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单项不合格一直是各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多数血站都对献血者在采血前进行了ALT的筛查,我站于2002年开始对献血者初筛ALT,期间先后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效果也不尽相同,2011年采用德国Photometer 4040生化分析仪初筛ALT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9-01-2013-05我站采血车、献血屋献血初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寻求减少血液浪费的措施,以求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对2007—2009年武汉地区无偿献全血血液报废进行百分率、χ2检验分析,判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报废率平均为3.41%,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报废占到2.22%,是导致血液报废首要原因,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导致血液报废。另外,非传染性原因的报废以脂肪血浆、絮状物和采血不足量为主。结论: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同时,应继续培育固定献血者队伍,提升血液安全水平,减少血液报废,让宝贵的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2009年邯郸市献血者转氨酶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氨酶不合格是血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邯郸市献血者ALT升高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邯郸市2009年无偿献血者64967名,男性献血者42103名,女性献血者22864名,ALT检测不合格标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2005-2007年报废的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分品种、分项目统计和分析,找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中全血和红细胞类报废主要原因是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血浆。结论:要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率,必须加大无偿献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献血者知道献血前吃清淡饮食,忌食含脂肪过多的食物,采用街头ALT筛查,可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5.
<正>血清丙氨基转移酶(ALT)是目前采供血机构筛选献血者的必检项目之一,其单项不合格也已成为当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但ALT活性升高除了某些病理因素外,如生理状态下(剧烈运动、体育锻炼、月经期)、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引起ALT一过性升高〔1〕。为了减少单项ALT升高献血者的流失和不必要的血液报废,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我们对本地区2009-2012年ALT升高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季节变化及再次  相似文献   

6.
颜秀娟  苏武锦  庞兴旺 《内科》2010,5(2):160-161
目的通过分析2009年1~10月南宁市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探讨献血者血液ALT升高原因及降低ALT不合格率策略。方法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作采血前ALT快速初筛,初筛合格后留取标本做ALT复检。结果无偿献血者97079名中ALT快速初筛与复检不合格者共4733名(4.9%),4733名ALT不合格者中男性为4273名(8.5%),且25~45岁的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比例较高;女性为460名(1.0%);从职业分布看学生和军人ALT不合格率低于其他职业,干部和个体从业人员较高;ALT不合格献血者中以脂肪肝、肥胖、饮酒最常见;无偿献血者ALT单项不合格率为96.8%。结论 ALT升高对输血后肝炎的筛查作用不明显,多为生理性的ALT升高,可能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制定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2009—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按检验不合格项目报废和非检验项目报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报废率为6.4%,检验不合格报废率5.7%,占总报废率的89%。其中ALT报废率最高(3.2%),其后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抗HIV阳性;非检验项目报废率为0.6%,其中过期报废率为0.3%,溶血和破袋报废率均占0.1%。检验不合格项目及非检验不合格项目不同年份血液报废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创造条件使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佳的试剂或方法及加强采供血相关工作的管理,最大程度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同时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衢州市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群体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为招募安全合格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献血者不合格情况。从献血者性别、年龄、血型和献血经历等情况,对献血者5项不合格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全市共有144 427人次参加无偿献血,4 594人次检测不合格(3.18%),各项目不合格率为:ALT 1.58%,HBsAg 0.59%,抗-HCV 0.17%,抗-HIV 0.09%,TP 0.77%。本站与分支机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站6年来共有85 379人献血95 217人次,首次献血者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是多次献血者的2.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是女性的1.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献血者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者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开展献血前ALT的快速筛查非常必要。在献血招募时要结合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献血经历等特征,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保障血液安全。分支机构的规范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策略调整对降低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2010-2012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6.47%,分项不合格率:ALT(4.35%)抗-TP(0.98%)HBsAg(0.80%)抗-HCV(0.54%)抗-HIV(0.07%),其中ALT与抗-TP为主要不合格原因:2012年全面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检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后,总不合格率较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18,P0.01)。结论:策略调整有效。针对乐山市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在献血者采血前已有HBsAg以及ALT快速初筛项目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抗-TP快速初筛项目,可进一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献血者初筛样本分别用干化学法与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合格后采集的血液复检不合格率,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07—2017-06干化学法初筛ALT合格采集的血液样本78 592份与2017-07—2018-07速率法初筛合格的血液样本46 866份,均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复检后,统计分析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结果:干化学法初筛合格后采集的血液ALT复检报废率为2.07%,速率法初筛合格后采集的血液ALT复检报废率为0.23%。结论:速率法初筛ALT与复检采用相同的方法,结果一致性较高,降低了血液报废率,在献血前检测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献血前谷丙转氨酶(ALT)快速初筛对不同人群献血者的意义。