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189-219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5粒/次,疗程24周。结果在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明显降低HBV-DNA载量,逆转乙肝后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 C)、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治疗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的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接受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血清纤维化、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检测.结果 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在改善主要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片治疗的患者(P<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和血生化指标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且比单用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肝纤维化方面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HBV DNA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阿德福韦酯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疗程为6个月;联合组48例,在阿德福韦酯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6个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优与阿德福韦酯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5.
丁蔚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59-1460
目的:探讨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方法。方法: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34例与同期单用扶正化瘀胶囊28例,疗程1年,作对照,于治疗前、治疗3月、6月、1年分别检测肝功能、肾功能、HBV-DNA、HBVM,肝纤四项。尿常规、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相比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经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稳定,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抑制,与单用扶正化瘀胶囊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是活动性乙肝硬化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对照组单纯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指标与该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纤维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替比夫定和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肝功、肝纤维化指标、B超指标及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Ⅳ-C)均有所改善(P〈0.05);脾脏厚度明显缩小(P〈0.05),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较对照组缩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46%,E抗原转换率为38%,对照组分别为41%、36%,治疗组上述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和抗纤维化,明显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扶正化瘀胶囊单用和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单用组48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不比24周显著(P〉0.05),联合组48周比24周改善显著(P〈0.05)。结论:单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疗效有限,同时针对病因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程度可以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3粒/次,疗程23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下降,肝功能改善,HBV 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DNA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HBV-DNA转阴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2例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HA、Ⅳ-C、HBV-DNA、PCⅢ、LN水平及肝硬化失代偿、全因死亡、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有效抑制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调节病毒应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入选年龄 18~ 65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试验药 (扶正化瘀胶囊 )和对照药 (和络舒肝胶囊 ) ,均为每次 5粒 ,3次 /d口服 ;疗程 2 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 12周的随访。观测指标 :(1)于治疗第 0、2 4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学、HBV标志物 ,第 0、12、2 4周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 (HA、LN、P Ⅲ P、Ⅳ C)、B超肝脾检查 ,第 0、6、12、18、2 4周观察肝功能 (随访期评价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2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 ,肾功能 ,心电图。结果  (1)受试者入组情况及人口学资料 :试验组 110例 ,对照组 10 6例 ,两组病例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病程、药物过敏史、既往治疗史、肝功能、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学 (试验组 99例 ,对照组 96例 )、HBV标志物、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比较 ,无显著差异。 (2 )肝组织病理学 :治疗前后作活检肝组织学观察 93例 ,试验组 50例和对照组 43例治疗前纤维化分期 (S)均值分别为 2 .3 3和 2 .11。试验组治疗后S均值为 1.80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S均值为 2 .14 ,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善。试验组活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18-120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治疗,0.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4片/次,3次/d,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1)肝功能: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DNA:治疗后两组HBV-DNA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观察组HBV-DN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两组HA、Ⅳ-C、LN、PC-Ⅲ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恩替卡韦联合用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HBV-DNA复制,降低肝纤维化状态,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27例患者服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制的扶正化瘀胶囊,口服剂量为1.5g/次,3次/d;对照组25例只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扶正化瘀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其效果与具明确保肝降酶作用的药物相同。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除有明确保肝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INF-1b赛诺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扶正化瘀胶囊组(FZ组)60例,INF-1b组(IFN组)43例和扶正化瘀胶囊联合INF-1b组(FZ+IFN组)69例。3组患者治疗0、24、48周及停药24周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同时观察肝功、乙肝标志物、HBVDNA滴度和彩超影像变化等指标。结果 FZ组、IFN组和FZ+IFN组。3组比较治疗第48周时FZ+IFN组治疗后,纤维化指标中的HA、LN、CIV、PC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0.05),FZ+IFN组与FZ组、IFN组治疗后得随访时比较PCⅢ、HA、CIV、LN水平也降低明显(P值<0.05)。在治疗48周时停药24周时FZ+IFN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高于FZ组(P值<0.05)。FZ+IFN组与IFN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Z+IFN组门静脉内径与脾厚度减少幅度大于IFN和FZ组(P值<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193例并发症已控制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予以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治疗24周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疼痛、肝脾大)、生化指标如肝功能(ALT、AST、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A/G等)、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PⅣP)、蛋白电泳等项目.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蛋白电泳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就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比肝功能指标、肝脾影像学变化、HBV-DNA阴转率、肝脏硬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52.34±10.8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41±3.24)U/L、总胆红素(15.55±1.57)μmol/L]、肝脾影像学变化[门静脉主干直径缩小例数(52例)、脾长缩小例数(51例)、脾静脉缩小例数(49例)]、治疗后12周HBV-DNA阴转率(84.38%)、24周HBV-DNA阴转率(100.00%)、肝脏硬度[(12.15±3.41)kPa],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提高HBV-DNA阴转率,改善肝功能指标情况,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6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cⅣ(Ⅳ型胶原)水平,选择至少两项增高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药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对照组用贺普丁及苦参碱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水平。结果:中药扶正解毒化瘀对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对逆转和延缓肝脏损害进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乙肝相关肝硬化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协同作用。方法:将65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组和单用恩替卡韦组,疗程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病毒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情况。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联合用药组治疗48周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组HBVDNA阴转率87.5﹪,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有显著性P0.01.ALT复常率、HBe 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比,统计无差异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更有效地抑制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飞蓟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及恩替卡韦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及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胶囊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①HBV-DNA转阴率:研究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研究组倦怠乏力积分、纳差积分、腹胀积分、肝区不适积分、口干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肝功能指标: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A、LN、PCⅢ、C-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对照组(P<0.05);⑥血清T细胞亚群: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飞蓟胶囊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及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进一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进一步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