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忠贵  刘毅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33-1033,1035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痰热清注射液加常规心衰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加常规心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相似.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浆中脑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口服,治疗组另加温阳益气汤口服,治疗2周。结果:心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05),而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BNP指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抗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真武汤加人参口服.治疗时间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止病情反复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76例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抗感染、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或参脉注射液 ,口服自拟抗心衰方 ,重症患者加用中药灌肠。结果 :治疗 1个疗程后 ,显效率治疗组为 73.6 8% ,对照组为34 .2 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36 % ,对照组为 78.9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可明显增强疗效 ,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心衰(强心、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及抗室性早搏(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参芪复律汤治疗,观察两组心衰改善状况及室性早搏减少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患者均按心衰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中药汤剂口服,15天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定,较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儿2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费用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周爱国  姚卫海 《北京中医》2007,26(9):585-5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衰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加用中药养心安神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心悸、喘憋、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均大于90%;治疗组心衰改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服用倍他乐克加益阴助阳、益气解毒、活血利水中药,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同期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新志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2):95-95,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液与中医内服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O%(28/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规范化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承气汤200ml经胃管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时间和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麦、多巴胺、钾镁合剂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l陆床疗效。方法:本院2006~2010年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均有咳嗽,气喘,端坐呼吸,程度不同胸闷,唇周发绀,少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湿哕音,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心脏剑突下搏动、双下肢水肿等。对照组给予供氧、强心剂、利尿剂、抗感染、平喘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静滴多巴胺、钾镁合剂、参麦,以14日为1疗程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氧饱和度,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参麦、多巴胺、钾镁合剂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资白玉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4+36-34,3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我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给予西医利尿、强心、运动康复和减轻心脏负荷等常规训练。治疗组39例,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疗法选用炙甘草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总计3个疗程。结果: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和87%均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27%和76%,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基础心率均有明显改善,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有明显性或非常明显性意义(P<0.05,P<0.01);将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结束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的 Boston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积分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相比于治疗前,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慢性心衰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采用西药和心衰恢复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炙甘草汤加味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心衰病人的体能恢复时间,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利尿剂抵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治疗组8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连续治疗7 d,观察比较2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水平、钠排泄分数、尿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28天全因死亡率、中医症状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AngⅡ、醛固酮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钠排泄分数、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ngⅡ、醛固酮水平有升高趋势,eGFR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AngⅡ、醛固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钠排泄分数、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统计死亡15例,治疗组死亡6例,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1.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气活血利水法能改善急性心力衰竭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水平,提高利尿应答,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麝香保心丸加规范化药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9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可降低心机耗氧量,且副作用小,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上更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水通胶囊(XS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被诊为CHF伴利尿剂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XST,每次3粒,每日3次,7天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对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血清电介质、肝肾功能,以及日尿量、呼吸困难、体重、心率和血压等进行评价。结果:第1个疗程治疗组在尿量、呼吸困难和心功能改善效率分别为61%、33%和36%,明显优于对照组28%、19%和17%(P<0.05)。综合两个疗程计量指标发现,XST在有效利尿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及体重(P<0.05),对肝肾功能及水电介质未发现不良影响,也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XST对CHF利尿剂抵抗患者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麻疹并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而对照组仅为68.18%,两组比较,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心源性休克可在早期有效改善患者低血压和低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