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在入院24 h内确诊.均经胸膜外入路手术,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管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31例,同期行胃造瘘术1例,放弃治疗1例.术后死亡5例,存活28例;发生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切口感染5例,重症肺炎5例,胃食管反流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结果:7例采取了慢诱导气管内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气管食管瘘管钳闭后完全控制呼吸管理病例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胸片显示,无明显肺不张及肺炎加重.2例快诱导病例:诱导时出现胃胀气,气道阻力逐渐增加;术后胸片显示:肺炎加重并出现肺不张.9例术中保暖好无体温不升.7例治愈出院;2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手术采用慢诱导气管内插管保留自主呼吸与气管食管瘘管钳闭后完全控制呼吸相结合的全身麻醉,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且麻醉诱导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早期诊断及冶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食道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0例(62.5%),死亡6例(37.5%)。术后随访6个月~3年,2例术后有食道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治愈,其余8例进食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食道闭锁及食管气管瘘的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的X线检查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选择经手术和X线检查证实的19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表现.结果:19例患儿经X线造影均表现为:食管上段闭锁,食管支气管瘘,即以Gross...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儿术前均行胃造瘘术,术中根治采用气管食管瘘切断缝合,食管上下段盲端或代食管端端吻合,术后深静脉高营养支持,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结果20例患儿术后放弃治疗4例,死亡3例,并发吻合口瘘4例,食管狭窄5例。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术式的选择以及严密、高质量的围术期监护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H型气管食管瘘(TEF)不伴食管闭锁者约占食管先天性异常的4%~5%。作者报道了1例体重为2.47kg的男性新生儿通过食管造影被诊断在第2和第3胸椎间的气管食管瘘。在行食管气管瘘闭合术时使用了4组穿刺套件,顺利完成气管和食管的缝合,无术中意外事件发生。术后5d钡餐透视检查排除了吻合口漏液,然后拔除胸导管并开始经口喂食。新生儿H型气管食管瘘的胸腔镜下修补:1例技术报道@Allal H.$Serv. de Chir. Visc. Pediatrique, Hpital Lapeyronie, Montpellier, France Dr. @Montes-Tapia F. @Andina G. @郭战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或胸胃气管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食管气管瘘和5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根据瘘的性质及手术危险因素的不同,分别选择了: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修补、消化道重建术;食管或胸胃气管瘘切除,瘘口分别修补术; 食管气管瘘旷置、胃造口中术3 类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8.3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9.16%; 术后1 年生存率50%,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 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病例,并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可使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的病例获得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食管先天性发育异常,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的手术干预成活率一直为新生儿外科努力的目标.随着术式的改进,术前后监护水平的提高,患儿成活率亦有所提高.本院2006~2007年收治8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病例,均合并食管气管瘘,8例手术矫治近期疗效成功6例,2例手术后家属放弃治疗.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早期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15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结果:该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口吐泡沫、呕吐、呛咳、呼吸困难、鼻扇、口周及面色发绀,长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等。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管食管瘘与支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食管瘘和支气管食管瘘病例资料,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及效果.结果:9例良性食管呼吸道瘘中采取食管气管分开修补术5例,均治愈;3例行胃造瘘术,其中2例好转,1例死亡;1例因吞服硫酸致食管全程烧伤狭窄后行硬式扩张术并发的食管气管瘘病例的治疗中,采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利用其首创一次性双面修补手术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获得成功.9例恶性瘘中,4例行胃造瘘术,其中3例肺内感染好转,1例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2例肺内感染好转,3例失随访.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呼吸道瘘的主要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的肋间肌瓣作为自体修补材料双面修补治疗大口径气管食管瘘是有效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北平 《中外医疗》2016,(12):194-195
目的:探讨胸部钡餐透视、CT和胃镜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就诊的7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4例食管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钡餐透视、CT、支气管镜,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上检查,对比和分析各种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钡餐透视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7.11%,CT为90.79%,胃镜为92.11%,CT与胃镜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钡餐透视诊断,对食管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CT高于钡餐透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胃镜高于钡餐透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5);胃镜虽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食管癌初诊筛查中,可将胸部钡餐透视放在第一位,CT和胃镜作为进一步检查,这对提高临床对食管癌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探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联合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病例报告]给17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B型超声波和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X线钡餐检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适时摄取X线检查片,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2种检查联合应用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未见假阳性.[讨论]2种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双对比法)检查患者585例的检查结果,与同期于我院接受传统食道造影法(传统法)检查的115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数字化食道双对比造影的585例中,发现病变468例,其中食道癌246例(早期食道癌51例,中晚期癌195例),食管炎症、静脉曲张等良性病变222例,正常117例;传统法115例中,发现病变76例,其中食道癌65例(早期食道癌3例,中晚期癌62例),良性病变11例,正常39例。结论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与传统法食道造影检查相比,显示更清楚,病变检出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陆巍  李开河  赵之乔 《河北医学》2007,13(4):421-42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术前诊断率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16例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术前确诊6例,内腔镜检查诊断率18.8%(3/16),X线检查诊断率31.3%(5/16),术中及术后确诊9例(9/16).本组16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无死亡.结论:本病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确认.术前检查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一个病灶,以避免多发灶的漏诊,并积极进行外科治疗,有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软组织块影是食管、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重要的X线征象之一,但实际工作中,钡餐X线摄片很难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针对临床上大都是晚期病例,手术切除率颇低的现状。作者有目的地对45例食管、贲门癌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探查所见,通过NAI 200医用计算机系统对钡餐X线图片进行处理后,发现该医用图像系统能明显地优化图片质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外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响,对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外周的关系提供较为明确的印象,故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决策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71例,采用5-Fu及PPD化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 ray钡餐确诊14例(19.72%),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69例(97.2%).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达56.3%.结论: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病人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早期发现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钡餐造影和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CT和钡餐造影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CT和钡餐造影,其中51例行放射治疗CT定位,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⑴钡外造影能准确定位,显示病变实际长度,确定病理类型。⑵CT外侵检出率为80.6%,钡餐造影为31.8%,以中上胸段食管癌外侵率高,主要侵犯部位为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⑶淋巴结检出率CT为37.5%,钡餐造影为0。⑷CT发现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同时患者在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设计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是钡餐造影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消化道碘剂或钡餐造影既能显示空肠上端固定性屈曲或螺旋状下降或空肠上端位置异常,其与十二指肠球在同一平面高度.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结论 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其影像诊断的关系(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lO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乳头型,4例斑块型,2例糜烂型,1例平坦型(隐伏型)。术前内镜检查发现病变10例,1例平坦型未发现。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7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3例,另l例为平坦型。CT检查示食管壁异常5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2例,另1例为平坦型。结论 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优于食管钡餐造影和CT。而食管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