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发蜱媒病原体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蜱媒病原体持续危害全球健康,我国蜱种丰富、分布广泛,蜱媒传染病发病较多。大多数蜱媒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现代分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新发蜱传病原体的鉴别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使得人们对病原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针对我国近年来流行较为广泛的几种新发蜱媒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埃立克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及巴贝西原虫进行综述,描述其在媒介蜱、动物宿主和人类的感染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蜱虫在吸食动物血液的同时可携带病原体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经蜱传播的疾病统称为蜱媒传染病。蜱媒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尤其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相对大气压和风速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蜱媒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蜱媒传染病的气象模型和早期的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用于预测疾病的发生和监测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蜱媒传染病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断有新的致病的蜱媒病原体被报道。由于大多数的蜱媒传染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无法迅速准确的对单一的蜱媒病原体感染与多种蜱媒病原体混合感染进行区分,甚至因为疏忽混合感染的可能性而耽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综述蜱媒传染病相关病原体可能出现的混合感染种类,减少临床工作中的漏诊和误诊,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刍议蜱媒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蜱媒传染病引起了国内传染病界的重视.由于近30年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故本文对蜱的致病性、国内蜱媒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十年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数据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定西市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100 0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52.2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 113.43,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乙类为肝炎、肺结核病和细菌性痢疾,丙类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为临洮县(427.20/10万),最低为渭源县(225.55/10万),各县(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840.01,P<0.05);男性报告60 612人、女性39 42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74.16,P<0.05);0~14岁组发病较多占29.49%,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40.39,P<0.05);发病集中在农民(54.37%)和学生(24.20%)。结论甘肃省定西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和学生,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和流感仍是今后定西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年甘肃省平凉市重点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数据来源于2013年平凉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重点分析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13年平凉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5 951例,发病率265.95/10万,死亡11例,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8%;发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乙型肝炎,合计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30%;2013年平凉市发病率低于甘肃省同期水平29.03%,亦低于全国的44.46%。结论甘肃省平凉市传染病发病总体呈常态水平,乙型肝炎、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呈下降趋势,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创历史新高;建议各级政府在提高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认识高度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1973~1985年对新疆30余县、市13种生境类型多种自然疫源进行了调查,阐述了主要媒介蜱的生态习性和分布以及与病原体的关系。所调查地区的蜱类隶属5属16种,曾分别从6种蜱体内分离检出森林脑炎病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土拉菌,确定了这些疾病在新疆的自然疫源性。对调查地区的人群和家畜的血清抗体检查表明,血清学结果和病原学的发现一致,血清中均有上述疾病的抗体存在。人群森林脑炎抗体阳性率为2.30~20.66%,Q热抗体阳性率3.0~17.5%,斑点热群抗体阳性率2.30~30.95%,野兔热抗体阳性率4.22~13.8%。  相似文献   

8.
蜱媒脑炎自然疫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媒脑炎包含森林脑炎(远东亚型)、西方蜱媒脑炎(中欧亚型)及双波脑膜脑炎.它们是虫媒病毒(Arboviruses)中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蜱媒脑炎群(tickborne encephalitis complex)中抗原上极其近似的森林脑炎病毒(Encephalophilus silvestris Zil'her,1937年)、西方蜱媒脑炎病毒(Encephalophilus occidentalis Zil'ber,1945年)及双波脑膜脑炎病毒(Diphasic febrile meningoencephalitis virus,Smorodintsev,1947-1949)分别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森林脑炎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见脑膜型,脑膜脑炎型重症病死率高及急性发病或慢性迁延性感染经过为特征.西方蜱媒脑炎则以蜱媒兼具消化道途径感染、轻症多、病死率低、无后遗症为特征.双波脑膜脑炎以兼有消化道感染、症状轻、唯脑膜受累征候突出而愈后良好为特征[1、3、4].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报道的人感染蜱传寄生虫的种类和病例数均不断增加,蜱传疾病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提出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可能被严重低估,亟需开展包括人群、媒介及动物宿主在内的蜱传寄生虫病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西藏亚东县蜱虫种类和调查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2021年7月在西藏亚东县牲畜上检获的23只硬蜱和血蜱,根据蜱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X I)、线粒体16S rDNA和12S rDNA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并测序,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蜱虫体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土拉热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的感染情况,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对2021年收集的亚东县居住人群184份血清,采用ELISA方法筛查莱姆病(Lyme disease)、Q热(Q Fever)、斑点热(Spotted fever)、土拉(Tularemia)的抗体阳性率,综合分析亚东县蜱媒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西藏亚东县采集的硬蜱分属两类,其中一类硬蜱COX I、16S rDNA、12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拟蓖硬蜱Ixodes nuttallianus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  相似文献   

11.
