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内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要来自间质细胞,但肝癌细胞有合成胶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法对6例正常肝组织、25例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进行染色。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长度密度均低于正常肝及癌旁肝组织(P<0.001),有浸润转移的肝癌组织胶原长度密度低于无浸润转移者(P<0.001),低分化者胶原长度密度低于高分化者(P<0.05)。结果提示肝癌组织内胶原降解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胶原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病理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患者79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冠心病组(n=49)和对照组(n=30),分离外周血白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hPOT1 mRNA表达水平,研究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hPOT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hPOT1 m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高血糖(r=-0.264,P<0.05)、高胆固醇(r=-0.213,P<0.05)及高血压(r=-0.331,P<0.01)分别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OT1为冠心病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871, 95%CI=0.852~0.900,P<0.05 )。结论 hPOT1表达水平减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及其易患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皮肤扩张后皮肤Ⅰ、Ⅲ型胶原的改变。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12,24周真皮中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结果:扩张后即时Ⅰ型胶原染色的基底膜连续性破坏。排列无规律,多呈碎片状。胶原束间隙增大、Ⅲ胶原合成增加,快速扩张组比常规扩张组明显;后期胶原纤维重叠。结论:胶原Ⅰ、Ⅲ是扩张后皮肤的挛缩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限制性胃蛋白酶消化、分步盐析法从人胎盘中提取Ⅰ型和Ⅲ型胶原(ColⅠ、ColⅢ),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制备抗ColⅠ和ColⅢ的抗血清。抗血清经亲和层析免疫吸附后,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所制得的抗ColⅠ的ColⅢ的抗体是单一特异的,它们的制备成功为组织学原位研究ColⅠ和ColⅢ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139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00年3月~2002年3月住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39例,其中男114例,女25例,年龄36~72岁,平均58.6岁,除外任何原因的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均优于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分支病变IMT值、Vdias、斑块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临床资料,分别观察不同动脉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情况。结果健康体检组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优于冠脉硬化组,多支病变组IMT值、斑块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而Vdias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通过对冠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为临床更好的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肝细胞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顾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型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顾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高、低发区As的变化趋势,为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以人群心血管流行病学和病理普查为背景,从427例非正常死亡者的新鲜心脏标本中选取327例(15~39岁)进行比较研究,在获得可靠数据基础上进行动物实验,尸解材料采用形态定量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先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北京地区15~39岁年轻人中有1/4有中晚期病变,若不控制,可造成猝死或CHD,北京地区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2)冠脉内膜SMC的增殖能力15~19岁组即达高线,其后随年龄下降。相同年龄组北京标本冠脉内膜细胞核密度的变化约早于低发区两个阶段,提示其血管老化的进程早于快于低发区。(3)单核巨噬细胞在内膜中的浸润,不论任何年龄,都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结果提出分年龄段的阶段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右江医学》2017,(2):235-239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是一种公认的复杂的炎症性疾病。尽管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介入和药理学治疗方面有所改进,但它仍然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其发生机制有多种原因和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炎症学说等,但尚未完全明了,治疗和预防仍是难点。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一些新设备及检查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Ⅰ、Ⅲ型胶原的增生和表达情况,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法观察胶原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Masson染色显示病变组胶原大量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Ⅰ、Ⅲ型胶原在病变组表达明显增加,其增加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与Ⅰ、Ⅲ型胶原的增生有关,其纤维化的程度与Ⅰ、Ⅲ型胶原增生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胶原表达 ,及在瘢痕疙瘩 (K)与增生性瘢痕 (HS)中的区别 ,以期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手术切取瘢痕标本 ,以普通瘢痕 (S)为对照 ,运用RT 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测定病理性瘢痕中Ⅰ、Ⅲ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病理性瘢痕中Ⅰ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在K组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和对照显著增强 (P <0 .0 5 )。