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豚鼠IL-5、IL-3、GM-CSF mRNA表达及雷公藤内酯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IL-5、IL-3、GM-CS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的干预。方法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①哮喘组(n=8):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诱导哮喘模型;②处理组(n=8):用雷公藤内酯醇腹腔注射处理哮喘模型;③正常对照组(n=8)。制备IL-5、IL-3和GM-CSFcDNA探针,用斑点印迹杂交法检测以上三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IL-5、IL-3和GM-CSF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豚鼠支气管肺组织IL-5、IL-3和GM-CSF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雷公藤处理组IL-5、IL-3和GM-CSFmRNA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0.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豚鼠肺组织中有明显的IL-5、IL-3和GM-CSFmRNA表达增加。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体内IL-5、IL-3和GM-CSFmRNA的表达,可能在哮喘抗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白介素- 5(IL- 5) 、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 及CD4 + 和CD8 + T 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哮喘组、雷公藤治疗组( 处理组) 和对照组,每组各10 只豚鼠,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L- 5 、GM- CSF m RNA 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 和CD8 + 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IL- 5 、GM- CSF- m 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处理组和对照组( P< 0-01) ,而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哮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组( P<0-01) ,CD8 + 表达低于对照组和处理组( P< 0-05) 。结论:哮喘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IL- 5 、GM - CSF m RNA 表达增高、CD4 + 表达增高,CD8 + 表达降低,而雷公藤甲素可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IL- 5 、GM - CSF mRNA 表达,并可提高CD8 + 表达,降低CD4 + 表达。表明雷公藤可能在抗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对哮喘豚鼠IL-5、GM-CSF基因转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雷公藤哮喘IL-5、GM-CSF基因转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A)致敏复制哮喘豚鼠模型,用原位杂交就雷公藤甲素对其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GM-CSF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检测。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检测TP对伴刀豆蛋白或佛波脂(PMA)刺激的人T细胞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哮喘豚鼠肺组织和PBMC-IL-5、GM-CSFmR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rhGM-CSF/IL-3融合蛋白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CFU-GM、CFU-GEMM、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rhGM-CSF/IL-3能显著促进CFU-GM、CFU-GEMM、BFU-E集落的形成,分别与GM-CSF、IL-3单独或联合用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CFU-GM、CFU=GEMM、BFU-E集落的形成对融合蛋白均有剂量依赖性,培养体系浓度在5 ̄10n  相似文献   

5.
加味射麻汤对哮喘豚鼠GM-CSF和ET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卵蛋白致敏诱发豚鼠哮喘模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经加味射麻汤治疗的动物肺组织和血浆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豚鼠肺组织GM-CSF(P〈0.05)、ET(P〈0.001)以及血浆中ET(P〈0.001)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加味射麻汤和地塞米松均能使哮喘豚鼠肺组织中GM-CSF、ET和血浆中ET含量下降。提示GM-CSF和ET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而加味射麻汤的作用机理与调节GM-CSF和ET水平有关,表明该方药具有哮喘抗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IL—3,IL—5和GM—CSF受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3,IL-5和GM-CSF是体内十分重要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近年来在其受体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体外单个核细胞IL-8和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血清ECP水平的关系。方法 取哮喘患者8例、正常人5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66h后将哮喘患者的PBMC上清液分为重组干扰素-γ干预组、氟美松干预组、未加干预物组,72h收集上清液测定IL-8和IL-10的浓度。同时留取血清测ECP。结果 哮喘者血清ECP值与PBMC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8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701),与IL-10值呈显著负相关(r=0.638)。者喘患者血清中ECP和PBMC上清液IL-8和IL-10浓度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IFN-γ干预后PBMC上清中IL-8较未干预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显著增高(P〈0.05);氟美松干预组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r  相似文献   

8.
哮喘肺组织嗜酸粒细胞 (Eos)存活依赖于细胞因子IL 3、IL 5、GM CSF的刺激。通常认为 ,Eos的存活因子主要来源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 ,一些过敏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Eos亦能表达IL 3、IL 5、GM CSF等多种细胞因子〔1〕。本研究采用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和组织细胞原位杂交 (ISSH)方法 ,对哮喘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EosIL 5、GM CSFmRNA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动物模型与分组 :正常对照组 ;哮喘对照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哮喘 ;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HPBL分泌IL—2,TNF,IL—6,IFN—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CMP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24、36、48、72h采样检测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可达13.6±4.3,41.9±2.0,1837.4±464.3,1037.9±211.0U/ml,分别比无CMP的细胞培养对照组的效价高0.8,7.4,0.5,10.9倍(P<0.01),说明CMP具有IL-2、TNF、IL-6、IFN-γ的诱生剂功能。由CMP预处理HPBL后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比无CMP的PHA和/或ConA刺激的相应常规诱生组高1.2~2.8,0.5~1.1、0.5~0.8、0.4~0.6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细胞因子效果最佳(P<0.01),说明CMP又具有IL-2、TNF、IL-6、IFN-γ促诱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报道重组大鼠IL-3和小鼠GM-CsF对LT1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本研究发现重组人IL-6在1000~5000U/m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TI2白血病祖细胞集落形成及DNA合成。5000U/ml对CFU-L的抑制率达52.9%,而对DNA合成则为41.3%,此外,IL-6还明显增加IL-3和GM-CSF对LT12细胞的抑制活性,对CFU-L的抑制强弱依次为IL-6+GM-CSF、IL-3+GM-CSF、及IL-6+IL-3,IL-6+IL-3+GM-CSF三因子的结合并不能增加抑制效应;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为IL-6+IL-3+GM-CSF>IL-6+GM-CSF>IL-3+GM-CSF>IL-6+IL-3。提示上述造血因子除刺激正常造血外,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IL-8和GM-CSF在肝细胞癌和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分泌[英]/AbdulhamidAL-Wabel…Im-munandImmu.-199574(3).-231IL-8和GM-CSF在人类各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应答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慢性活动性肝...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IL-3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细胞(EOS)是哮喘慢性炎症中的关键效应细胞。IL5、IL3能促进EOS在骨髓的分化、成熟,使机体的EOS产生增多,并促使EOS在支气管肺组织的聚集及活化。哮喘患者外周血、支气管粘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明显升高[1]。IL3对EOS的作用较IL5弱,它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哮喘患者PBMCIL5mRNA、IL3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哮喘组:哮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  相似文献   