蜱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节肢动物。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蜱媒疾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常见的几种蜱媒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巴贝虫病及蜱传脑炎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原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发媒传疾病的流行现状、流行特征和防控进行阐述,提出在“同一个世界,共同拥有健康”的理念下,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防控体系以应对新发媒传疾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柴莉  许晓明 《地方病通报》2024,(1):65-67+88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福建省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发病日期为统计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5 395例,年均发病率为367.51/10万,死亡8例,年均死亡率为0.54/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63.515)。每年10月和5—6月为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崇安街道最高444.0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0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5.32%;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7.30%。肠道传染病居多、占51.6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166.49/10万、病毒性肝炎77.93/10万、梅毒39.31/10万、肺结核33.86/10万、感染性腹泻17.30/10万。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发病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总体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霍乱、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水痘及支原体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上述6种传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暴发疫情24起,病例数1 522例(男1 006例,女516例),罹患率2.47%;暴发疫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79.17%,其中以出血性结膜炎最多,共15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62.50%;暴发高峰集中在3~4月和9月;儿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教育场所发生暴发疫情占83.33%;新安街道为暴发起数最多的街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冬、春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的肠道传染病,人群以幼童及青少年为主;应定期对教师、家长、学生和工厂企业的卫生监管人员及员工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已经得到控制的人间布鲁菌病疫情迅速回升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其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3年山东省寿光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寿光市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寿光市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8 812例,年均发病率192.49/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55.05/10万),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44.30/10万),呼吸道传播疾病(36.46/10万)和自然疫源性与虫媒传染病(2.14/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菌痢、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山东省寿光市传染病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成都市青羊区54年传染病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53-2006年全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56.35/10万4 750.95/10万之间。从1979年开始,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态势,1994-2006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左右。趋势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世纪50-60年代发病居前位的麻疹、百日咳、疟疾在2000年以后已下降到急性传染病的后几位或连续10年未发病。2000年以来性病、痢疾、结核、肝炎、猩红热居传染病发病的前5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50年代以呼吸道和肠道为主到2000年后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1953-2006年间成都市青羊区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传染病谱发生了改变,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已成为该区的主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使得传染病的防治面临更加严重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都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成都市新都区5年来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都区2007—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7385例,年均发病率219.3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64.61/10万;2009年最低,为177.20/10万。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细菌性痢疾及淋病。引起死亡的病种主要是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等经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及甲肝等。结论2007—2011年新都区传染病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将发病率较高的病种及有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列入新都区今后一段时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和分析河南省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并整理河南省1951-2015年人间狂犬病疫情相关资料,对2007-2015年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人间狂犬病上世纪80年代曾严重流行、90年代得到有效控制。本世纪初以来疫情上升明显,近10年又有下降趋势。病例以农村地区居民为主,男多于女,多为35-65岁组及15岁以下组人群。7-9月份是发病高峰期。豫东和豫南是人间狂犬病病例较为集中区域。病例平均潜伏期为60 d,平均病程为3 d。病例暴露后约45.9%未作任何伤口处理,76.5%未曾接种疫苗,伤口肉眼可见出血的占93.6%,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仅为0.64%。传染源98.7%是犬只,其中非栓养犬占82.1%以上。犬只狂犬病毒感染率为0.63%~6.00%。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为0.64%,人犬比值平均为6.50。结论 河南省是狂犬病流行地区,应开展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蜱种类及其携带病原体。方法 于克拉玛依市不同区采集游离蜱和寄生蜱,鉴定蜱种类,利用荧光定量PCR或套氏PCR/半套氏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蜱传脑炎病毒、巴贝斯虫/泰勒虫、贝氏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等9种病原体。结果 共采集蜱683只,分3属3种,其中亚东璃眼蜱数量(n=362)最多,其次为银盾革蜱(n=311)、图兰扇头蜱(n=10)。银盾革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阳性率为3.2%(10/311),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0%(3/311);亚东璃眼蜱中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0.8%(3/362),泰勒虫阳性率为0.3%(1/362);其他病原体检测结果均呈阴性。PCR扩增阳性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银盾革蜱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与劳氏立克次体最相关,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结论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优势蜱为亚东璃眼蜱和银盾革蜱,银盾革蜱携带劳氏立克次体,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携带驽巴贝斯虫,提示该地区存在斑点热、巴贝斯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蜱携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