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动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朱劲刚  熊杰 《武警医学》2011,22(2):144-145,149
 目的 探讨脑出血亚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为治疗手段,随机将60例基底节脑出血的亚急性期住院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治疗组(针刺组),分别比较两组连续接受治疗1、2、3周后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方法选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barthel index,B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自对比分别都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对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介入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与早期肢体锻炼。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85例(97.4%),对照组130例(68.4%);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06±4.02)分和(9.05±4.1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每次1.2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53例(96.4%),对照组为43例(7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加纤溶酶、长春西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纤溶酶和长春西丁治疗,纤溶酶200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7天;长春西丁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21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人中、上星、内关、极泉、肩隅、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血海、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针刺治疗,疗程与对照组相同。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77例(98.3%),对照组115例(63.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1天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10.3±4.6)分和(15.4±6.4)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纤溶酶等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优于纤溶酶和长春西丁治疗。  相似文献   

5.
肖玲  王晓敏  杨勇  付玉伟  张馨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31-1432,1434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巴曲酶+醒脑静)50例和对照组(巴曲酶)5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巴曲酶联合醒脑静较单用巴曲酶疗效更明显.显效率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桶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与心理干预,疗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136例(97.1%),对照组92例(6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16±4.32)分和(9.45±4.2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肽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天血清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加自拟中药方与良性心理暗示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静脉滴注肌氨肽苷、血塞通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及良性心理暗示治疗,均治疗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146例,占97.3%;对照组为102例,占68.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5.16±4.31)分,对照组为(9.37±4.19)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西药+自拟中药方+良性心理暗示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8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9例,对照组40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治疗,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每天1次。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值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24例(98.8%),对照组346例(8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灸等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4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3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丁注射液30 mg和肌氨肽苷注射液1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和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和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9.0%,对照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分值分别为(11.3±4.6)和(15.4±6.4),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一年期内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对患者1年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92例分为高压氧组和非高压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根据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组患者冉被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治疗后各评分时间高压氧组均较非高压氧组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2)神经功能缺损中型组:高压氧20 d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高压氧6个月组、12个月组较同期非高压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压氧组1年死亡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1年复发率较非高压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不仪可以改善患者急性期神经缺损,而且在1年内仍可使患者受益,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1998年至2000年稳定期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同时行针刺治疗;激光功率2~3.5mW,照射时间50~60min;针刺取穴关中、风府、风池、内关、神门、劳宫、十宣、三阴交、涌泉;激光照射及针刺同时进行,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2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迷量表(GCS)评分≥9为清醒。结果治疗后第25天,治疗组清醒33例,对照组清醒27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加针刺疗法可显著缩短重度颅脑损伤稳定期昏迷患者的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14、30、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7、14、30、90 d,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 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48 h内的AC I患者9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共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 I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上海市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23例,对照组21例。评价两组治疗后1、14、90 d的疗效,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mRS评分,同时观察90 d内再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抗凝组和对照组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 mRS评分分别为2.00±1.51、3.1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对照组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4%、14.3%,病死率分别为8.7%、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SWI扫描是否存在脑组织微量出血(CMBs),将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存在CMBs)14例和对照组(无CMBs)21例.静脉溶栓后,通过SWI检测计数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例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发生HT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后,实验组14例梗死灶中12例发生HT,对照组21例仅2例发生HT,2组间HT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SWI能敏感检测CMBs的存在,间接评估血脑屏障(BBB)及血管壁状态,和时间窗一起作为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2/d,共2周;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静滴,1/d,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滴,2/d,共2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病死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在病死率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转化(HT)与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24 h内经临床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资料72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图像梗死灶内是否出现极低信号分为梗死后出血转化组(HT组)和单纯脑梗死组(对照组)。同时对病灶以外CMBs经两名影像学医师诊断记为CMBs阳性共32例,其中对照组24例(24/62,38.7%),HT组8例(8/10,80%)。根据CMBs分布分为脑叶组和脑深部组,对照组脑叶8例(8/24,33.33%),脑深部16例(16/24,66.67%)。HT组脑叶7例(7/8,87.5%),脑深部1例(1/8,12.5%)。结果两组CMBs检出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梗死后HT与CMBs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相关,SWI可检出CMBs,预示微血管的出血倾向,预测急性期脑梗死HT的危险性,进而为溶栓治疗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柳迎春 《武警医学》2015,26(2):124-126
 目的 评价国产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3例,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 (右旋糖酐-40、尼莫地平、胞磷胆碱钠、阿司匹林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 用药7 d, 总观察时间为14 d。依据NIHS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检测肝功能(ALT)、凝血功能(PT、aPT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第7天(9.28±3.25)和第14天 (7.61±2.44)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14.22±4.27)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11.86±3.58)、第14天(9.40±3.45)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PT、aPTT和PLT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 无明显出血倾向及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徐鹏  侯双兴 《武警医学》2021,32(12):1043-1047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急诊收治的ACI患者92例,按照入组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抗血小板、抗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25 mg/次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最终完成临床研究且实验结果可靠的有75例,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B蛋白]、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其凝血状态指标[血小板分子标志物1(PAC-1)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NSE、S100B蛋白、PAC-1、D-Dimer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EG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低于与观察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针刺治疗能很好地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其血凝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