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杜鹃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22-2723
目的:调查我院精神科重症监护室(psychiat 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PICU住院且时间>48h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监测112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3例,117例次,医院感染率10.09%,感染例次率10.45%。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2.21%、胃肠道21.24%、皮肤软组织13.27%、耳鼻喉及口腔7.96%、泌尿道5.3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封闭式管理、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使用尿管及鼻胃管等侵入性操作、使用保护性约束。结论:P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加强PICU病房管理、布局合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基础;防范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P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沈露晖  黄静 《中国病案》2012,(12):61-6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策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42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遴选符合医院感染病例,留取痰、尿、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18例符合标准入选为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为20.1%;(2)高龄、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尿管留置、深静脉置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3)培养阳性病原微生物188株,其中呼吸道源性101株(53.73%);(4)以铜绿假单胞(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和屎肠球菌(18株)居前四位。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20.1%),应注意危险因素,必须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相关因素前瞻性多中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出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5家PICU29d-14周岁院患儿进行危重病例筛选;应用1994年美欧标准对住院患者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进行诊断。结果危重病例7269例,ARDS105例,病死64例,患病率1.44%,病死率、24h病死率分别为62.9%、35.9%。死亡相对危险性是PICU平均水平的9.0倍。Logistic模型分析示起病时胸片浸润影、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动脉血二氧化分压(PaCO2)可作为ARDS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分别为0.004,0.001,0.030)。结论小儿ARDS是我国PICU中具有高病死率的危重症,起病时的胸片浸润影、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aCO2是其主要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为重危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条件。危重病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ICU病房作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是集中进行治疗、护理和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由于收治病人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1]。为了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首先对ICU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ICU病房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因病情危重,神志昏迷,各项侵入性操作多,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因此开展神经外科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科ICU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控制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加强手清洁与消毒,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针对性护理.结果: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控制感染因素,是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监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胜 《中原医刊》2006,33(9):17-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技术的效果。方法对89例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用Logistic法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效果。结果15项相关因素中住院时间≥10d、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3项经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洗手消毒与规范消毒措施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对2005年下半年的237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004年下半年的19.21%下降到2005年同期的7.17%,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住院时间≥10d、侵袭性操作(插管)、重症监护是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强化洗手消毒的合格率,全面规范消毒是控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雪梅  侯剑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594-259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我院ICU 2011年1月-12月所有收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入住ICU的29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9例(19.93%),80例次(27.0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呼吸机等相关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均是预防ICU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探讨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489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172例)和对照组(317例),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等14项因素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6项: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各种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医院感染以婴幼儿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居多。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还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心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给予感染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①不同年龄、手术持续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的患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年龄、手术持续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术后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③采取感染综合防治措施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采取感染综合防治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手术持续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是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给予感染综合防治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治脑出血患者1 525例,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对这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抗菌药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8例(14.3%),感染260例次(17.1%)。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中住院时间、GCS评分、NIHSS评分、糖尿病史、吸烟史、侵入性操作和住ICU最为重要(P<0.01)。未使用抗菌药144例(9.4%)中发生感染14例(9.7%),使用抗菌药1 381例(90.6%)中发生感染204例(14.8%)。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侵入性操作和ICU是重要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出现感染的患儿进行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并对感染致病菌进行细菌学分析。结果 细菌耐药性、胎儿周龄、出生体重以及侵袭性操作对患者感染呈明显的相关性(P〈O.05);患者原发病对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O.05);患者致病菌分析表明,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是格兰阴性菌中最容易发生感染的菌种,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最易发生感染的菌种;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种的各种耐药性有明显的差异性(P〈O.05)。结论 细菌耐药性、住院时间、体重、周龄、侵袭性操作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当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感染。对于感染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细菌学药敏实验,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代春兰 《河北医学》2013,19(1):91-93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1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生院内感染76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与院内感染发生与否无直接关系(P〉0.05);高龄(〉50岁)、住院时间长(〉1月)、实施介入性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伴发基础疾病〉2种的患者,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相反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样,主要有高龄、长时间住院、介入治疗及抗生素使用等等,应当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感染内科收治的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4.7%(86/248),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30d以上、侵入性操作、并发合并症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49.6%比16.2%,57.4%比12.7%,54.9%比18.7%,51.3%比19.4%,均P〈0.05或P〈0.01)。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常见多重耐药。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耐药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华 《医学综述》2014,(9):1697-1699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5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有9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91%;心内科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38例(40.86%)、泌尿道25例(26.88%),消化道13例(13.98%)和皮肤11例(11.83%)等;通过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医院感染与年龄、病程、血清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心功能分级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612,P=0.014)、心功能分级(OR=2.128,P=0.013)、侵入性操作(OR=2.051,P=0.022)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OR=2.607,P=0.015)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当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减少侵入性操作,治疗原发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458例危重新生儿中的院内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制订和完善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增强新生儿的管理,如改进探视制度,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等。结论:加强督促落实,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定期督查监测,及时发现、解决整改,有效地防范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就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伍媛 《中外医疗》2014,(8):9-10
目的调查ICU院内感染的现状,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于制定出降低ICU院内感染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ICU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院内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32例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85例,患病率为15.98%。按照感染部位分类,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P〈O.05)。结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需根据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降低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院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和年龄(±3岁)两因素1∶1配对,分析某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共计40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99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4.0%,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日数(OR 95%CI:1.732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1.908)、纯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CI:3.888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4.144)、留置尿管(OR 95%CI:1.14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18.891)、抗菌药物使用>2种(OR 95%CI:3.77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5.78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CI:0.9152.871)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白福香  周冰宣  袁波 《西部医学》2013,25(1):72-73,76
目的了解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医院的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9月经我院肾内科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4例血透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42%,其中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为呼吸道(39.3%)、胃肠道(28.8%)及泌尿道(10.6%);伴有糖尿病等原发病、贫血、老年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者发生感染的机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高龄、透析不充分、透析龄长、贫血、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应从医院和患者两方面双管齐下对感染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