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消化道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不同患者的病因各不相同,暂时治疗后可能会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正确的治疗,会使病情加剧,致使上消化道出血或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8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比较确切细致,但在治疗上尚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剂量及远期效果等。笔者多年来经临床体会,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可提高其疗效。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快率、慢率、不齐三类,快慢率中也有不齐。1.快率:以数脉为主。主症:心慌,健忘,失眠,多梦,脉细数,舌质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通过抑制胃酸、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保护胃肠黏膜等措施来控制病情,难以治愈且极易复发。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取得确切疗效,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因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及治疗进行论述,进一步加深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与研究,提高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赵林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44-144
大定风珠系《温病条辨》名方,主要用于温病热邪久羁,热灼真阴,或因误用汗下,重伤阴液,神倦瘛,脉气虚弱,舌绛少苔。原方证即温病时久,阴液重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虚风内动,手足瘛疚等,其功用即滋阴熄风。本例系老年舞蹈症患者,辨证应用大定风珠加减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雨  许娟  王晓东 《当代医学》2010,16(13):152-15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内服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8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文丽 《河北医学》2011,17(4):556-558
目的:讨论中IN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型及方药,以提高中医急救砉面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36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和治疗措施。结果:136患者中主要分型为胃火炽盛型、肝火犯胃型、气不摄血型、脾胃虚寒型。其中抢救成功128例(95.38%),死亡8例(4.62%)。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早期通过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及专病专方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进学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52-475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奥硝唑500mg,阿莫西林1.0g,2次/d,连续7d;奥美拉唑40mg,1次/d。连续4周-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注重辨证论治,能够达到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治本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何咸胜 《中国医疗前沿》2013,(23):37-37,104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辨症施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2例,试验组36例行中医证型辨症施治,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愈显效率达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医证型辨症施治胃食管反流病效果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反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药去斑药膜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中药去斑药膜治疗黄袍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且48例总有效率90.00%,痊愈率52.00%;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65.79%,痊愈率18.42%。结论中药去斑药膜治疗黄褐斑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溃疡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四联疗法,研究组患者中药溃疡方联合三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食欲减退(0.75±0.21)分、烧心泛酸(0.42±0.33)分、胃脘疼痛(0.21±0.11)分、脘腹胀满(1.45±0.58)分、口苦口臭(1.03±0.06)分、神疲倦怠(0.25±0.19)分、大便稀溏(0.18±0.08)分、hs-CRP(2.07±0.54)mg/m L、PCT(1.19±0.63)ng/m L、临床显效率(90.0%)、Hp复发率(26.67%)、不良反应(16.7%)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溃疡方联合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复发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昊 《海南医学》2011,22(2):29-3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84.1%;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效果理想且复发率低,可以作为治疗胃溃疡的主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构建江阴市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江阴市展开了“治未病”工作的实践。本文从树立“治未病”核心文化理念,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工作成效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几个方面介绍了江阴市对于中医药“治未病”预防服务保健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尿路感染的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CM)剂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从中药不同剂型的疗法、中西药物结合疗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剂型多,疗效广。结论: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优势,疗效显著,并可预防西药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78例胃渍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沣托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腹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为1.7±0.7d,对照组为2.5±1.1d,1年后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辨论证治,方法灵活多样,可提高治愈率,且副作用少,尤适合于慢性病人,价廉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有关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相关的文献报道可以看出,中医药对于肺循环有选择性降压作用,对血气亦能产生有利影响。常用的一些药物,如川芎嗪、丹参酮等,其显效机制大致可分为:1.抗血栓形成;2.抗血管炎症反应;3.血管保护作用;4.其他作用。中医药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价值,但对其显效机制的整体研究尚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2例采用西药加扶正化瘀中药治疗,采用经期抗炎及经间期中药治疗;单纯西医对照组36例单用西药治疗,采用经期抗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既减少了西药治疗剂量大、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的弊端,又弥补了中药治疗见效慢的不足,明显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离子导人,对照组单独服用中药内服,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离子导人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