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207例有2780阵次缺血发作,其中207例2380阵次(85.6%)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 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9.6%),明显多于夜间0:00~晨6:00的20.2%。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其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收诊冠心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统计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统计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作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为4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37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发作时间及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均短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P0.05或P0.01);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的灵敏度为76.92%(40/52)、特异度为83.33%(25/30),漏诊率与误诊率分别为23.08%、16.67%。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分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高血压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同步监测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观察各组血压波动、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的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升高时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为38.9%、64.5%,不伴高血压的冠心病组发生率为28.6%、37.0%;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血压与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电活动的关系,对指导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升 《山西临床医药》2009,(30):733-735
目的: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变化、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以6:00~12:00最常见,次数最多;ST段有不同程度的下移,发作时常伴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有效检测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发作时ST段的变化特点,这些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93-2994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造影前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型心肌缺血的心率、时间段、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者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者83例(92.2%),其中无症状者63例(75.9%),有症状者20例(24.1%),出现心肌缺血360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出现240阵次(66.7%),症状性心肌缺血者120阵次(33.3%),SMI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和ST段下移阵次显著高于有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缺血发生事件06:00~12:00发生190阵次(79.2%),12:00~18:00发生30阵次(12.5%),18:00~24:00发生11阵次(4.6%),夜间0:00~6:00发生9阵次(3.7%),06:00~12:00发生阵次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平均心率和ST段下移幅度显著高于有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型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可反映其临床发病时间段、心率等特点,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春  赵龙枝 《临床医学》1997,17(12):50-51
动态心电图(DCG)能检出各种心律失常,能及时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并进行及时治疗,从而避免由于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本文对177例老年患者DCG检测发现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高峰时间分布。 1 临床资料 177例1994年8月~1996年11月行DCG检测的住院病人:其中冠心病113例(64%),高血压病21例(12%),心肌病18例(10%),肺心病11例(6%),脑血管病5例(3%),病窦综合征9例(5%)。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56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2种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符合动态心电图24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156例,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28.85%(45/156),无症状心肌缺血111例,占71.15%(111/156)。符合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76例,占48.72%(76/156),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2例,占26.92%(42/156),无症状心肌缺血34例,占21.80%(34/156)。2种检查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常见,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11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型ST段压低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例数及缺血型ST段压低的次数均明显多于有症状组。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均有昼夜规律,在上午6:00~12:00时发作频率最高。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完善普通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77例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冠心病175例。其中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阳性者95例(54.3%),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阳性者129例(73.7%),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P0.01)。普通心电图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173例患者中,最终确诊冠心病118例(68.2%),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193例患者中,最终确诊冠心病147例(76.2%),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对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P0.05)。结论:无症状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同时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心肌缺血表现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用常规心电图,观察组用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检查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显著差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用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更简便,而且对患者的心脏监测更具体,提高了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和检出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PCI患者治疗冠心病前后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与PCI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中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减少、ST段压低幅度减少、ST段压低总时间减少、ST段压低平均时间减少、有心绞痛症状发生率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频发室性早搏率较低、多源室性早搏发生率较低、室早RonT率较低、短阵实性心动过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患者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律失常情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吴宗华  徐尚银 《临床荟萃》1997,12(14):640-641
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我们在门诊和病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92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依据WHO标准(Circu-lation,1979,56:607),其中男68例,女24例,年龄60~日8岁,平均68±3.6岁。其中心肌梗塞20例,心绞痛38例,心律失常25例,心力衰竭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试验组)各30例,明确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住院患者120例动态心电图报告资料,对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护理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共329例次,06:00-12:00时间段的发作占总发作率为49.54%,00:00-06:00时间段的发作率为3.04%;85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发生率为70.8%;8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死亡,1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1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4例发生心源性休克,13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同心肌缺血累积持续时间患者的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09,4.008;P<0.05)。结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有较好的作用,良好的护理措施是确保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可靠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12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并监测)和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率、心肌缺血阳性率、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房性心律失常阳性率、矩阵式上速阳性率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94-1695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2.50%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3.75%),两种检查方式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各项检出率上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上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做到早期诊治,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8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常规心动图及动态心动图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检查方法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24%较常规心电图56.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查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DC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TLC4000全息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连续记录24h心电图。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194例,占57.4%;心肌缺血检出率142例,占42.0%。结论 DCG检查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确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G检查示:23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其分布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13例,右冠状动脉7例和左回旋支3例,其中75%以上狭窄15例(65.5%)。DCG监测:ST段抬高时间与胸痛发作时间基本一致,ST段抬高并发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房性心律失常5例,心房纤颤1例,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5例,心室颤动1例。阵发性ST段抬高≥0.20mv者18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2例(66.7%),抬高最长持续时间≥3min者24例,其中狭窄程度≥75%者16例(75%)。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律失常可能与ST段抬高的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其类型与发生痉挛的血管部位有关。DCG可明显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220例)和Ⅱ组(130例),对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2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检测和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