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生附片、黑顺片、蒸附片、炒附片4种不同炮制方法制备附子饮片的质构特性加以研究,探讨中药饮片采用质构检测的方法量化感官鉴定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质构仪测定4种附片的表面硬度、内部硬度和韧性,对其质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种附片表面硬度、内部硬度和韧性值均显示蒸附片黑顺片生附片炒附片,与饮片实际性状蒸附片硬、脆,炒附片比生附片更加酥、脆等折断感觉具有一致性。结论:采用质构仪测定和描述不同附子饮片的质地特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天南星不同炮制法对饮片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天南星生品,白矾浸制片,热压片和药典法炮制品对粘膜的刺激性、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了比较研究。炮制能够使其降低或消除,而生品煎汤也未见毒性反应。在炮制过程中水浸,加白矾和加热处理的三个环节必须运用得当,才能够既降低毒性而又提高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德立吕怡吴兴繁(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吕静宋铁滨附子,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属下品药,仲景首创火炮,此后历代医籍皆有关于附子炮制的记载,不同炮制其临床疗效各异,屡析如下:盐附子:选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附子不同炮制品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研究《中国药典》炮制法、蒸制法、炒制法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子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检测;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各成分分离良好;蒸附片、炒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量都得到有效降低,但蒸附片和炒附片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蒸制法、炒制法与《中国药典》炮制法一样,具有相同的炮制减毒能力,但蒸制法和炒制法又能增加毒性小、疗效好的单酯型生物碱类的量,优于《中国药典》炮制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与饮片安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_(50),ED_(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路路通饮片中路路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路路通原药材500 g,按北京、福建、上海、湖北、江西等5个地区炮制规范中的方法分别炮制100 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SD)测定炮制后路路通饮片中路路通酸的含量。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路路通酸的进样量在0.822~4.108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RSD为1.02%;稳定性实验RSD为0.45%;平均加样回收率99.19%,RSD为1.91%(n=6),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按北京、福建、上海、湖北、江西5个地区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的路路通饮片中路路通酸的含量分别为0.268 6%、0.272 8%、0.241 7%、0.270 6%、0.239 0%,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不同方法炮制的路路通饮片中路路通酸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按福建炮制方法炮制的路路通饮片所含路路通酸含量最高,按江西炮制方法炮制的路路通饮片所含路路通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进行外观评价评分;并进行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HPLC-ELSD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的外观、浸出物含量和桔梗皂苷D含量不同,其中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优于药典法等方法。结论: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影响不同,自然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综合质量评价较高,且方法简便、省时省力、适合产地加工。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4个主产地的枳壳生品及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92个化合物,4个品种枳壳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除四川枳壳外,其余产地枳壳总化合物成分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GC-MS联用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中药材娑罗子的炮制方法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干燥、润泡、切制等不同炮制工艺下七叶皂苷A和B含量的变化。结果:采用直火热风干燥法烘干的娑罗子中七叶皂苷A和B的含量最高,最佳干燥温度为30~40℃;采用减压冷浸法软化娑罗子效果较好,炮制后七叶皂苷A和B的转移率可达93.4%;不同片型的娑罗子水浸提物中七叶皂苷A和B的含量顺序为薄片颗粒中片厚片。结论:娑罗子炮制加工方法对娑罗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组分影响较大,娑罗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35℃直火热风烘房干燥5d,减压冷浸法软化5h,切薄片1~2mm,干燥。建议在原产地趁鲜切制并及时干燥。 相似文献
19.
20.
用正交表设计试验,对地榆饮片加工工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泡洗水温、泡洗时间,饮片厚度对地榆饮片质量影响很大。提出将地榆个子加入药材4倍量水,常温(自来水),泡洗15min后捞出润透,切制2~3mm厚薄片的炮制方法为宜。同时由实验结果证明,地榆鲜品切2~3mm薄片晒干,更利于保证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