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结核感染者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患者最危险的因素,本文对156例HIV感染者用胸部X线、结核菌痰检(简称痰检,包括痰培养和涂片镜检)、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以了解3种方法在HIV感染者中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该院2009~2012年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临床分布,为预防HIV及HC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HIV感染者及及HIV和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对HIV合并HCV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时间内共收集到HIV感染者994例,男性685例,女性309例;其中合并HCV的感染率为18.01%(179/994),30~〈40岁年龄组HIV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且男性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组。结论 HIV和HCV合并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这种合并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合并感染者 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及流行情况,为HIV/HCV合并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HIV确认阳性且合并感染 HCV的住院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结果共分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b、3a、6a,未分出亚型。其中3b 型占32.84%,6a 型占20.15%,1b 型占14.18%,3a 型占9.70%,2a 型占3.73%,26例未分型占19.40%。结论昆明地区 HIV/HCV合并感染者 HCV基因分型以3b型为主,6a型次之;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AIDS相关支原体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 Mg)、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 fermentans, Mf)、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 Mpe)和梨支原体(Mycoplasma pirum, Mpi)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AIDS相关支原体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对江苏省312名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首段尿、静脉血标本。用PCR法检测支原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江苏省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除无Mpe感染外,存在其他3种AIDS相关支原体Mg、Mf、Mpi的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6.9%、13.8%和21.8%。Mf的感染率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5,P=0.003)。对男性HIV感染者/AIDS合并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合并支原体感染组的IL-4水平(4.437 pg/mL)高于单纯HIV感染组(1.922 pg/mL),IL-6水平(0.431 pg/mL)低于单纯HIV感染组(0.53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苏南地区较苏北地区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危险性高(OR=2.388,95%CI:1.212~4.706),而苏中较苏南地区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危险性低(OR=0.447,95%CI:0.253~0.790);HIV感染者/AIDS患者积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者发生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较小(OR=0.545,95%CI:0.311~0.955)。 结论:江苏省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高AIDS相关支原体的感染;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妇科宫颈糜烂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日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4):63-64
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据调查,已婚妇女半数以上均不同程度患有此病[1]。为了探讨病原微生物在宫颈糜烂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52例宫颈糜烂患者的宫颈拭子和阴道拭子进行性病病原学检测,并设立135例正常的妇女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387例观察对象均为我院性病门诊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的门诊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就诊前1mo未用过任何药物,非妊娠期和哺乳期。临床症状有尿频、排尿不适、尿道痒、有白带增多、有异味、外阴不适等。少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对照组无此临床症状。就诊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产妇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187例孕产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用凝集法检测梅毒,如确证试验阳性者视为感染个案。结果对2007-2008年孕期门诊建卡产前检查和临产住院检查者分组调查,梅毒的感染率为0.22%和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感染仅发现1例。结论加强怀孕期间性传播疾病的检查意识,对减低新生儿感染率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地区大学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行为。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某地区3所高校3683名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均给予HIV抗体检测,并以问卷形式调查收集其对AIDS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相关行为方式等信息。结果血清学检查显示约0.03%感染HIV,0.57%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5.43%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0.27%感染梅毒;AIDS知识知晓合格率为91.58%,一至三年级知识知晓合格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6,P<0.001);有性行为人数约占26.20%,一至三年级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4,P<0.001);吸毒人数约占0.46%,一至三年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451)。结论某地区高校大学生HIV感染率较低、AIDS知识知晓情况良好,但存在危险行为,且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AIDS发病人数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HIV感染日渐增多,包括CNS原发性HIV病毒感染与机遇性感染两类,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CNS HIV感染及诊断、护理诊断及对策以及心理护理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77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检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试验和蛋白印迹试验,对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并对感染者的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就诊科室和首发病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998年至2006年期间,我院共检出77例HIV感染者,其中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以20~49岁为主;传播途径中以性传播最常见(40.3%)。本病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消化道及肺部真菌感染、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皮损等就诊于各科室,其中以皮肤科门诊和内科门诊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总例数的23.4%和15.6%)。