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药和过敏性哮喘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2008年1月-2018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48篇,共含中药98味,频数共计455次。在纳入的98味中药内,频数≥ 5的中药共30种,频数≥ 10的中药共12种;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在功效分类中最为常见,占比达到74.31%;药性药味中,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性以温、平、寒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肺、脾、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7种。结论 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用药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且多与补虚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关皮疹中药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数据库,纳入内服或外用中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的临床试验研究,分别对内服、外用中药的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6篇,包含方剂44首,用法分为内服法、外用法。内服中药方剂24首,纳入中药8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金银花、白鲜皮;外用中药方剂20首,纳入中药51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紫草、白鲜皮、苦参。内服、外用中药中频次较高的性味均为寒、温、平,苦味、甘味、辛味,归经均以归肝经、肺经、胃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高频内服中药组合13对,高频外用中药组合7对,二者均可形成4个类聚方。结论 中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内服以清热补虚,兼具祛邪与养阴之功,外用则主要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高频中药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对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女大学生治疗月经病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治疗月经病的女大学生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处方金额等,对频次≥10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该院中药配方颗粒处方1 103张,诊断为月经不调的患者有856例(77.6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书写规范》,处方在治疗用药、用药味数、剂数和金额方面基本合理。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品种依次为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白术。处方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使用频次高的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和活血祛瘀药。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治疗月经病是根据个人体质使用经典方剂酌情加减药物治疗,配伍使用合理。并建议女大学生学习生活饮食规律,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减少月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规律。 方法:以血管性痴呆为主题词,收集、整理CNKI数据库(2014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中收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建立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72篇期刊文献中,共涉及74首中药方剂和142味中药,中药频数共计840次。其中使用频数≥5次的单味中药共有51种,累计出现680次,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核心药物有石菖蒲、黄芪、川芎、丹参等,中药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甘、辛、苦最为常见,归经与五脏有关占总频次的80.75%。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1种,因子分析中提取5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中归为4大类。 结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中用药多以开窍、补虚、活血、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慢喉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慢喉痹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筛选出的主治慢喉痹的方剂129条,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92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慢喉痹26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13个新处方。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喉痹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慢喉痹的用药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临床中药治疗白癜风内服与外用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搜集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2月17日,对中药复方中所含单味中药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各药物之间网络化分析,挖掘并分析白癜风临床内服与外用配伍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114篇相关文献(包含114首中药复方),其中内服中药76首方剂(共129味中药),外用中药39首方剂(共含62味中药),在中药类别上均常使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五类,其中内服中频次排名前五的有当归、补骨脂、白芷;外用中,补骨脂、白芷、红花排名相对靠前。中药性质均以性温、平,味辛、甘、苦,归肝、脾经为多,对白癜风内服与外用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外用分析中共得到4类,内服药分析中得到6类。结论:临床治疗白癜风内服与外用中药其用药配伍存在一定的规律,且两种方式分析结果大致一致,提示临床用药时可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风除湿、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期刊文献,筛选出相关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将其所含中药录入Excel 2019表数据库中,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86首,共含中药181味,频数共计942次。在纳入的181味中药中,频率≥10%的中药共28种,频数共587次;频数最高的5味中药依次是甘草、茯苓、白术、柴胡和黄芪;功效分类中,以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药性药味中,药性前3位依次为温、平、寒,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分类中,归经前3位依次为脾经、肺经和肝经;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30条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共得到11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合,综合得到4个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处方用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治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总结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31首,涉及中药242味,使用频次较高中药有川芎、丹参、黄芪、地龙等41味,其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甘(淡)、苦、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肝、脾、肺经;挖掘共得到高频药物组合48个,出现频次前6位的组合是川芎-黄芪、川芎-地龙、川芎-当归、丹参-地龙、黄芪-地龙及川芎-丹参;演化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潜在新处方8个。结论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整体治则以补气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4—201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中,男68例,女5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1~60岁组患者最多,占21.14%;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有6类,以理血剂引发的ADR最多,占62.6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72例(36.73%)。结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不可忽视,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琥珀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专家门诊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诊断为EMT且使用琥珀散加减的患者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260例EMT患者,675张处方,6种证型,以寒凝血瘀证(58.52%)和肾虚血瘀证(29.63%)为主。涉及240味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主要在肝、脾、心和肾经,功效主要分布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药物炮制以醋制为主。