方法:比较不同人群献血前进行ALT快速检测和不进行快速检测的淘汰率。结果:学生、军人无偿献血者是否进行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对淘汰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人群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快速筛查能够显著降低血液报废。结论:开展献血前ALT初筛可进一步降低血液的淘汰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在部队和学校集中采血时,可以不进行ALT初筛,以节约成本和缩短献血者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献血者初筛样本分别用干化学法与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合格后采集的血液复检不合格率,为降低血液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07—2017-06干化学法初筛ALT合格采集的血液样本78 592份与2017-07—2018-07速率法初筛合格的血液样本46 866份,均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复检后,统计分析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结果:干化学法初筛合格后采集的血液ALT复检报废率为2.07%,速率法初筛合格后采集的血液ALT复检报废率为0.23%。结论:速率法初筛ALT与复检采用相同的方法,结果一致性较高,降低了血液报废率,在献血前检测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轻度升高是我国献血者体检不合格和献血后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十分惊人。随着酶联免疫试剂特异性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核酸检测技术的成熟与逐渐普及,ALT在控制输血性传播疾病上的意义已非常有限[1]。因此,ALT是否还应该作为血液筛查的常规项目存在于采供血机构,再者ALT的上限标准更改为50 U/L后,是否还需要更加科学的做出变更也是业界近几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进而探讨改进的措施,降低机采血小板报废率,保障血液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1-2016年福建省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报废相关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期间采集机采血小板48 605人次,报废637人次,总报废率1.311%。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占63.108%(402/637),非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占36.892%(235/637),2011-2016年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率和非感染性指标不合格报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废主要原因依次为生化检测(ALT)不合格、少量血、核酸检测阳性、梅毒阳性、乳糜血、HBV阳性、HCV阳性、冲红、HIV阳性、操作不当及血液过期等。结论:分析结果提示献血宣传、献血者的正确选择、献血前的初筛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应该继续保持和加强;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既可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报废,且能对今后机采献血者的招募以及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和储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州市近3年来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常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131 693份,总不合格率为5.28%;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3.74%,HBsAg 0.44%,抗-HCV 0.46%,抗-HIV 0.09%,TP 0.55%。各项指标不合格血液所占总报废血比例中ALT所占比例最高,达70.92%。结论: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无偿献者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杜绝高危人群献血。方法对2008—2010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14071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按国家标准检测,对测出不合格的血液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140715人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项不合格有6016人次,不合格率占4.28%,其中检出ALT不合格占第一位。结论血液中心应认真进行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做好HBsAg初筛实验,全面开展ALT初筛实验,选择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不合格情况的分布特征调查分析,了解献血者性别、年龄、体重、职业等因素与初筛ALT不合格的关系,便于在献血招募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方法:对27 375份ALT初筛数据,其中6 179份初筛不合格数据进行登记,运用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汇总,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结果:男女献血者ALT初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 682.36,P0.01);不同年龄段ALT初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0,P0.01),46~55岁年龄段ALT初筛不合格率相对较低;不同体重男女ALT初筛不合格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97.33,P0.01)。结论:应加强献血宣传,对初筛ALT不合格献血者一定要向其讲明原因和应对措施,以利于下次献血成功;应急采血时,应优先联系女性、46~55岁年龄段、体重正常的固定献血者,更能保证应急和献血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丁永波 《地方病通报》2006,21(4):61-6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国内无偿献血模式大多采取以街头流行采血车采血为主,这种形式既具有机动性强,服务快捷方便,又可边宣传边采血,使无偿献血由指令性计划无偿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方向大转移,从而使自愿无偿献血者比例逐年上升.但如果不加强街头采血前的首问筛选工作及初筛检测关,就会造成采集后的血液在初、复检时报废.笔者对造成2003年1~6月的2 770名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苏武锦  姜莹 《内科》2012,7(6):630-632
目的通过对2011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年龄分布调查,为优化ALT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无偿献血者在南宁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113 973份血液标本,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为2.90%,在性别分布上,我们发现男性ALT不合格比例高达3.95%,而女性不合格比例仅为1.30%,男性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分布上,男女ALT不合格比率呈相反趋势现象,男性献血的不合格率以年青者(45岁以下)居多,而女性献血者则是50岁以上的不合格率最高。结论血站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优化ALT筛查策略,保证本地区血液安全及临床供应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血液的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与NAT-HBV/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ALT的报废阈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使用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ELISA-HBsAg/抗-HCV检测;使用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进行NAT-HBV/HCV检测。结果:在15123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LT不合格者657例,其中7例为ALT不合格伴有HBsAg或抗-HCV有反应性;650例为单项ALT不合格,经NAT检测其HBV-DNA和HCV-DNA均为阴性。若将ALT报废阈值提高到60U/L,献血者ALT的合格率将提高到98.36%。结论:ALT与NAT-HBV/HCV无相关性,ALT的报废阈值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