结论:了解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可能有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P)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现象在不同送检人群中的表现。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毒核酸检测192例不同送检人群感染HIV、TP和HCV的情况,分析合并感染的特点。结果 192例送检血液标本均感染HIV,男127例,女65例,其中51例合并感染TP,18例合并感染HCV,7例同时感染以上3种病毒;合并感染者以血液科、传染科、皮肤科、肝病科和戒毒所送检的血液标本为主。结论 HIV与TP和HCV往往呈二重或多重合并感染,加强HIV感染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5-553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115例,检测伤口深部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参照Wagner分级标准,感染程度参照感染程度分级,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本组115例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中,2~3级52例,占45.22%,4~5级63例,占54.79%;轻度感染患者43例,占37.39%,中重度感染72例,占62.61%。单一感染(革兰阳性菌35例,占30.43%;革兰阴性菌31例,占26.96%;真菌6例,占5.22%),混合感染43例,占37.39%,共培养169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37.28%;革兰阴性菌89株,占52.66%;真菌17株,占10.06%。2~3级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4~5级患者,轻度感染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重度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伴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其次为真菌,三者混合感染加重了糖尿病足伴感染的病情程度,对于混合感染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IDS患者尿液常规特点,探讨AIDS相关肾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IDS患者(AIDS组)及同期住院34例非AIDS/HIV感染者(对照组)尿常规资料,比较2组患者尿蛋白、管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结果:AIDS组与对照组比较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尿胆原及尿糖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型及尿酮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并发肾损害较常见,加强监测尿蛋白、尿红细胞等,必要时行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HIV相关性肾病,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TP、抗-HCV及抗-HIV检测结果。结果149310例献血者中,HBs Ag、抗-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2331例)、0.50%(748例)、0.33%(487例)、0.17%(247例)。HIV/HBV合并感染11例,合并感染率为0.74/万;HIV/TP合并感染9例,合并感染率为0.60/万;HIV/HCV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率为0.07/万。不同性别间HIV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9,P=0.070;χ~2=0.344,P=0.558;χ~2=0.736,P=0.391)。结论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排除高危人群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总结新疆100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细胞数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CD3^+、CD4^+细胞数明显低于未合并机会感染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t=-4.087,P〈0.05),CD8^+、CD4^+/CD8^+比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数与CD4^+细胞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481,P〈0.05),与CD8^+细胞数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r=0.954,P〈0.05)。CD4^+细胞含量〈20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高于CD4^+细胞含量为200—500个/μl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7.272,P〈0.05)。在CD4^+细胞含量〈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中以PCP的合并感染为最高27.27%,其次弓形虫和结核(22.73%,13.64%)。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CD4^+的水平是目前监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地区机会性感染疾病谱略有不同,临床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8年9月~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的抗病毒治疗、住院分娩及母婴随诊情况。结果该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中有15例于孕14~29周时进行抗病毒阻断治疗;有1例分娩时才发现HIV感染;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5例均为孕38周以上选择性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3例;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及评分正常;16例婴儿中有3例在出生后42天左右做了足跟血早期诊断,3例结果均为阴性;1例母亲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婴儿,在52天和90天各采足跟血早期诊断一次,结果均为阳性,但是18月龄HIV抗体检测为阴性,仍在随访中。其余在随访中确定有9例婴儿18个月时HIV抗体为阴性,无HIV感染,有3例失访(手机停机)。结论孕期及时抗病毒治疗、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等措施、加强专业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防止HI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500~351/μl、350~200/μl、<200/μl分别为13.40%、10.53%、23.92%、52.15%。结论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半数已进入爱滋病期,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同时提高HIV检测频率,提高HIV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中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支原体培养检测,并对其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原体阳性675例,同时伴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285例(42.2%),病原菌以肠杆菌为主(44.6%),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3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4%),少见白色念珠菌(2.8%)和腐生葡萄球菌(1%)。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多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应该重视对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弄清河南省东南部H IV感染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及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走访调查方式获得感染情况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传播途径主要是有偿采血浆和临床输血,占94.8%。有7例感染途径不清。(2)感染者中年龄最小4岁,最大70岁,40~50岁感染者居各年龄段之首,占47.5%。(3)有320例发展进入艾滋病期,占57.6%,其中有96例已经死亡,占感染者总数的17.3%。结论:(1)有偿采血浆和临床输血曾是该地区H IV传播的主要途径,但1995年以后经血液途径的传播基本上得到了控制。(2)可能存在其他传播途径。(3)现阶段一半以上的H IV感染者经过潜伏阶段,进入艾滋病期,不断有感染者死亡,死亡人数大于新发病例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