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冒小芹  吴晓燕 《妇幼护理》2022,2(1):199-20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接 收的 115 名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 例)和观察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临床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平均体温,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与对 照组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行为、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护理依 从性、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降温方法掌握度、急救技能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生理指标中血钾、血钠、 血糖,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 为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 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度更高,患儿护理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5):3626-3628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接收的 106 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温、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 察组护理后的体温水平、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 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家长不良情绪,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儿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入诊疗的高热惊厥患儿 80 例,以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 体温、心率、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回归正常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家长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护理前体温及心 率水平均较高且接近(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体温恢复、实验室 指标回归正常及惊厥控制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热 惊厥患儿严格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结合集束化干预对高热惊厥院内转运患儿血氧状态及转运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模式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结合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的转运时血氧状态、院内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急救相关指标。结果 转运前、转运2 min时,两组的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4、8 min时,观察组的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转至普通病房、转至检查室及转至急救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O2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结合集束化干预可改善高热惊厥患儿的血氧状态,提高转运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3):3206-3208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间 104 例小儿高 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分析比较两组的复发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疾病恢复情况、后遗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高热、惊厥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误吸、颅内压增高等后遗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 护理中,可促进高热、惊厥恢复,减少复发,降低后遗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杭佳 《妇幼护理》2023,3(15):3582-3584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 92 例急 诊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 例)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46 例)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 比两组急救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结果 实验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0.43%)(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7%)(P<0.05)。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 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隆青秀 《妇幼护理》2022,2(13):3041-3043
目的 分析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治疗系统化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收 治的 87 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 41 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 46 例实施系统化联合 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惊厥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知识掌握程 度均提高,但联合组干预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 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34%和 19.51%(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治疗中系统化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促进 患儿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周亮平  戴立荣 《全科护理》2021,19(2):239-24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三位一体”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三位一体”模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择取32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16例患者行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从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早,惊厥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和认可临床护理服务,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颖  苗思雨 《妇幼护理》2022,2(1):195-198
目的 研究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本院急诊部收治 的高热惊厥患儿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 方案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高热惊厥缓解情况、总体治疗情况及护理认可度。结果 观察 组的高热惊厥缓解情况及治疗的总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认可度为 96.00%,显著高于对 照组的 68.00%(P<0.05)。结论 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高热惊厥缓解,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 理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1日进行急救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患儿护理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属对疾病认知、急救知识、降温方式知晓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体温、退热时间、惊厥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应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配合护理工作,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丁芹 《妇幼护理》2023,3(18):4407-440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78 例高热 惊厥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39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症 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惊厥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惊厥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 间为较参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 明显改变,且干预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 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快速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30 min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高热惊厥患儿,护理可有效缩短其惊厥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强苗苗  张红梅 《妇幼护理》2023,3(1):124-126
目的 分析惊厥患儿快速开展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惊厥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护理;干预组采用快速 救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康复相关指标、体温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急救时 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惊厥平均发生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护理前,两组体温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 理后,干预组护理 2h 与护理 6h 的体温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 惊厥患儿开展快速救治护理,能缩短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体温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霍晓  乔斐  魏丽丽 《妇幼护理》2023,3(7):1640-1642
目的 探讨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120 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则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和惊厥持续时间、住 院时间,惊厥复发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16±2.66)h、(36.42±4.14) s、(6.36±0.73)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次数(1.97±0.62)次,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 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间隔时间为(110.93±1.14)h,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体满意度(96.67%) 高于(81.67%)(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高热惊厥症状,缩短患儿住 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马榆  王树静 《妇幼护理》2022,2(7):1601-1603
目的 分析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急诊 50 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联合分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检出时间、症状持续及抢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95.67%) 好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各级与对照组相比较检出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 间和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67%)高于较对照组(73.33%)(P<0.05)。结论 改 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降温保护护理对高热惊厥患儿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2~8月收治的1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降温保护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护理30 min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惊厥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血糖低于对照组,血钾、血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降温保护护理能够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效果,增加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黎群娣  钟晓红  陈肖霞 《妇幼护理》2022,2(11):2585-2588
目的 探究基于综合护理下的细致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医院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综合护理下的细致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炎性因子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症状(高热、惊厥)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介 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6.67%,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 76.67%(P<0.05)。结论 基于综合护理下实施细致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体温恢复,降低血清 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黄美玲 《妇幼护理》2021,1(1):180-182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方案,明确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126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 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以急救情况、并发症 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判定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急救时间、高 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检分诊、基础护理、照护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 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4.76%)率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 急诊高 热惊厥患儿予以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