13.
抗CD3单抗对再障病人PBMNC分泌TNF—α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赵川莉 《现代免疫学》1996,16(5):295-296,285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α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者;体外抗CD3抑制TNFα的自发分泌和PHA的诱导分泌;抗CD3治疗后,单个核细胞对PHA的促分泌作用处于无应答状态;抗CD3促进IL-6的分泌。结果表明,再障时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者与IL—5,IL—10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与IL-5、IL-10含量变化关系及意义,采用定量ELISA法检测38例BA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IL-5、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患者IL-5含量急性期、缓解期均明显升高(P〈0.05);IL-10含量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升至正常水平(P〉0.05)。表明:血清IL-5、IL-10含量变化与BA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  相似文献   

15.
内皮细胞源性IL—8对人树突状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白细胞介素-8(IL-8)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方法:用TNF-α分别诱导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IL-8,并将这2种不同来源的IL-8分别加入DC常规诱导培养的早期(第3天)及后期(第7天),培养至第9天收获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的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PI染色观察DC凋亡。结果:在DC培养的早期(第3天)加入内皮源性IL-8可以抑制DC的成熟,FCM分析表明:CD1a,CD40,CD80,CD83,HLA-DR等DC表面标志显著下降,而CD14表达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组。同时,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分泌的IL-12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而加入单核细胞来源的IL-8则无此  相似文献   

16.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α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体外抗CD3抑制TNFα的自发分泌和PHA的诱导分泌;抗CD3治疗后,单个核细胞对PHA的促分泌作用处于无应答状态;抗CD3促进IL-6的分泌。结果表明,再障时TNFα分泌异常,抑制TNFα和促进IL-6分泌可能是抗CD3重要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脐带血清对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髓细胞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研究脐带血清(CBs)对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单纯应用CBs培养可使骨髓CFU-GM(x±s为26.0375±10.2327)显著的高于正常成人外周血清(PBs)组(x±s为11.5917±3.6047;P<0.001)。CBs加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组CFU-GM(x±s为119.0792±35.0991)是单纯CBs组的4.57倍;而PBs加GMC-SF组(x±s为97.125±26.7559)是单纯PBs组的8.38倍。有白细胞介素-6(IL-6)存在的CBs组,CFU-GM(x±s为31.9333±10.9144)明显的高于单纯CBs组(P<0.02)。提示CBs中含有较高水平的内源性GM-CS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探索了不同组合的造血生长因子SCF、IL3及IL6对逆转录病毒(RV)介导的LacZ-NeoR双标志基因转染人骨髓造血细胞转染效率、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方法:采用RV转染人骨髓非粘附造血细胞(NABMC)及经SCF、IL3及IL6不同组合预激48h后的NABMC。经荧光素二-β-D-半乳糖呋喃苷脂(FDG)标记的半乳糖苷酶、G418RCFU-GM及PCR/Sourthern-blot检测NeoR和LacZ基因的表达。结果:早期造血生长因子(HGFs)的预激明显改善了RV介导的LacZ-NeoR基因在人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与表达水平,SCF+IL3+IL6>SCF+IL3>IL3+IL6>SCF+IL6。氚标记脱氧胸苷(3H-TdR)自杀及5-溴脱氧尿苷-碘化丙啶(BrdU-PI)双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显示,HGFs预激后人骨髓造血细胞及CFU-GM的S期比例显著提高。结论:SCF+IL3+IL6的联合预激可显著改善RV介导的外源基因在人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与表达水平,这可能与HGFs预激后明显提高人骨髓造血细胞及CFU-GM的S期比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6(IL-6)、sIL-2R的配对研究国内报道不多。我们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分别检测了GBS患者经雷公藤多甙(TII)治疗前后血清、CSF配对标本的IL-6、sIL-2R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GBS发病中的作用及TII治疗GBS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017肝细胞癌和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IL-8和GM-CSF的分泌[英]/Al-WabelA…//ClinImmunolImmunopathol.-1995.74(3).—231~235对肝细胞癌(HCC)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的IL-8和粒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