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一起高校腹泻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此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对学校食堂开展卫生学调查。运用RT-PCR进行诺如病毒的核酸检测,并进行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持续4 d 5 h,病例共62名,罹患率0.89%。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57例(91.94%)],平均年龄23岁,男36名,女26名。病例对照研究示:第五食堂就餐可能是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χ~2=45.69,P0.05],24份病例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检测,9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20份厨工(无症状)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5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结论这是一起诺如GⅡ型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源性传播后出现人传人,可能是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感染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了解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出现15例感染性腹泻病例,全部集中在一个班级,其中男生10例、女生5例,该班级罹患率为75.0%(15/20)。检测病例肛拭子8份、粪便1份、呕吐物1份,10份样本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疫情的病原体均为诺如病毒的GⅡ.3病毒株。结论本次疫情确定为一起由GⅡ.3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大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疫情原因,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9 d内累计发现病例133例,临床症状以腹泻(84.96%)、恶心(70.68%)、腹痛(59.40%)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0.73%),散在分布于16栋宿舍,发病年龄17~24岁,各年级均有发病;男生罹患率0.87%,女生罹患率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病例对照结果表明,去M村就餐(OR=6.53,95%CI:1.98~21.55)、同宿舍有病例(OR=3.47,95%CI:1.11~10.82)是危险因素。实验室检出病例标本阳性12份(12/15),环境标本阳性1份(1/14)。结论此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例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去M村就餐,中后期不排除接触传播。应加强学生教职工健康教育,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小学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3月28~31日,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27例,罹患率为3.31%(27/816)。3月28日14:00~22:00时为发病高峰,病例有班级聚集性,病例对照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13,95%CI:0.03~0.63)和每天洗手次数≥5次(OR=0.26,95%CI:0.10~0.72)为保护因素。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环境涂抹样等85份标本,其中5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4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带毒厨工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公司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同源性。结果 2016年6月2~17日,广州市某公司共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34例,罹患率为15.25%(34/223)。所有病例症状均为轻症,临床表现以呕吐(64.71%)、腹泻(47.06%)为主,病程为2~144 h,中位数为45 h。发病高峰主要在6月7~8日(97.06%,33/34)。公司不同部门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6、7日中餐是危险因素(OR=3.045,95%CI:1.04~8.90;OR=11.63,95%CI:2.98~45.45)。采集30份样本(病例肛拭子25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3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常规食物中毒致病菌,22份(病例肛拭子19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1份)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厨工感染的诺如病毒与病人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隐性感染厨工工作时未戴手套、口罩。通过停止供餐、隔离病人、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结论广州市某公司暴发的疫情为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建议完善诺如病毒疾病监测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情况和可能的传播途径等信息,采集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报告59例病例,罹患率19.72‰,主要集中在10月16~17日。男女性别比1.19∶1;病例集中在四(1)班和五(1)班,占总病例数的55.93%。3份病例肛拭子和2份呕吐物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密切接触为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该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掌握诺如病毒传播危险因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食品样品、环境样品、患者呕吐物、腹泻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该校有6个年级86个班,共计893例,55例发病,罹患率为6. 16%。其中发病班级涉及14个班,病例发病最多为3年11班,共计26例,罹患率为55. 32%;其次为3年14班,出现8例,罹患率17. 02%;教师发病2例,罹患率为0. 84%。实验结果为23份患者的粪便检出14份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4份呕吐物有1份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根据实验室结果排除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结论:根据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及样品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疫情消毒隔离防控措施未出现新发病例,本次疫情判定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淮安市诺如病毒聚集性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诺如病毒性腹泻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毒性腹泻数据进行描述,收集2018—2020年淮安市诺如病毒聚集性感染病例标本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淮安市共发生诺如病毒聚集性感染16例,报告病例256例,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小学和初中等场所,实验室检测样本331份,核酸阳性报告112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率为33.84%,聚集性感染多发生在4月和11月,主要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且存在多个型别的流行,诺如病毒GI型与GⅡ型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6,P<0.05)。结论 诺如病毒聚集性感染易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感染型别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流行趋势由GⅡ.4型向GⅡ.8型转变,应加强校园监督管理,采取病例隔离和环境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0.
