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32例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关环节的改进方案,测定实施结果。结果:2004年和2005年产后出血率较2003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预防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环节。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足够的补充能量,避免产妇疲惫;提高助产技术和加强子宫收缩;适时留置静脉针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l)在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护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以回顾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3~12月分娩的250例初产妇(第一组)会阴侧切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2010年1~6月持续质量改进后分娩的250例初产妇(第二组)会阴侧切率进行比较。结果:会阴侧切率由改进前84.8%降为改进后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后会阴Ⅲ°裂伤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服务理念、助产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同时并未增加会阴Ⅲ°裂伤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从而有效促进产妇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于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以提高我院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收治的48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0~2011年(实施前)22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2013年(实施后)260例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发生会阴侧切的情况,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260例初产妇中,有84例存在会阴侧切的情况,发生率是32.3%,较之对照组的73.2%有显著性降低,比较差异明显(P〈0.05)。此次研究两组均无Ⅲ度会阴裂伤。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期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促使会阴侧切率进一步降低,改善分娩结局,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相似文献   

4.
全程助产责任制与产科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对提高产科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03年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分娩的产妇3709例与1997年传统模式分娩的产妇3789例进行阴道手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产伤率、会阴伤口感染率等产科质量指标的对比。结果剖宫产率对比有增高,其他各项指标发生率全程责任制组均低于传统组。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对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君 《现代保健》2011,(31):88-89
目的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大、中手术患者150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形成,术后发生压疮3例,发病率为2%,预防效果显著。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是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浅谈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持续质量改进已成为目前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及核心,不管是全面质量管理(TQM).还是ISO9000族标准都把持续质帚改进作为永恒的目标。我院为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于2003年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这一先进的管理办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产科质量持续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率。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室成立专科质控小组,进行降低会阴切口感染的产科质量持续改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产科质量持续改进,会阴切口感染率从改进前的3.78%降低至0.76%;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娩室整体产科质量得到提高,助产士助产技能明显提升。结论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18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进行原因分析,以问题为切入点,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完善跌倒预防相关制度、建立高危跌倒患者筛选、保障环境设施安全、强化跌倒风险教育和预防健康宣教、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结果:经过一年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55.56%(P〈0.05),达到质量改进预期目标。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率,对保障患者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具体用法。方法采用持续质量改进(PDCA)的方法对供应室各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结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质量控制体系。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体系,使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控制规范化,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与分析产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伤口愈合情况。方法调查医院2009年1-12月产科患者共645例,对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5例患者中,39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9%,有6例伤口感染,感染率为0.9%。结论产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伤口感染尤其是对预防会阴伤口感染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俊霞 《药物与人》2014,(2S):57-58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治疗组的侧切伤口的愈合时间短,创面干燥,对照组的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创面较湿润,易发生感染。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济安舒能适时运用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有镇痛、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知行  洪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48-1349
目的: 探索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 收集该院2003年前后施行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病例160例。其中残端单纯锁边缝合100例, 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60例。均采用1 /0Dexon线。单纯锁边缝合法是从阴道两侧顶端开始前后阴道粘膜和前后腹膜4层一起缝合残端全程; 半荷包缝合法为两角半荷包缝合后再4层一起单纯锁边法缝合至中间并打结。两种方法阴道残端缝合的病例均于术后2个月回访, 由门诊医师检查阴道残端愈合和息肉发生情况。结果:单纯锁边缝合组100例, 回访79例, 息肉发生率为39 .24%; 半荷包缝合组60例, 回访45例, 息肉发生率为17. 78%,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P<0. 01)。结论: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残端缝合两角以半荷包缝合法优于单纯锁边缝合法。  相似文献   

13.
杨桃花 《现代保健》2014,(29):154-156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在治疗顺产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产科住院部收治的56例顺产后出现会阴伤口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缝合术、缝合线头拆除后常规碘伏消毒后应用云南白药粉剂,对照组仅采用会阴常规缝合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和会阴伤口肿胀、疼痛和愈合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伤口治愈率100%(2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0/28),伤口平均愈合时间(5.19±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4±4.03)d,且甲级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乙级愈合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观察组均无疼痛、肿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顺产后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满意,能够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提高甲级愈合率,减少会阴伤口愈合期疼痛和肿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钦萍  周宏 《现代保健》2014,(26):29-31
目的:比较连续单层缝合、连续套锁缝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VI缝合的效果,选择更好的子宫切VI缝合方法。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子宫切121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连续单层缝合组(单层组)和连续套锁缝合组(套锁组)各150例。单层组采用连续单层子宫切口缝合法;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子宫切171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术后恶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结果:单层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时间分别为(48.46±7.35)111in、(32.8±5.9)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6±112.4)mL、(36.74±0.83)℃、3.33%和(3.7±0.6)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随访1年。单层组术后1年内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分为2.67%和8.67%,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单层组月经复潮时间为(4.46±2.18)个月,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相比于连续套锁缝合,连续单层缝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恶露时间,并且降低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皮急性减张及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头部组织缺损并头皮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9月~2015年9月,应用头皮急性减张缝合联合负压引流修复头部组织缺损并头皮感染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2~56岁,平均38岁,病程1h~2m,创面大小为3.0cm×6cm~4cm×10cm。缺损宽度均在4cm内,手术次数1-3次,疗程3W-8W。结果所有患者头皮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颅骨外露均减张缝合皮瓣修复,无继发感染,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2月。无明显瘢痕性秃发,见浅表瘢痕形成。结论皮肤的急性减张缝合适用于宽度小于4cm以下狭长型皮肤缺损,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控制头皮帽状腱膜及骨膜层的感染同时有利于创面愈合。该手术操作简便,能早期修复创面,避免颅骨长期外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对于减少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比较腹部外科手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及未放置组之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48%,较未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8.25%,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切口感染患者的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Abdominal wound closure: choice of su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test suture materials for their use in potentially infected abdominal wound closure. The nearest to the ideal, at present available, is a monofilament nonabsorbable suture, the one tested being monofilament nylon. The suture retained adequate strength in the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state over a 70-day period.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inf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result in low wound strength in the early phases of healing. The monofilamentous nature of this suture represented an advantage when sutures were examined electronmicroscopically. Infected, braided sutures view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electronmicroscopy were shown to contain bacteria and polymorphonuclear cells, even after 70 days implantation. The normal absorp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these sutures was delayed by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Polyglycolic acid had marked strength when new but rapidly weakened after implantation. This together with slowed absorption in the infected state is a disturbing feature in terms of wound failure and sinus forma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犬咬伤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例大面积犬咬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随访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中,2例术后7 d一期缝合创面,1例术后10 d缝合创面。3例全部获得随访,1例最长6个月随访,患者创面皮肤愈合良好,皮色、皮温、皮肤弹性及肢体功能均正常,无并发其他异常反应。3例缝合前创面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肉芽新鲜,治疗、护理简单,创面无再次污染及感染的发生,对大面积犬咬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工作方法,探讨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措施及管理效果.方法 根据前期监测结果,筛选出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Ⅲ类切口与普外科为重点监控对象,以质量管理小组方式,按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循环的方法开展工作.结果 找出感染关键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接触伤口时的手卫生依从性,纠正感染率高的医师手术技术缺陷,查房换药前避免晨间护理,术中彻底清除异物和失活组织,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干预后Ⅲ类切口与普外科感染率分别由18.37%、6.83%下降为5.56%与3.14%.结论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方法是强化手卫生管理、重点关注感染率高的医师、伤口暴露时保持空气洁净、规范手术操作程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运用,使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