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病程2型糖尿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尿微量蛋白的变化.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5例)与常规治疗组(47例),比较其血脂,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差异.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TG、TC以及FPG,2 hPG,UAE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与常规组组间比较,TC与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G,2 hFPG,24 hUAE指标强化组要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比常规治疗有一定优势,有助于减少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利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为严重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的排泄值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低于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300mg/d;临床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大于300mg/d;并以同期健康体检成人1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的MAU,HBA1C,FPG,LDL,TG,T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AU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AU与糖尿病病程,SP,DP,TG,TC,HDL,Cr呈正相关,而与年龄,体重指数(BMI),HBA1C,BUN等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23.3%,糖尿病病程,SP,DP,TG,TC,HDL,Cr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密切相关。MAU的出现常能够反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有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庆彬 《安徽医学》2005,26(6):501-502,50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微量白蛋白尿组(MA),分别检测二组的血压、血糖(PG)、血脂(TG、CH、LDL、VLDL、HDL)及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LIMP-CD63)表达率,以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为因变量拟合多元回归分析。结果MA组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H、LDL明显高于NA组(P<0.01), MA组的GMP-140、LIMP-CD63明显高于NA组(P<0.01);GMP-140、VIDL、FPG、血压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及长期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将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华医学会发起的"中国T2DM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大连地区的社区居民,入选研究对象共计10 155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3组间糖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UACR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血糖状态组,其尿白蛋白异常率发生不同,糖尿病组患者其尿白蛋白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2)对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组的FPG、2h PG及Hb 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FPG、2h PG及Hb A1c水平更高的糖尿病患者,其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也更高,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PG、2h PG、Hb A1c、总胆固醇水平(TC)、甘油三酯水平(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U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9、0.197、0.239、0.077、0.153、0.219、0.114、0.096、0.087、0.1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与UACR呈负相关(r值为-0.071),P均<0.05。(4)多元逐步回归显示:FPG、Hb A1c、SBP、TG、HDL-C与UACR独立相关。(β值分别为:0.164、0.101、0.200、0.076、-0.069),P均<0.05。结论 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与UACR密切相关,FPG、Hb A1c、SBP、TG、HDL-C为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余晓波 《中外医疗》2013,32(26):57-57,59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该院治疗糖尿病的60例患者,把所有患者分成3个亚组,DM-A组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DM-B组为尿微量白蛋白组,DMC组为大量蛋白尿组,每组20例。利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技术测量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T值,扫描下肢血管,测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MT值与性别、年龄、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血压BP、总胆固醇水平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结果大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MT值明显大于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的2型糖尿病患者MT值明显大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MT值与糖尿病的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BP、TC相关,与TG、FPG、BMI无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MT值与糖尿病的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血压、总胆固醇水平TC相关,在临床上要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防止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蒋媛姣 《现代医学》2004,32(1):38-39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常规测空腹血糖 (FPG)、2h餐后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 (IR)、胰岛素敏感指数 (IS)、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及 2 4h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结果 两组间FPG、2hPG、FINS、HbA1c、TG、TC、IR及IS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白蛋白排出率增高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肾病与脂代谢紊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检测了51例2型DM 并发DN患者的空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与无DN的T2DM患者及正常人比较.结果 T2DM无DN组和DN组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HbA1c、FP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DN组的TG、TC、PG 、HbA1c显著高于T2DM无肾病组.C肽测定值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水平(UAER)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脂代谢紊乱是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为防止T2DM患者DN的发生,除应重视控制血糖外,还应该注意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参照 ,对比检测尿铜蓝蛋白的排泄情况 ,以了解其在青少年 1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肾病综合征对照 2 1例 ,正常青少年对照 6 0例 ,收集 2 4h尿液。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ELISA法测定尿铜蓝蛋白。结果 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组尿微量白蛋白、铜蓝蛋白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 (P <0 .0 5 ) ,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排泄异常者占 4 7.5 % ,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占 10 % ,尿铜蓝蛋白随病程增高的幅度大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幅度。尿铜蓝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HbA1c显著正相关。结论 尿铜蓝蛋白可能是反映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更为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54例住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尿蛋白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对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高血压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UAER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病、BMI、PG、HbA1c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TG、CH、FIB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TG、FIB是UAE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胡宇华  杨桂兰 《吉林医学》2005,26(4):414-415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体检的血糖正常人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从而对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体检的血糖正常的人分成3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清晨空腹血糖、OGTT2h血糖(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白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等指标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中逐渐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AE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中逐渐升高,MAU的患病率呈现与UAE相同的变化规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导致2型糖尿病危险性增加的因素是BMI、SBP、DBP、空腹血糖、OGTT2h血糖、TG、TC的增高。UAE的升高是肾脏病变的早期表现,对糖代谢异常人群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及进展性肾功能损伤具有强烈的提示意义。UAE的水平在糖耐量异常组已经升高,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组最高;MAU同样呈现上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组病程、年龄与无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量白蛋白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MI、舒张压、空腹血浆胰岛素两组无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均是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聚糖-1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NMALB组)和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MALB组)患者,各100例,另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尿素(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血清蛋白聚糖-1。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MALB组和MALB组FPG、BUN、SCr、TG、VLDL均升高,HDL-C降低(q=3.42、10.01,2.89、8.38,10.15、14.38,8.55、10.82,8.08、10.69,4.73、8.40,P均<0.01或P<0.05);MALB组FPG、BUN、SCr均高于NMALB组,HDL-C低于NMALB组(q=6.93、44.41、5.18、4.48,P均<0.01或P<0.05)。NMAL.B组和MALB组血清蛋白聚糖-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4.27、9.25,P<0.01);MALB组血清蛋白聚糖-1显著高于NMALB组(t=10.36,P<0.01)。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蛋白聚糖-1呈正相关(r~2=0.34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蛋白聚糖-1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缬沙坦(80 mg口服,1日2次)联合百令胶囊(1.0 mg口服,1日3次)治疗5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Ⅲ期25例,IV期28例),治疗前后检查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两周后,受试患者的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影响FPG、TG、TC、BUN、SCr。结论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能快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临床蛋白尿出现。  相似文献   

16.
胱抑素C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伴有不同程度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于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检测意义。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RBP。同时检测T2DM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选择性分成两组,即UAER<30 mg/24h组、30mg/24 h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尿糖采用干化学试纸带葡萄糖氧化酶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胶体金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进行检验.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mAb)的联合检验能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5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抽选同期59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尿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糖阳性率83.05%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阳性率86.44%高于对照组尿糖阳性率0%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阳性率0%,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实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验临床价值高,对疾病诊断价值高,可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从而制定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踝肱指数(ABI)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0月~2008年9月病房收治的111例T2DM患者资料进行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MS组72例及无MS组对照者39例.检测2组的ABI及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压(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UAE)等,分析各指标与ABI的关系. 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MS组ABI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MS组降低(40.5%vs.17.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SBP、DBP、FPG、2 h PG、TC、TG、HbAlC及UAE均与ABI降低有关,因此可能是糖尿病发生PAD的高危因素(P<0.05或P<0.01).结论 MS的多指标为ABI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2型糖尿病PAD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