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χ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χ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χ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χ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0月-2020年9月揭阳市2家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10月-2020年9月揭阳市2家哨点医院共送检粪便标本1 512份,病毒总阳性率为11.24%(170/1 512),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21%(109/1 512),诺如病毒阳性率为4.23%(64/1 512),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46%(7/1 512),两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诺如病毒阳性样品中GⅠ型占0.26%(4/1 512);GⅡ型占3.90%(59/1 512),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0.06%(1/1 512)。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高峰分别在1月和11-12月;5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各年龄组间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结论揭阳市病毒性腹泻以A组轮病毒和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重点防控对象,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和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无锡市某托幼中心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该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结合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此次疫情累计发病113例,全园罹患率10.90%,采集32份人群样本及21份环境样本,病例组2份样本诺如病毒II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未做好消毒通风工作导致本次暴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22年武汉市某大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原因,为疫情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调查,采集相关人员肛拭子和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急性胃肠炎疫情共搜索病例105例,临床表现以呕吐、恶心为主。男生罹患率(0.62%)高于女生(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西区食堂某档口的食物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5.88,95%CI:1.95~17.74)。3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食堂档口工作人员隐性感染导致的食品污染可能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在诺如病毒流行期开展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定期采样检测,及时发现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某幼儿园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来源。采集病例的粪便、呕吐物和周围环境的擦拭物,提取核酸病毒RNA后,进行实时荧光核酸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GⅡ型阳性产物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病毒ORF2区直接测序,采用BLAST和Mega 3.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 累计搜索21例诺如病毒病例,罹患率为2.53%(21/831),病例主要集中在3~4岁儿童共19例,占总病例的90.48%,男女性别比为0.62∶1;疫情持续时间为5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距离疫情报告时间为2.5 d;采集22份标本,其中8例病例,病例标本14份,病例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7.14%(8/14),环境标本8份,环境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2.50%(1/8);病例标本粪便阳性检出率为87.50%(7/8);经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有9份标本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分子分型显示均由GⅡ.17引起。结论 该疫情由诺如病毒GⅡ.17引起的人与人传播;粪便标本阳性检出率较高;低年龄组为主要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病毒基因型别,探讨可能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开展主动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集发病学生和老师粪便或肛拭子,食堂员工肛拭子及食堂环境样本,发病班级环境样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常规RT-PCR扩增诺如病毒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N/S区,PCR产物纯化、测序,序列经核酸比对确认,应用MEGA 7.0软件编辑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Excel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OpenEpi3.03在线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5月4—13日,本起疫情报告病例44例,罹患率为5.42%(44/812),学生41例,教师3例;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70.45%),腹泻(36.36%);流行曲线提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模式传播,五(2)班罹患率(38.46%)高于其他9个班级;发病前3日接触类似病例(RR=6.43,95%CI=3.69~11.21)及近距离暴露呕吐物(RR=5.26,95%CI=3.20~8.65)均为本起疫情危险因素。检测证实:10份学生、3份老师及1份厨工粪便或肛拭子样本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随机测序样本序列比对:Jinshan|xingtaschool01|2019、Jinshan|xingtaschool02|2019等7株同属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指示病毒同源。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疫情为由隐性感染厨工污染饭盒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导致的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建立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资料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厨工、留样熟食、桶装水等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进行溯源。结果共发病182例,罹患率为0.59%(182/30 711)。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其中有腹泻症状者(≥3次/日)141例,占77.47%,有呕吐症状者(≥2次/日)15例,占8.24%;腹泻伴呕吐者46例,占25.27%。共检出诺如病毒GII阳性标本27份,分别为现症病例肛拭子15份及A饭堂厨工肛拭子12份。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8年9月17日,20日为发病高峰,末例病例为9月29日。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通过手机APP自填问卷。共收回电子问卷6 429份,数据清洗后,其中233人作为病例组,挑选健康学生共4 288人纳入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从9月18~20日,早、中、晚和夜餐在A餐厅就餐均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在A餐厅就餐次数与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起疫情判定为由诺如病毒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早期食源性传播可能性较大,A餐厅厨工污染是本次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后期存在接触传播。在全校范围内彻底开展环境整治消毒工作,落实隔离制度,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共报告46例诺如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分布在该片区的3个单位,平均罹患率为12.6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只有A单位中饭前用自来水洗碗(OR=7.14,95%CI:1.83~27.88)、接触病人(OR=7.64,95%CI:1.33~43.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有15份分离到诺如病毒。结论此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接触病人导致传播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整改清洁饮用水管道等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总结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该起感染性腹泻事件发病17人,罹患率为1.9%o。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9份,RT—PCR核酸检测阳性7份;学校剩余食物及环境相关样本13份均为阴性。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该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暴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北省某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查找病因和可能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9月河北省某县报告的某中学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中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该次暴发疫情的相关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累计报告病例65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3.19%,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病集中在9月2~7日,7年级发病最多,男女比例为1.5∶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2份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本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学校应加强针对性宣教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病毒性腹泻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4家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4 214份.1 255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6%、1.4%、18.6%、1.6%、1.5%和1.1%.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92岁,分别为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感染不存在男女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有差异.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