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4例行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无1例出现针道感染及护理并发症。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术前做好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针道感染、尿道感染和早期康复锻炼是提高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 3 例利用个体化定制的 3D 打印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护理指导和经验依据。 护理要点: ① 与患者充分沟通,明确外固定器的优缺点,消除其恐惧和担忧,更好地配合治疗; ② 针对外固定器的特点,加强疼痛管理,预防针道感染和固定针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③ 在骨折治疗的不同时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发挥外固定器控制应力环境的优势; ④ 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工作。 3 例患者平均住院 12d ,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平均为 22.7 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针道感染及固定针松动等并发症,骨折愈合良好。 胫骨骨折; 外固定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外固定器进行髋关节撑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单臂外固定器进行髋关节撑开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术后疼痛问题、针道感染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6例患儿经过髋部外侧单臂外固定装置实现了髋关节撑开的治疗目标,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5例关节间隙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屈曲范围大于90°。结论应用单臂外围定装置进行髋关节撑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外固定器的针道护理、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对促进患儿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7例胫腓骨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固定器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观察、单侧多功能固定器准备、皮肤护理;术后观察、防止针道感染、固定针护理、观察固定效果、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发生针道感染5例,均通过处理后痊愈。本组患者全部愈合,随访无一例关节僵直、功能受限、愈合畸形,手术及固定无一例血管、神经损伤,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易推广使用等特点,将其应用于胫腓骨骨折中,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选择性地对1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的病人通过严格的清创、复位,简单的内固定,最后辅以单边式外固定器治疗,除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去除钢针后痊愈;1例出现钢针松动,后改变钢针方向治愈,其他所有患者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认为:单边式外固定器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成功的重要保证,采用SBAR交接模式进行血透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洁悠神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支架外固定针道感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骨折支架外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口,然后以洁悠神喷洒针口,最后再用75%酒精"Y"型开口纱块外敷覆盖于针口,每天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口,然后用75%酒精"Y"型开口纱块外敷覆盖针口,每天换药1次。比较两组患者针道有无感染症状及细菌生长。结果:治疗组行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感染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长效抗菌材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支架外固定针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群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31-133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 17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7~10 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17例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平均愈合时间为(6.5±2.8)个月。无一例针道感染。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观察与护理、营养支持及功能锻炼,是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姚彩娟 《天津护理》2005,13(5):257-257
对21例应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病人进行护理,预防针道感染,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加强病情观察,动态评估合并伤,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支持为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8例,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早期康复,加强针道护理.结果随访0.5~4年,全部病例在7个月内骨折愈合.按kolmert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6%.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疗效满意,术后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可避免膝关节僵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骨骼外固定器是当今治疗儿童复杂性骨折、矫正骨骼先天性或继发性畸形、骨痂牵伸延长矫正肢体不等长的常用方法.尽管近30年外固定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加,外固定器的种类也不断更新,但是外固定器与骨骼连接的方式则无变化,即贯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的细克氏针和从一侧皮肤插入骨骼的螺纹钉,后者又称为半针或山茨钉,再与位于肢体周围的环形或单臂外固定器连接,形成完整的骨外固定系统,以实现前述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骨折的推广,以经皮穿针外固定架固定为主的治疗创伤骨折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由此产生的针道渗液和感染、针道疼痛、针体松动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治疗期间始终存在着钉道感染的危险性.据报道,钉道感染的发生率在0.5%~30%[1].目前临床上多用0.5%碘伏、75%乙醇和金霉素软膏消毒钉道,预防钉道感染.本研究通过对碘伏、乙醇和金霉素软膏在外固定支架治疗过程中预防钉道感染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外固定器术后早期康复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应用外固定器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82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加强针道护理,防治并发症。结果:随访6~36个月,骨愈合时间为3-6.5个月,平均4.5个月。无髋内翻畸形、肢体短缩和骨不连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94分,平均85.7分。结论:重视围术期处理和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各种并发症,外固定器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7例胫腓骨下段骨折采用三维外固定器治疗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知识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抬高患肢,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认为利用三维外固定器微创方法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缩短了治疗及康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骨外固定器作为治疗骨折的又一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及其它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69例单臂式骨外固定器(即Bastiani改进型)治疗四肢骨折作了随访调查,出现穿钉部位感染、关节屈曲障碍、骨不连与迟缓愈合、  相似文献   

16.
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病灶清除术及术后持续闭式灌洗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2例。结果 经1.5~3年随访,31例感染未再复发,26例在半年内骨折愈合,无1例出现骨折短缩、成角等畸形愈合和严重关节僵硬并发症。结论 外固定器结合闭式灌洗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留置经皮骨穿针患者术后针道感染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采用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100例,收集其术后针道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分级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经皮骨穿针的针道感染发生率是34.0%,感染病例中82.4%的患者为轻度感染,17.6%为重度感染;术后1~2周是针道感染的高发时间。针道松动、开放损伤、外固定是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经皮骨穿针留置时间的延长,针道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P<0.05)。结论保留经皮骨穿针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经皮骨穿针的稳定性和针道周围清洁、干燥。尤其是对于开放损伤及外固定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T型)钢板,普通钢板加螺钉,骨外固定架,克氏针和或螺钉加石膏外固定。四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四种手术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式方法及随诊疗效差异显著。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方法固定牢靠,复位满意,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恢复快等优点。普通钢板加螺钉治疗方法固定牢靠,复位满意,也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缺点其本身厚度大置于桡骨远端背侧本组出现2例拇伸肌肌腱炎,对背侧移位难以整复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一定的限制性。骨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固定相对牢靠,复位满意,缺点外固定器置于皮外影响生活,外固定针道易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长时间护理,本组出现2例针道感染。克氏针和或螺钉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对于简单的易整复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相对牢靠,复位满意。缺点固定制动时间长,不能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克氏针出现松动,旋转,骨折再移位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且对于相对复杂的整复困难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及整复有很大的限制性。结论:采用桡骨远端解剖型(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良率达100%,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当代护士》2018,(2):78-80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在预防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中的效果,为经皮骨穿针患者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简单、廉价、刺激性小的防治针道感染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下经皮骨穿针外固定支架治疗或骨牵引装置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术后在经皮骨穿针针眼处采用酒精和安尔碘消毒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术后在经皮骨穿针针眼处采用伤科黄水消毒的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4周和去除固定装置时针眼处发生针道感染率、针眼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情况、针道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情况及患者治疗期间涂药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刺激症状、皮肤过敏、色素沉着、水肿、出血点等)。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周、4周和去除固定装置时针眼处发生针道感染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VAS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道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中,实验组创面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黄水运用到预防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中是一种简单、高效、廉价、切实可行的新方法,它不仅能将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还有促进针道周围皮肤软组织愈合及降低因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双下肢延长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天津护理》2002,10(1):27-28
肢体延长术是治疗各种下肢畸形疾病的一项新技术,也可用于正常人的增高。该文结合双下肢延长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认为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外固定器观察,术后感染预防及功能锻炼对手术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