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因为子宫内膜的间质和腺体进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疾病,以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无生育要求、症状重、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选手术治疗;痛经症状突出者可行保守手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和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由于激素的影响和作用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其主要变现形式多为月经量增多和痛经.子宫腺肌病的病发人群多为生育年龄的妇女,主要年龄在30-50岁的产妇.尤其是今年发病率逐渐攀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当然对于不同的年龄的妇女,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年轻或又生育要求的妇女最好可选择药物治疗.对于要根治的妇女来说,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付敏  李桂林  彭凤云  周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02-43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8.7±18.5)%,14例(77.8%)痛经完全消失,3例(16.6%)痛经明显缓解,1例(5.6%)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在子宫肌层内生长引起子宫肌层增生肥大,导致月经过多、痛经以及生育能力低下的一种妇科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可执行子宫切除(包括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和部分子宫切除等)、病灶切除与非手术病灶切除技术(包括超声聚焦与介入以及射频等)、药物与中医治疗以及骶前神经切除等方法,而手术治疗目前则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等术式。但目前子宫切除术已不再是临床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相反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有合并症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月经、痛经、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月经量、疼痛强度评分、影响活动程度评分及痛经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75.6±7.8)g/L,恢复为(112.7±10.2)g/L(P<0.01);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176.2±33.4)cm3,恢复为(120.3±28.5)cm3(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占同期妇科手术的7.3%,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95例,诊断符合率68.2%.随访1~5年,经腹及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痛经缓解率100%,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痛经缓解率95.3%.保守性手术配合药物治疗术后1年痛经缓解率91.4%,术后2年缓解率81.0%.有生育要求者共58例,术后妊娠22人次,足月妊娠14例,自然流产7例,孕6个月子宫破裂1例.结论 子宫腺肌症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对于年轻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32例,于手术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体积的变化,并与痛经、月经周期、月经量变化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全部病例子宫体积缩小,由术前的(123.21±12.41)cm3缩小到术后6个月后的(56.37±4.80)cm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子宫体积缩小与患者痛经减轻、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呈同步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与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病,治疗后6个月复查,子宫体积缩小明显。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U"形切除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其中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25例(观察组),经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24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结果:49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程度减轻、CA125水平降低,月经期缩短,月经量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子宫浆膜和内膜层血肿,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子宫腺肌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结论: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且可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适合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病灶剔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的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组(A组)26例,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孕三烯酮组(B组)33例。均于术后3、6、12、18、24个月观察子宫大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月经量评分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B组比A组子宫体积小,术后12、18、24个月B组与A组相比痛经评分较低,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B组月经量比A组月经量评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孕三烯酮比单纯采用病灶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1].目前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防范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年龄较大且无生育要求者一般采用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试用药物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1,2].现就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对北大医院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加宫骶韧带切断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13例患者痛经均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6例合并慢性腹痛患者,术后亦得到减轻。随访最长为15月。无明显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血清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结论该阻断术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对性激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预后及体会。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4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直径≤5cm的病人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其中72例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术中子宫穿孔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者366例,其中13例因异常出血行第二次手术。结果:16例因手术失败切除子宫,其余350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5.6%。术后146例(41.7%)无月经,119例(34.0%)月经为滴状,85例(24.3%)经血明显减少,原有痛经者78.3%的痛经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远期合并症有异常出血22例,宫腔积血5例,子宫腺肌病4例。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减轻痛经,同时切除肌瘤,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孔小娟 《现代保健》2012,(28):116-117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随访手术前后月经量、妊娠情况、痛经改善情况。结果:29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hysteroscopic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al,TCRE)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寻找一种对子宫腺肌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50例无生育要求或暂无生育要求且欲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27例,先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术后立即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一枚;对照组23例,于月经干净或近干净时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一枚。于术后1、3、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痛经状况、月经量及节育器脱落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及痛经症状,研究组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及闭经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闭经率84%,对照组闭经率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二组在改善痛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后放置曼月乐能有效改善单纯放置曼月乐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6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史、手术分期、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药物治疗、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和术后孕次等7个临床指标均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痛经史、手术分期、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药物治疗、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和是否有生育要求等选用创伤小、能彻底清除病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短期应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55-1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行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同时行囊肿剥除术和子宫腺肌瘤电消融术,盆腔局部病灶予以电灼,术后观察痛经程度。结果:16例(76.2%)痛经完全消失,4例(19.0%)痛经明显缓解,1例(4.8%)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新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