高频(>200次)中药共15味,依序为乌药、当归、肉桂等,6味中药涉及炮制,地黄主用熟地黄,莪术、三棱、延胡索和五灵脂醋制占比超80%,麦芽生、炒、焦俱用,以生为主。240味中药共产生3 620条有效的关联规则。高频中药系统聚类分析得出5类,因子分析获得5个公因子。除琥珀散原方组成外,生麦芽、陈皮、木香、五灵脂和白芍也被纳入。结论 琥珀散加减治疗EMT的真实世界特征为:证型以寒凝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肾虚血瘀证,临床遣方用药除温经通络、活血消癥外,亦须行气消食、活血止痛、养血调经,为临床应用琥珀散加减治疗EMT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药饮片治疗处方,统计分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2月1日—2月29日6个呼吸内科病区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SPSS 25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361例COVID-19患者治疗用中药处方共计529张,中药处方使用了292味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的中药为茯苓、甘草、法半夏、陈皮、黄芩;中药类别频数前5位的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解表药、化湿药;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苓和法半夏,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麸炒白术和茯苓;聚类分析共得11个聚类方。结论 通过对所收集COVID-19用药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中药以补虚为主,辨证加入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健脾化湿的用药及组方特点,与国家发布的COVID-19诊疗中医药治疗用药基本一致,为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藏药材日官孜玛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和社区模块化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日官孜玛方剂中各味药材的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含日官孜玛方剂109首,涉及364味藏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日官孜玛多与清热止痛、活血行"隆"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支持度、置信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日官孜玛-兔耳草、日官孜玛-诃子和日官孜玛-渣驯,体现了藏药方剂的"主辅配伍"规律。含日官孜玛方剂治疗"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行"隆"、止泻止血、除瘟解毒等药物配伍使用,且各方剂的配伍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藏药方剂学"君臣将士"配伍用药规律。结论 含藏药材日官孜玛方剂组方规律明确,主治疾病与核心药物组合相互对应,符合藏药方剂学的"君臣将士"配伍规律,表明该规律为代表的藏医方剂理论在藏药复方新药开发和临床个性化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日官孜玛及含日官孜玛方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文献提取、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高频药物组合,揭示中医治疗MM用药特点,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药和多发性骨髓瘤为关键词,探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2009年1月至2019年11月)相关文献,整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所纳中药进行药性药味及归经分类。使用Excel 2016、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9首方剂,共含中药285味,频数共1492次。在纳入的133味中药中:频数≥10的中药共42种,频数≥15的中药共26种,前三种分别是熟地黄、当归和黄芪;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尤其是补肾阳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药味中,药味以甘、苦居多。药性以温、平、寒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肝、肾、脾经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13种关联强度较高的药对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可提取5个聚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治疗用药以补虚药尤其是补肾药为主,且多与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制提供参考,为其专利保护提供战略依据。方法 以维持时间为5年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频数分析法对其核心药物的组成、分类、功效、归经及药对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复方有效专利中高频中药包括金银花、甘草、黄芩等22味,按照功效分类多属于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补虚药等,主要归肺、心经,高频药对配伍多来自于古(经)方。结论 上述用药规律探索体现了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为新的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罗守萍  赵豆豆  万小燕  李婷婷  彭芳 《中国药事》2022,36(12):1443-1452
目的:为社区医院中医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R语言对成都市双流区某社区医院2020年1-12月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社区医院中医科室在2020年共诊疗患者3045人次,以0~18岁的婴幼儿和青少年为主(47.31%);16.67%的中医医生接诊处方量占总中医处方量的83.54%,少数医生接诊量占比高,头部效应明显。处方中中药配方颗粒总体使用率为43.51%,给婴幼儿开具的处方中使用率高达94.19%。配方颗粒组成的处方因药味和药量少,并未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66.32%的毒性中药使用超过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最大用量;不合理处方中66.03%未写特殊煎法,应引起重视。结论:中医药社区诊疗可通过加大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和普及,并建立有毒饮片使用规范等制度,同时提高软硬件条件,从而提升社区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湿疹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参考。 方法 收集《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治疗湿疹的成方制剂,并进行分类、频数统计。 结果 《中国药典》及《临床用药须知》共收录治疗湿疹的外用及口服成方制剂分别为17和20种,其处方组成药物中分别含中药67和94味,外用和口服成方制剂主要为清热祛湿剂。 结论 2015年版药典及临床使用药须知收载治疗湿疹外用及口服成方制剂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治则。外用中药以清热药、开窍药在成方制剂中使用较多,而口服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在成方制剂中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17.
统计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处方共计3200张,发现我院儿科使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品种有29种,其中儿童专用中药制剂品种仅有13种(44.83%);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10位品种均为口服制剂;32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79张,其中不规范处方118张,用药不当处方61张。杭州市西溪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对儿科医师和药房药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考核,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协作,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现临床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找寻中医处方所含药物的关联规律,据此对药斗摆放进行合理规划。方法:选取我院中药房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共2054张处方,采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药物的排列规律。结果:使用频数较高的为甘草、黄芩、玄参、板蓝根、苦杏仁等30味药,与这30味药关联度较大的有41味常用药;把这41味药排列在药斗的最适位置,其相关药在周围,可提高调剂效率。结论:使强关联的中药摆放在合适区域,可加快中药调配速度,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白志军教授治疗肾病蛋白尿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肾病蛋白尿的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白志军教授治疗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和Mircrosoft Office Excel对筛选出的中药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110首,涉及中药139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茅根、党参、炙甘草、茯苓等;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药性以寒性、平性居多,归经多属胃、肺、脾、肝经;高频次药物组合有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半枝莲+黄芪+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黄芪等;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方。结论 肾病蛋白尿的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标实为瘀血、热毒、水湿。主要治则是以健脾固肾益气为首要,重视清热解毒,贯穿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