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调整肠道菌群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克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291-1291
本文对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肝硬化患者疗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调整肠道菌群能使肝硬化病人的肝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症与肠道菌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肝硬化患者常死于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通过细菌移位等方式在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也表明,调节肠道微生态在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文中就近年来有关肝硬化并发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华  黄湘宁  许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74-3974,3976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市区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比例的初步调查研究,建立本市正常中老年人肠道菌群比例标准,为临床诊断、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病人以及观察疗效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镜检查方法,选择涂片均匀的大便标本,用油镜计数500个细菌,求出革兰阳性细菌的比率。[结果]成都市各区正常中年人肠道菌群比例是:革兰阴性杆菌:55.7±6.2,革兰阳性球菌20.5±5.6,革兰阳性杆菌16.9±4.7,老年人的肠道菌群比例是:革兰阴性杆菌68.8±5.6,革兰氏阳性球菌13.6±4.7,革兰阳性杆菌15.2±5.8,真菌孢子0.1±0.1。[结论]正常人群肠道菌群比例受年龄等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正常人肠道菌群比例应参考不同年龄段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作为多种慢性肝脏疾病进程中的发展阶段,具有发病率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文就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肠道菌群生态分布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肠道微生态菌群,方法:采集30例大于60岁老年健康医务人员及32例小于60岁中青年健康医务人员粪便,每例作需氧、厌氧和真菌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9种细菌;比较不同年龄组人群在19种细菌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肠杆菌、棒状杆菌、酵母样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梭菌和厌氧球菌的数值上两组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不同性别组对19种菌的数值差异表明,除乳杆菌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医务人员肠道菌群中的主要6种菌,包括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高于非医务人员P<0.01。结论;医务人员肠道菌群有意义的高于非医务人群。  相似文献   

6.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民流行病学、宗教团体等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主要由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因素所引起的[1]。1969年,Aris等指出,大肠癌是由肠道菌作用于饮食中某些无害成分而产生的代谢物所引起的[2]。这些代谢物在肠道中的种类和数量是由饮食以及肠道菌群的种属、数量和代谢方式所决定[3]。Antar等发现,大肠癌高发区与大肠癌低发区人群,在肠道菌群的构成方面有明显差异[4]。据报道,一种可以使常规小鼠产生肠道癌肿的致癌物不能诱发无菌小鼠产生肠道癌肿[5]。这些资料说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大肠癌的病因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人体内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各种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家伙与我们和平共处,而它们之间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被称为“肠道菌群”,它们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感染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医院收治的42例丙型肝炎感染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4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大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屎肠球菌水平,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  相似文献   

10.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体表肠电图,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肠肌电活动,探讨肠电图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65例,对照组30例,以WCDF-4B胃肠电分析仪记录体表肠电图,观察平均峰值幅度Ap,主频Fp,平均过零频率Fz及特异波形。结果:肝硬化组Fz\异常率及特异波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Ap,Fp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Fz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肠肌电活动增多,功能紊乱的特征性波型即频繁小移行波和负载波,说明肝硬化患者肠电活动的兴奋性增高,不规则,且随着肝功能的受损程度的增加,肠肌电活动异常的发生率增加,肠电图检查是测定肠肌电活动的可靠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安全,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和肠道通透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化病人的肠道通透性显著升高,从而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能刺激机产生大量的细菌因子和炎症介质和NO、TNF等,既加理肝损伤,又加剧肠道粘膜屏障的损害。导致恶性循环。但肝硬化肠道通透性升高的机能尚不清楚,对肠道通透性升高的预防和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合并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明确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6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继发了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4.4%;其中100例(78%)感染发生在医院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20.5%,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的3.1%(P=0.08);最常见的感染为自发性腹膜炎,共56例(30.7%),其次为肺部感染和胆道感染(15.7%);标本培养97例,62例获阳性结果;其中革兰阴性菌35例(56.4%),是常见的致病菌;但在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住院时间是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升高白蛋白水平及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感染的风险,其OR值分别为0.33(95%CI 0.32~055)、0.23(95%CI 0.14~0.38)。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住院时间是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肝硬化合并军团菌的感染情况,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方法 对5种10型军团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 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率最高,为43.0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肝硬化合并军团菌感染者与非感染者临床特征比较,相对缓脉、发热、腹泻、血钠、血磷差异显著。结论 肝硬化患者是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将军团菌IgM抗体检测作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检查,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壳聚糖的冰醋酸溶液400mg/kg.d和0.5%冰醋酸,连续七天,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改变。「结论」2%的壳聚糖溶液能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内皮素在肝硬化病人肾功能障碍所起的作用,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7例肝硬化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发现血浆内皮素在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较正常人及肝硬化胖腹 肝肾综合征病人明显增高,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γ=-0.66,P〈0.05)说明血浆内皮素对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与其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0018年1月至0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硬化阶段的不同分为无腹水组04例、腹水组00例、肾衰组1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NO、ET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分析肝硬化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甲壳低聚糖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甲壳低聚糖对抗生素脱污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壳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复制肠道脱污染小鼠动物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灌服甲壳低聚糖600mg@kg-1@d-1,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7天后分析肠道菌群.结果模型小鼠治疗组肠道菌群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肠道细菌利用肌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细菌能否利用肌酐。方法 将肌酐作为唯一能量来源加入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细菌 (n =10 ) ,再加入指示剂Tetrazoliumviolet,溶液显紫色为阳性。肠道细菌加入含有肌酐的营养肉汤中 ,测定培养前后肌酐值。结果 尿毒症患者肠道细菌溶液呈紫色 ,正常人的显淡紫红色 ,吸光值P <0 0 0 1。培养后的肌酐值均有下降 ,肌酐分解值P <0 0 5。结论 尿毒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细菌均能利用肌酐 ,前者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