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方剂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医今方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既沿袭中医古方又融入了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元素。目前关于中医今方英译名称的研究较少,且对方剂的命名认识不够准确,对其名称翻译方法的探讨尚待深入。当前以中医方剂学的知识为基础,从中医今方命名特点及对外贸易需求的角度研究其名称英译法,对比研究《中国药典》、一些中外译者的典型译作,和现常用药产品所使用的英译法,认为《中国药典》中对其采用的音译法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2.
于顺新 《河北中医》2013,35(1):154-155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做好《方剂学》的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方剂学》教学中常常忽视某些方面的讲解,比如剂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剂中的各药物剂量比在《方剂学》讲解过程中常常忽视一首方剂中各药物  相似文献   

3.
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中医《方剂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方剂学》教学应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重视介绍方剂的毒副作用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各中医院校的招生规模近年迅速扩大。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招生专业的丰富,中医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方剂学》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主课,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谓“实践性强”,不仅是指其源于实践,更是指方剂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手段,中医在临床中疗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剂运用的正确与否。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是《方剂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学生专业不同、学习《方剂学》起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如何施教以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因材施教。而围绕着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方剂学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必须相应予以改革,笔者试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普济消毒饮为临床常用方之一,历来一些注明方剂出处的古代临床方书或方剂学著作,都认为是李杲(东垣)所制订,但不能明确指出见于何种著作。解放后出版的方剂学著作,在注明本方出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将普济消毒饮注为“《东垣十书》方”;江苏新医学院主编的《中医方剂学》则注为“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其它有关论著,大致也是以上两种看法。也就是说数百年来对于本方究竟见于何书、方剂的用法变迁等,在大量的医学文献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先秦时期中医方剂学成就主要反映在马王堆出土医书与《内经》之中。《内经》的方剂学成就因另有文章论述,故本文主要讨论马王堆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及先秦诸子文献有关中医治法,处方用药,以及方剂组方原则、制剂、临床运用等方剂学内容,以揭示这一时期方剂学萌芽和初步形成的史实。这对医学史研究、当今方剂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1 方剂的出现 医药起源可以上溯到人类出现之初,而最早记载则为传说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淮南子》[1]说:“古者……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  相似文献   

7.
郭健  李岩 《中医杂志》2012,53(3):264-265
吴茱萸在《中药学》、《方剂学》和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用量均不统一,且当今中医临床处方用量与其亦存在较大偏差,故查阅大量文献对其剂量进行考究,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全区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方剂学》将于一九九○年四月末开考,为了帮助应考者学好本科课程,就如何学好《方剂学》谈几点看法,希望对应考者有所帮助。一、明确《方剂学》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他各科的关系。方剂学是中医理、法、方、药中重要组成部份,是阐明和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是在学完中医基本理论,诊断、中药学之后,通过学习方剂的组成、配伍理论及临证应用知识,可使已学的相关课程能够贯通掌握,并为学习临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学为基础,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究室主任王帛之教授认为:“《中医方剂学》是运用中药使辨证论治具体化的一门科学。”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精华所在。辨证论治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望、闻、  相似文献   

10.
四物汤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组成的四物汤,是中医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其用途之广,为中医临床各科医生所喜爱。然本方出处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者有二,一是认为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第五版),以及《中医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医治疗阳痿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12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的临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中医治疗阳痿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中医治疗阳痿文献425篇,涉及方剂668首,中药290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120味,演化出3~6味药的核心组合30个,形成新处方18个。结论中医治疗阳痿以疏肝、活血、益肾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樟树帮是我国传统四大地方炮制流派之一,其药业繁荣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探讨了樟树帮技术流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了道教文化对其药文化的影响,并对樟树帮药事、药业、药俗和药膳构成的药文化进行了剖析,系统地对樟树帮药文化形成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及主要内容进行探究,樟树帮药事分为识药之绝、抖择之优、切制之精,炮炙之秘和成方之独,樟树帮药业分为药摊、药店、药墟、药市和药码头,樟树帮药俗分为接仙桥、百草园和洗药池等。以期为樟树帮药文化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及传承我国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中医药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中药药性研究发展缓慢,现有教材中缺少系统的药性形成方法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药性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形成完善的药性研究体系.文章通过阐述、总结传统中药药性形成方法之一口尝法的研究内容,分析该法的特点、价值与改进思考,以期客观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研古习今,继承并创新;医药并重,医理与中药依存;诊病察舌,指导临床辨治几个方面阐述了孔昭遐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孔教授认为,学习中医典籍、继承其学术理论是从事中医行业的基本前提条件,而学习、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发展中医理论及临床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理论与中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中医的舌诊在临床诊治方面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及相关专利的申请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收录的授权专利为资料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8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次与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1.0和SPSS Modeler 15.0对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性味归经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度与网络分析。结果纳入专利100项,涉及中药186味,以葛根最为常见;高频中药15味,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多归脾、肝经;聚类分析得到7组中药组合;二项、三项和四项关联规则分别为6、24、2项,各项组合分别为6、16、2项;核心药物为葛根、五味子、丹参、甘草、山楂、枸杞子、黄芪、柴胡、姜黄和枳椇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化学性肝损伤常用补虚、解表、化瘀、活血、渗湿及利水药;临证多采用疏肝理气之剂,适当伍以柔润之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但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以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药西药化,以还原论代替系统论的研究思路,以及中医实验研究刻意迎合西医等;同时中医本身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有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临床辨证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故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明确两点:需要发扬和保留的是整体性的辨证思维;需要充实的是难确的易于与现代化交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博物学传统与数理传统是科学史上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近代之前的中医学,完整地体现了中国的博物传统,而考察中国博物传统的一个最佳标本正是中药药性理论与"本草"学。在近代科学与文化背景下,中医学对自身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建立起了以西医模式为参照的中医学科体系,思维方式从博物传统向数理传统嬗变,使近代中医学呈现出与传统中医学不同的面貌。这种思维模式的变化对当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观察取决于知识背景,理解取决于认识水平。"研究中医药知识的演进,不能不关注博物传统知识体系与数理传统知识体系在近代的交融与碰撞,需要寻找合适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需要,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加工成一定规格饮片的技术,是安全用药的保障和提高药效的必要手段。中药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外观、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会发生较大变化,可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增强临床疗效。通过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毒副作用、升降浮沉)、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鞣质、有机酸、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抗肿瘤、泻下、免疫)的影响,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的整体影响,为中药的合理应用与现代化提供科学参考。提示在中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病情需要、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炮制方法处理药物,以保障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但中药炮制还存在加工工艺原始、生产效率低、炮制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还需要逐渐深入和完善。通过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阐明传统炮制方法的现代科学内涵,建立有效的现代中药炮制研究体系,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