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述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9月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共30例,与我院同期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共3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结果、转归进行比较.鳍艾滋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非艾滋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相对照,具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且与非艾滋病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相比,具有平均细胞数偏低、蛋白含量偏低的特点,艾滋病组脑脊液检查细胞数(37.93土11.93).非艾滋病组脑脊液检查细胞数(108.26±48.12).P0.05;艾滋病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平均(108.01±0.91).非艾滋病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平均(110.7±2.1).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无法根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隐球菌性脑膜炎、肺影球菌病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患者因病情迅速恶化,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无效,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并同时予以正规抗真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中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3 d~1个月。12例患者均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其中头痛10例,头晕8例,恶心、厌食8例,频繁呕吐1例,复视2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下降8例,间歇性中、低热8例,精神症状1例。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高颅压症状消失9例,改善3例,未造成新型隐球菌感染扩散。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以显著改善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致非脑积水性高颅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确诊,均符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误诊率高,一般采用内科治疗,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首发的艾滋病(AIDS)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引起公众对艾滋病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关系的重视,以利于及时发现、确诊艾滋病.方法:对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住院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8例,其中13例被确诊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T细胞亚群检测13例,CD4<100/mm3 11例,CD4 101~200/mm3 2例,CD4<100/mm3占84.6%,平均CD4 36.8/mm3,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例,恶化6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5例,死亡率38.4%.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人应常行HIV检查.  相似文献   

8.
《北京医学》2012,34(6)
目的 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 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 (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 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 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0例脑脊液及血液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CD1+T淋巴细胞中位数19(4~54)个/μl;呕吐、头痛9例,脑膜刺激征4例,气促及低氧血症2例;血尿3例,蛋白尿6例;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数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9例;CT提示肺部损害8例.死亡8例.结论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呈多脏器损害,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转归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201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感染科收治的2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汇总。结果 患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以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主,多以头痛、发热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压偏高,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增高,糖、氯化物降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及培养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药物毒性较大,常出现肾毒性,病死率高。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病死率高,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等。临床应重视对患者流行病学的追溯,同时结合隐球菌抗原、脑脊液染色涂片及培养等,尽早确诊和使用抗真菌药物,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Methods Eighteen cases of confirmed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the Bata Region al Hospital, Equatorial Guinea from January 1997 to November 1999 were analyzed . Resul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18 cases were: insidious onset, fever, severe headache, generalized pain, nausea and vomiting, weight loss and dehydration, a nd enlarged cervical lymph nodes. Boa’s and Cullen’s signs were positiv e. The positive rat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India ink stain and the poly saccharide capsule antigen (ELISA) were 77. 8% and 99. 4%, respectively. The po sitive rate of CSF culture of cryptococcus was 100%. The mortality rate was 83 . 3%. Conclusion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s the most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one of th e major causes of deaths in AIDS patients. The misdiagnosis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very high and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lack of awareness for the occurrence of AID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late presentation, serious illness and se vere complications, and delayed and inadequate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10例AIDS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死亡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CD4^+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晚期AIDS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HIV/AID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与儿科疾病的发病关系及发病规律,以便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中非某地区182例小儿艾滋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艾滋病合并症的最高年龄段为6个月-4岁,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56例,贫血71例,腹泻、营养不良66例。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118例。临床治愈率为89.6%,病死率为10.4%,复发率为59.4%。结论:小儿艾滋病以母婴传播为主,常合并多种疾病,尤以肺炎、结核、贫血及腹泻为多发。早期诊断且给予合理的综合治疗,疗效尚好,但易复发,复发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在化疗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改进治疗措施,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方法分析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微生物学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感染部位:呼吸道为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血液。真菌培养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多(44.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7.6%)。所有病例均经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75.3%,病死率24.7%。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6例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为慢性HIV脑膜炎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4例,空泡性脊髓病1例。经抗病毒及综合治疗死亡4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病情好转1例。结论:艾滋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包括神经系统原发感染,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神经系统肿瘤及抗艾滋病药物诱导疾病,神经系统原发性感染常在艾滋病晚期发生,表现形式复杂,易和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相混淆,死亡率高,疗效差,以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率、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201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HIV/AIDS伴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及预后。结果 620例HIV/AIDS住院患者中,伴发神经系统病变者60例(9.7%)。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46例(76.7%)、发热43例(71.7%)、呕吐28例(46.7%)、肢体活动障碍23例(38.3%)、脑膜刺激征20例(33.3%)、意识障碍18例(30.0%)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主要包括脑梗死5例(8.3%),多发性神经根炎5例(8.3%),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11.7%);AIDS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40例,主要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16例(26.7%),弓形体脑病10例(16.7%),结核性脑膜炎5例(8.3%)等。一般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病死率为0.0%,40例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为10.0%(4/40),8例不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占位的患者的病死率为50.0%(4/8)。结论 HIV/AIDS患者合并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多见,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呕吐等。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指征性疾病中,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和弓形体脑病的发病率最高;早期诊断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病例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0.1±15.0)岁,包括存在宿主因素和(或)基础疾病的免疫损害患者16例。67.6%患者因症状就诊,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发热、胸痛、憋气、咯血,32.4%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及结节团块影。20例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19例阳性。11例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3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24例患者初诊时被误诊,其中11例误诊为肺癌。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15例,经手术确诊11例,临床诊断8例。手术切除治疗11例,中位随访4年,1例复发。药物抗真菌治疗23例,中位随访8年,3例失访,1例复发。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损害组患者年龄更高(P=0.017)、肺部湿啰音更多(P=0.006)、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更多(P=0.003),但在症状、肺部影像特点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检查,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应首选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灵敏度高,检测阳性有临床疑似诊断价值。规范抗真菌治疗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12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  姜涛  王茉莉 《吉林医学》2008,29(5):373-374
目的:探讨死亡艾滋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2例死亡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血液传播与性传播均等,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既已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其中大部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20.
黄志坚  李琦  王长征  钱桂生  宋鹏 《重庆医学》2007,36(19):1995-1996,1998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特点.方法 对24例肾移植后发生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次痰培养提示病原微生物生长,10例肺泡灌洗中7例检出病原体;治愈15例(63%),死亡9例(37%).其中ARDS 13例,死亡6例(46%).在双肺影像学检查提示呈磨玻璃状者的9例中治愈7例(78%),死亡2例(22%).结论 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较为复杂,除细菌、结核感染外,真菌、肺孢子菌、病毒也较为常见,临床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