结论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合成及分布的变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扬 《中外医疗》2016,(19):194-19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评估心肌桥形态特征、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2013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5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结合其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表现,并评估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肌桥的发生率为40.00%,以前降支最为多见,占45.00%。前降支存在心肌桥的患者,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近端动脉极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海燕  魏佳莉 《重庆医学》2016,(21):2900-2902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醛固酮(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Ⅰ、Ⅲ(COL Ⅰ、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培养于含15%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10μmol/L)和Rho激酶抑制剂Y27632(1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100 nmol/L ALD作用 HK‐2细胞24 h ,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OLⅠ、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上清液中COL Ⅰ、Ⅲ及Rho激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LD可上调HK‐2细胞中COL Ⅰ、Ⅲ mRNA的表达,并增加培养上清液中Rho激酶、COL Ⅰ、Ⅲ蛋白表达水平,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及ALD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可拮抗上述效应。结论 ALD可活化 HK‐2细胞Rho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Rho激酶诱导 HK‐2细胞COL Ⅰ、Ⅲ的表达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变化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二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和低O2组(B),低O2时间为4w。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经(RV+LV+S),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管壁面积占管总面积的百分比(MA%),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影响。结果:(1)B组mPAP,RV/LV+S显高于A组(P<0.01)。(2)光镜下B组MT%,MA%显高于A组(P<0.01);电镜显示B组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3)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I型胶原含量(平均吸光度值LD)较A组明显为高(P<0.01),Ⅲ型胶原LD各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4)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较A组明显为高(P<0.01),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是差异无显性(P>0.05)。(5)肺细小动脉I型及胶原,I型前胶原mRNA与mPAP,MT%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低氧引起肺动脉管壁I型胶原,I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多是导致肺血管重构以致形成同压的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7.
研究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As的变化趋势,为防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以人群心血管流行病学和病理普查为背景,从427例非正常死亡者的新鲜心脏标本中选取327例进行比较研究,在获得可靠数据基础上进行动物实验,尸解材料采用形态定量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先进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铁蛋白与总胆红素的比值(SF/TBIL)、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评价SF/TBIL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7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CHD)患者62例,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F、TBIL、Ox-LDL、SF/TBIL。结果CHD组SF、Ox-LDL、SF/TBIL、LDL-C比NCHD组明显升高(P均<0.01),TBIL、HDL-C明显降低(P均<0.05);SF/TBIL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81,P<0.01;r=0.604,P<0.01),对SF/TBIL行ROC曲线分析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1),当SF/TBIL=16.555 9时诊断CHD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2.3%;SF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23,P<0.01;r=0.534,P<0.01),TBIL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r=-0.346,P<0.01;r=-0.484,P<0.01);TC、HDL-C、TBIL、SF/TBIL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结论SF/TBIL是比SF或TBIL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是CHD的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低胆红素水平和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在致CHD上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Ⅰ,Ⅲ型胶原的提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限制性胃蛋白酶消化,分步盐析法从人盘中提取Ⅰ型和Ⅲ型胶原,用淋巴结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制备抗ColⅠ和ColⅢ的血清。抗血清经亲和层析免疫吸附后,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扬是的抗ColⅠ和ColⅢ的抗体是单一特异的。它们的制备成功为组织学原位研究ColⅢ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AS)及高血压病程、病期的关系。方法 :将 44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分成单纯 EH组和 EH+CAS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其血清 HGF水平。结果 :单纯 EH组 HGF水平 [(747.9± 132 .1) pg/ml]比正常人 [(6 43.8± 98.2 ) pg/ml]高 ,而 EH +CAS组 HGF水平 [(92 0 .8± 2 5 0 .0 )pg/m 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 EH组 (P <0 .0 1) ,且 HGF水平与高血压病程长短 (r=0 .6 3,P<0 .0 1)及病期 (r=0 .6 9,P<0 .0 1)密切相关。 结论 :血清 HGF升高与高血压的病程、病期及 CAS有关 ,它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