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当中BNP、HCY、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 用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对14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BNP、HCY、高敏-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52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C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升高明显(P<0.001); AMI组血浆当中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它两组,HCY、CRP、BNP三项在UAP 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BNP、CRP、HCY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心肌梗塞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HCY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始末.但其参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3组;根据冠状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58例),双支组(49例)与多支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BNP 与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UAP及SAP组( P<0.05);UAP组患者BNP与hs-CRP水平较SAP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 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BNP 与hs-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支组、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制剂BNP 水平及hs-CRP 水平差异显著( 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血浆BNP(r=0.543,P=0.004)及hs-CPR均呈正相关(r=0.358,P=0.003)。结论:血浆BNP与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差异显著,其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能独立作为预测斑块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2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成人 (NCHD)血清的C 反应蛋白 (CRP)。冠心病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3例。比较SAP组与NCHD组之间 ,UAP组、AMI组与NCHD组之间CRP的差异。结果UAP组、AMI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NCHD组 (分别为 :P <0 0 0 5、P <0 0 0 0 1) ,但SAP组与NCHD组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提示急性炎症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4例,32例冠脉造影阴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STE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TEMI组和对照组(P〈0.01),NSTEM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纳肽(BNP)水平测定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人145例,按照临床分型分为心肌梗死组( AMI组)45例、不稳定心绞痛组( UAP组)5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 SAP组)44例,选择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s-CRP和BNP水平。结果①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纳肽水平测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两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② 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脑纳肽水平测定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组组间两两相比,AMI组与UAP组、SAP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BNP血浆水平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BNP的相关性,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AMI组、UAP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 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 < 0.01);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P < 0.01),2支病变与3支或左主干病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BNP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P < 0.05),与住院期间、出院后30天和3个月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P < 0.01)。结论: ACS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变化可能独立于各因素预测ACS患者30天和3个月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