七方均治以补肾以固其根本。仲景保护正气还表现在组方用药、煎服调护等方面,特别强调伐正气引起诸多变证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精血阳气亏虚,气化失常是老年人夜尿增多症的基本病机。气化失常,津液排泄障碍又可加重脏腑损伤,久病及肾。肾中真阳乃人生立命之根本,内阳外阴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昼日阳气出于阴,生发在外,内阳相对不足,以致肾中阳气不足,蒸腾气化功能下降,内外不得相顾;而夜间阳藏于阴,阳气回归本位,肾阳充足,则膀胱气化增强,津液故能出,因而夜尿增多。其病位虽在膀胱,但最终责之于肾中阳气不足和气化功能失调。治疗上当遵循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的原则,施以扶助阳气,宣畅气化。肾阳得充,气化功能趋于正常,昼日仍有充足的阳气在内行使蒸腾气化之能,自然津液通达,夜尿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 气血津液皆为人体正气,同具御邪抗病之能力。但具体到各种正气所抗病邪之种类则有不同,诸正气所特有的不同职能的抗邪能力,称之为正气分职抗邪。正气分取抗邪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临证时不难发现虚热性疾病有发热、口渴;虚寒性疾病有畏寒、肢冷。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可能是因温热之邪耗伤了体内阴液,致阳胜阴衰;阴寒之邪损伤阳气,使阳微阴胜。在治疗时以养阴清热,则虚热之病可痊;用温阳散寒法,则虚寒之疾可除。其养阴温阳皆为扶助人体正气,以期抗病痊疾,然何不于虚热病时扶阳以除热邪?虚寒性疾病养阴以散寒邪?由此可见,正气因其种类不同,所抗邪气亦有差异。形成正气分职抗邪的原因,主要责之于正气的不同功能和邪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在治疗外感表证时,重视扶阳。寒邪易伤阳气,疾病过程中多见阳气哀微、阴寒偏盛之证,遣方用药多偏辛温,以扶助阳气散阴除寒。同时,仲景对外感表证病机与阴津相关、治法方药顾护阴液、津液存亡决定预后等方面亦有所论述。然学者对《伤寒杂病论》的外感表证护阴思想极少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药食同源,辨证组方;药食分用,食助药力;饮食宜忌,关乎病程等对《伤寒论》中药食并用作了探讨。指出:《伤寒论》药食并用贯穿全书,体现了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等固护正气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5.
护胃存津在肿瘤放化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放、化疗因常常损及胃气,从而影响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津液,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在肿瘤放化疗中审胃气,存津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辛以润燥"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辛味以其行散之力祛除表邪、痰饮、瘀血、燥实等实邪阻滞,佐助阴液和阳气的化生,恢复津液正常输布以治疗燥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辛以润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极广 ,除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证的应用 ,还有 7个或然证的加减使用。现就谈谈临床心得体会。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7味药组成 ,根据药物配伍具有苦降、辛开、甘补 3个方面作用。柴胡、黄芩合用 ,苦寒清热 ,解半表半里之邪 ,疏解少阳气机。生姜、半夏合用 ,调理胃气 ,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合用甘补中气 ,助少阳之枢 ,助正抗邪 ,使本方具有疏利少阳机枢 ,调达气机升降功用。其中少阳机枢包括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即三焦的输布水液 (津液 )的作用。小柴胡汤的运用不仅是“和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医者必详察而绳之。然胃气者,言胃中之阴阳也。阴者,胃之津液;阳者,胃之阳气。保胃气之意,旨在顾护胃之阴阳。仲景《伤寒论》一书,正是“胃气为本”的杰出典范。以胃气言病机、测预后,断死生;更以胃气立大法、制方药、调饮食。其理之精理,其法之详尽,其方之完备,其药之博大,难及其万一。然本文以蠡测海,以■视文,但言其法则;欲寻仲景原旨,尚须同道着意刻镂。一、攻伐必护胃气仲景用药如用兵,当攻则攻,应补则补,  相似文献   

19.
李小丘 《四川中医》2004,22(1):44-45
温阳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其疗效较优,二对半转阴率达44%。温阳法切中了本病阳气不足、湿浊不化之病理,能扶助正气,调整邪正力量的对比,打破邪正相持局面;同时又可以温通温化。消除湿浊,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20.
温通法治验三则金坛市中医院(213200)包立振温通法可归属于八法中之“温法”。本文所述温通法主要是指通过温阳、即阳,扶助脏器阳气而祛除有形之邪(如结石、水饮、瘀血等)的一种方法,乃属温法中之变法。目的是使脏器阳气旺盛,祛邪有力。所以阴盛阳虚者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