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COX-2和BF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OX-2和BFGFIL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20例正常大肠黏膜标本组织中的COX-2、BFGFIL表达。结果COX-2、BFGFIL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2%和65.3%,COX-2、BFGFR在腺瘤性息肉的表达率为52.0%和60.0%,COX-2、BFGFIL在肠癌组织与腺瘤性息肉中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肠黏膜中未检出COX-2、BFGFIL。COX-2、BFGFIL在大肠癌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肠癌组织中COX-2、BFGFIL表达两者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COX-2、BFGFR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在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肠癌组织中的COX-2、BFGFR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2例大肠正常黏膜、62例大肠腺瘤和8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结果生存素表达率在大肠正常黏膜为0.0%,腺瘤为38.7%,腺癌为58.8%,三组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存素在高分化腺癌表达率为42.9%,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73.1%(P〈0.05),在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素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48.00%)与阴性者5年生存率(80.00%)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生存素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生存素在大肠肿瘤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生存素过度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Caspase 3在大肠粘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癌、45例大肠腺瘤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问的相互关系。结果Survivin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51.1%(23/45),62.7%(42/67);Caspase 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步降低,分别为86.4%(19/22)、62.2%(28/45)、34.3%(23/67)。Surviv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Caspase 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Survivn、Caspase 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n可能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 3的表达,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DO例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0%)明显低于在正常大肠黏膜(100.0%)和大肠腺瘤组织(70O%)中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cadherin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大肠癌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28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及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Caspase-3基因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46.4%(13/28)、60.0%(6/10)、80.0%(4/5),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理类型、Dukes分期无关。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aspase-3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的细胞平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平均凋亡指数(P〈0.01),而正常黏膜组织中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早期阶段的细胞凋亡异常和过度增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作为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Caspase-3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0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O.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P16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p16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1及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p16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而p16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与p1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p16蛋白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与肿瘤转移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赵国琴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4-14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制作成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HIF-1α在它们中的表达。结果HIF-1α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4.0%(32/50),明显高于其正常大肠组织中的28.6%(4/14)(P〈0.05);在正常大肠组织和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如.05);在癌旁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腺瘤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IF-1α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述增高,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戴文斌  任占平  陈蔚麟  杜娟  石喆  唐德艳 《广东医学》2006,27(12):1824-1826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和c—my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昧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cr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0%,显著高于.rE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阳性率分别为:56.0%,60.0%,46.7%,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P〈0.01),且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β-catenin与E—cadherin胞膜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9,P〈0.01)。结论β-catenin胞浆/胞核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过表迭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E—cadtr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P16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p16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1及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关(P〈0.05),而p16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而p16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与p1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p16蛋白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与肿瘤转移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及60例大肠癌组织中skp2、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Skp2与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66.67%和21.67%。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病理分期延迟及伴有淋巴结的转移,P27^kip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Skp2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c-Myc过表达与浸润深度加深、病理分期延迟及伴有淋巴结的转移有关。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均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Skp2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从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过程中,Skp2、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发生相应变化,均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其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大肠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ND2—40标记微淋巴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的LMVD。结果:大肠癌的LMVD值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组(P〈0.05);LMVD值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结论:LMVD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评估大肠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2 (Hp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临床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Hpa-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 Hpa-2在结肠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Syndecan-1(CD138)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有研究表明Syndecan - 1与部分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Syndecan - 1的表达及其在本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 5 1例大肠腺癌及 2 0例癌旁异性增生组织和 2 0例正常肠组织中Syndecan - 1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癌组织中Syndecan - 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肠组织和癌旁异性增生组织 ,分别为 39.2 %、80 %和 75 %。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 - 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类型及Ducks分期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与年龄和肿瘤直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 - 1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可视为一种反映大肠癌生物侵袭性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u ZG  Sun JZ  Zhang Q  Jia HY  Wang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32-143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 (TS)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 5氟脲嘧啶 (5 Fu)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ABC法 )检测了 13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 (ⅠB~Ⅳ期 )石蜡标本中的T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34例标本中TS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 6 1 2 % (82 / 134) ,TS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 ,且TS表达阴性患者的 5年生存率 (5 7 6 9% )明显高于TS表达阳性者 (2 1 95 % ,P <0 0 0 1)。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TS表达状态 3者与生存率有相关性(P <0 0 5 ) ,其中TS的表达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率关系最为密切 (P <0 0 0 0 1) ,相对危险系数为1 2 4 1。结论 TS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同时对预测 5 Fu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cl-2、Ki-67、C-erbB-2在大肠癌与腺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发展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大肠癌、36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黏膜,分别进行了Bcl-2、Ki-67、C-erbB-2蛋白的检测。结果:Bcl-2阳性表达率在腺瘤与腺癌中基本相同,阳性表达强度腺癌明显高于腺瘤(P<0.01),腺瘤和腺癌的阳性表达强度及表达率与正常大肠黏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Ki-67在腺癌中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P<0.01)。C-erbB-2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腺瘤及正常黏膜(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Bcl-2在大肠组织的恶性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Ki-67的阳性表达及表达强度对诊断腺癌和监视腺瘤癌变有重要意义;C-erbB-2的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中Cks1, P27K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ks1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其在Skp2调节P27Kip1降解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Cks1, P27K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 结果:由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Cks1, Skp2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P27Kip1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 结直肠癌中Cks1, Skp2表达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r=-0.752, P<0.05; r=-0.746, P<0.05);Cks1与Skp2呈正相关(r=0.845, P<0.05). 结直肠癌中Cks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不相关(P>0.05). 结论:Cks1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结直肠癌中Cks1可能参与了Skp2调节P27Kip1泛素化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miR-45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5对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miR-451的表达水平(以U6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I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iR-451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明显下调(P < 0.01,P < 0.05)?其中在大肠癌组织中上调6例,下调19例,下调比率76%(19/2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上调3例,下调7例,下调比率70%(7/10)?MI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7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5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miR-451与MI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结论:miR-451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通过抑制MIF负向调控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约翰  余红敏  陈积贤  薛迪新 《浙江医学》2013,(24):2149-2151,2169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microRNA-9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取4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croRNA-9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问的表达差异。结果(1)microRNA-9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croRNA-93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3)microRNA-93评价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7和0556,评价大肠癌浸润深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0800和0.833。结论microRNA-93表达上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icroRNA-93可作为评价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