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美红 《护理学报》2010,17(20):31-3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大便标本采集送检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249例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率低(67.9%)的原因有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对大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在管理方面缺乏大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老年患者多,由于便秘致无大便送检;事务中心人员缺乏大便标本采集相关知识,对大便标本及时送检的意义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制定预期目标,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CQI前后大便标本送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士采集大便标本的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CQl后患者对护士采集大便标本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CQI有效提高了大便标本送检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实施规范流程送检标本,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标本采集工作,保证标本按时、按质送检,杜绝延误患者诊断及治疗现象发生。方法收集本科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360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情况统计分析,根据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指引,规范标本收集流程。结果规范流程后使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了标本采集工作,保证了标本按时、按质送检。结论规范24h尿蛋白标本采集流程,重视各环节工作,加强环节管理,能有效地提高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3.
邓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52-185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 对2008-07-2008-12住院的86例患者留取的100次24 h尿标本采集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采集不准确的主要问题.2009-01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改进措施,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24 h尿标本回单率进行分析.结果 改进后的24 h尿标本2 d回单率明显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没有发现采集错误现象.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闭环管理模式,提高本院肾内科24 h尿蛋白留取的合格率。方法科内制订专科查检表,完善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架构及留取流程,借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3轮专家函询,建立肾内科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率质量监测指标,运用闭环管理模式,对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流程、过程跟踪、评价结果的闭环管理。结果通过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2018年12月—2019年2月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率为91.37%,高于既往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7,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模式实施前(Z=-7.326,P0.001)。结论通过闭环管理实现了对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流程、过程跟踪、评价结果的闭环管理,做到动态、全程、持续的管理,有效提高了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合格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是肾内科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针对临床工作中24h尿蛋白标本送检合格率低和不及时等问题,2011年1月始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点对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进行规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持续质量改进在肾病患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护士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肾病患者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 对 2008年1-6月住院的381例患者的1333次尿标本的采集时间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尿标本采集不及时的主要问题,2008年7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重建肾病患者尿标本采集工作流程,对实施质量改进前后的尿标本留取及时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后的尿标本留取及时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改进后的尿标本采集环节和流程更科学、快捷,提高了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为获得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标本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格的标本,往往会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也会给患者的心身、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24 h尿标本的采集中,由于其留取标本时间长,过程较复杂,容易造成多次、重复留尿或患者不愿留尿的情况。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种质量达到更优、更高标准持续性的研究,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与核心[1]。为此,运用CQI对24 h尿标本采集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24 h尿标本采集资料我科于2005年7月~19月进行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24 h尿标本采集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及时、正确的临床检验数据,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科室成立24h尿标本采集持续质量管理小组,围绕24 h尿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结果:经过8个月的持续改进,有效杜绝了24 h尿标本采集中标本与检验单不符、时间不足、标本容器错误等缺陷,正确率由改进前的56.92%提高到91.86%,改进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24h尿标本规范采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提高护士规范采集的同时,加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规范流程,指导患者正确留取标本,提高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客观,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制定宣教方案,测评宣教结果,送标本后患者回答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客观评价标本留取是否合格,对6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留取合格率分别为93.3%,63.3%。结论规范化门诊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标本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能有效提高标本合格率,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标本溶血原因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儿科血标本采集,具体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标本采集指南、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强调采血时的注意点、调整采血时间、改进采血流程等。比较2009年7-12月(实施CQI前)和2010年1-6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641份和1 788份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并调查400例患儿家长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且在各年龄段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血标本重度以上溶血的发生率从CQI实施前的25.84%下降到6.49%;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5%上升到98.50%,技术满意度由88.50%上升到96.75%。结论实施CQI提高了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能有效降低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提高儿童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PDCA循环改进小组,对70例住院患儿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护士宣教方法和方式,改进24小时尿标本采集送检方法和流程,通过建立跟踪协助制度并对家长进行培训等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患儿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从77.9%提高到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遵循PDCA循环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追踪,能提高儿童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影响尿液标本质量的因素,提高尿液质量控制水平。对34份不合格的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护士没有正确指导患者留取标本、采集时间不当和采集后到送检间隔时间过长、患者及家属对留取尿液标本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尿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科室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尿液标本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骨折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使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全科骨折卧床的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成立CQI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检查、督导落实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骨折患者的舒适度,规范了骨折患者的翻身流程,完善了护理用具,提高了护士对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及舒适度的认识。结论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了骨折卧床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曾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19-9020
目的通过护士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肾病患者尿标本留取及时率。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要求参加人员认真实施。结果使标本送检率达100%,大大减低了标本污染率,减少了重复留置标本率。结论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改进后的尿标本采集环节和流程更科学、快捷,提高了尿标本留取及时率,为获得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减少输血前标本差错的效果。方法统计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科收到的输血前血液标本169599份,其中2007年7月~2009年6月79115份(实施CQI前),2009年7月~2011年3月90484份(实施CQI后)。对所有标本实施两次ABO血型验证。自2009年7月起,针对错误标识和错误采集的标本采取CQI过程,比较实施CQI前后的错误标识标本和校正的错误采集标本比例。结果实施CQI后,错误标识标本比例从1/290增加到1/207,但随着时间进展而逐渐下降;校正的错误采集标本比例从1/1485降至1/4133,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实施CQI有助于改进标本采集过程,减少标本采集错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KD患者点时间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明确尿蛋白/肌酐标本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患者81例,共留取尿标本405份,对晨尿、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晨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中度相关.结论 晨尿蛋白/肌酐更能反映患者尿中蛋白排泄的情况,对于儿童、门诊或不能配合的患者,推荐采用晨尿蛋白/肌酐代替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在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尿标本留取进行指导宣教,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计划,并组织科室人员共同实施,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持续质量小组改进后本科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合格率从27.7%提高至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1)。结论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并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