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多发静脉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可导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系统扩张及血液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严重的血液瘀滞患者可出现多发皮质静脉性梗死,甚至脑干静脉性梗死,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结论自发性低颅压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静脉性梗死可以出现在脑干。早期发现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报道1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体位性头痛起病,经腰椎穿刺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继发硬膜下积液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头颅CT、MRI均可提供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MRV及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重要诊断手段.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是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两者的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低颅压综合征(SIH)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并回顾文献报道15例同类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和病理生理机制。结果17例患者均以亚急性起病,其中14例患者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等。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都存在SIH和CVT的表现,头部核磁共振(MRI)加静脉成像(MRV)是诊断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结论低颅压综合征是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两者内在的病理生理联系和临床特征有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的发病率较脑动脉血栓为低,其致病因素、发病特点及病理学改变与后者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对脑静脉系统解剖、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病理学改变做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发性低颅压(SIH)多以与体位相关的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误诊率高。SIH并发静脉和(或)静脉窦血栓形成非常罕见。方法我们报道1例SIH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梗死的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自发性低颅压在前,静脉血栓形成和出血性梗死在后,同时经过检查排除了其他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所以我们考虑SIH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假如SIH患者与体位相关的间断的头痛变成持续性头痛时,应考虑到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结论因为SIH的患者有形成硬膜下血肿的风险,所以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应谨慎。  相似文献   

7.
成人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成人的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DCVST)较少见。由于脑静脉的解剖特点和静脉血栓的出血性特征本病引起脑部广泛而严重的损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静脉期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MR 是非创伤性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本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对用抗凝剂有不同的观点。在血栓局部用溶栓剂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已有报导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最常发生于静脉窦,也可发生于皮质静脉和深静脉,发病率较低,静脉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0.5%,成人和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成年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成年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4和42岁)[2]。病因学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妊娠期和产褥期(特别是妊娠期最后3个月和产后)、外伤、感染、肿瘤等均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3-4]。分子水平研究显示,G20210A基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及症状各异 ,造成临床诊断困难。 1987年 2月至 1997年 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均经头颅CT、MRI及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2例。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 13例 ,误诊率 5 0 %。现对其临床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问题分析如下。资料和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2 4例 ,脑静脉(大脑大静脉 )血栓形成患者 2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4例。年龄 18~ 49岁 ,平均 36岁。病程小于 2个月 5例 ,2~ 12个月15例 ,1年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起病急骤,具备高颅压三主征,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无特异表现,MRI对疾病的诊 断价值高。结论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其早期诊断治疗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治疗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是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许多研究证明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尚未见到有关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报道。现将我们在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卒中后癫痫是成人常见的症状性癫痫病因,大约10%的卒中患者发生一次发作,取决于卒中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1])。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属于卒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主要是指颅内静脉窦血栓,脑静脉血栓形成较罕见,且多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延续所致。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为7/100万,成人约为(2~5)/100万~([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自2002年至2007年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其次为呕吐、肢体偏瘫、脑膜刺激征、抽搐等.确诊前有2例曾分别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8例行MRV检查,1例行DSA,明确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治疗,10例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9例好转,1例加重,1例死亡. 结论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早期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第二节单纯(孤立)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两种类型:(1)伴发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时,血栓逆行进展波及皮层静脉,多见。(2)单纯(孤立)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没有静脉窦的参与,少见。因前者临床讨论较多,且本文主要讨论小静脉病变,故以下主要讨论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第三节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主要是指发生于大脑内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和 Galen静脉的血栓形成。DCVST 与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凡能引起静脉血流异常,如静脉壁炎症反应或渗出、静脉本身闭塞或狭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因素均可导致;二者均可伴发于静脉窦血栓形成,但也均可单独发生;二者相比,深静脉血栓形成更多见于女性,单纯性DCVST的男女之比为1:8.3。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由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静脉系统形成血栓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17.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0.5%1.0%[1]。其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相对少见,因其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1例于我院就诊的大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血栓形成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发生在脑皮层静脉、脑深部静脉和(或)颅内静脉窦部位的血栓,由于部位不一,程度各异,其临床表现远不如动脉血栓形成相对具有定位表现,又因发病率较低,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虽因其特殊的病理机制使抗凝溶栓治疗顾虑较多,但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时间与临床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消溶再通的时间和方向性及其与临床改变和溶栓等治疗方式问的关系。方法对1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进行2~6年动态追踪研究.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脑CT扫描和脑MR的轴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平扫及强化扫描,以观察脑静脉系统血栓的状态。结果本病早期多以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起病、然后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病极易并发脑皮质和皮质下出血及缺血性改变,脑CT所见的典型空三角征和索条征检出率很低,而脑MR可以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影像:动态研究表明.脑静脉窦血栓在早期逐渐加长,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且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如由横窦向上矢状窦方向:较小血栓发病30d即可完全再通,较大血栓60d内也可完全消溶再通.而溶栓治疗则可明显加速其消溶过程、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由血栓近心端开始,在发病20d已开始消溶.60d内可完全消溶再通.临床应尽早进行溶栓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以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是发生在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大脑深、浅静脉一种少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现对我们救治的22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对实施过静脉窦接触溶栓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文献回顾。1资料1.1一般资料:从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1809例病例中,查询符合CVT诊断的共22例,为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6~60岁,平均37.2岁,经MR、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venography,MRV)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