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唐世早  芮兵  许玮 《安徽医学》2010,31(11):1305-1307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突出症39例,按照CT/MRI表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3种,分别采取侧后入路方法及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方法,均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45μg/ml的医用臭氧10~15ml,退针至椎间孔附件时,向椎旁组织内神经根旁注入臭氧10ml,按照纤维环是否破裂分组研究纤维环破裂与疗效的关系,另对2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腰背综合征(FBSS)进行臭氧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 39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个月观察显示:根据MacNab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总有效率为82.95%,其中显效20例,42.42%,有效12例,40.53%,无效7例,17.05%,其中FBSS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未破裂总有效率66.5%,破裂组总有效率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对2例椎间盘突出伴度滑脱病人进行臭氧实验性治疗研究,6个月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39例共48盘椎间盘病人臭氧治疗效果确切,2例FBSS疗效良好,2例滑脱病人效果显著,椎间盘破裂组臭氧治疗明显优于未破裂组。同时对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是指纤维环已破裂,髓核组织脱人到椎管内,也称间盘脱出或髓核疝,一般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2007年1月我们对21例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PLD)或经皮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摘除术(TALD)联合臭氧(O3)注射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造影诊断及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髓核造影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2例患者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36例施行了臭氧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2例患者单纯施行臭氧注射).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其中显效率51.0%(52/102),有效率45.1%(46/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髓核造影对于明确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按照CT/MRI表现将椎间盘突出分为3种,比较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结果;均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医用臭氧6-15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神经根旁注入臭氧10 ml及复方倍它米松1 ml 2%利多卡因0.5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的混合液;按照纤维环是否破裂分组研究纤维环破裂与疗效的关系;另对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导致腰腿痛患者行试验性的臭氧注射治疗.结果: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注射治疗后6个月复查14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7.03%,其中34例椎间盘膨出31例有效(91.18%),119例椎间盘突出106例有效(89.08%),9例椎问盘脱垂4例有效(44.44%);72例纤维环完整者63例(87.5%)有效,47例纤维环破裂者32(68.05%)例有效;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6个月后随访发现2例有效.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运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疗效确切,膨出突出类型疗效较高;纤维环破裂疗效较好,对轻度的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可以试行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X线引导下,观察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膨出症(A组)和突出症(B组)两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在西门子Powermobile C型臂机引导下行椎间盘内穿刺注射医用臭氧介入治疗,造影成功后,对责任间盘内注射50μg/ml O3 20ml/个间盘。1个月后嘱患者门诊复查。【结果】A组除失访4人,其余44人中有2例在行我科治疗后疼痛加剧,后续采用物理治疗和外贴膏药治疗。B组失访3人,其余45人中有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因疼痛行其他保守治疗。比较A组中42例与B组34例单纯O3治疗患者在臭氧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A组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P〈0.05,B组P〉0.05。【结论】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FasL目的基因在正常人椎间盘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组织(破裂型与非破裂型各10例)及8例正常人椎间盘组织,通过RT-PCR技术观察FasL,Fas,TNF和IL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程度。结果正常髓核组织中仅有FasL的表达,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FasL、Fas、TNF和IL的表达,而且表达指数在破裂型组与非破裂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髓核组织中存有FasL的表达,提示FasL是使髓核组织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椎间盘突出时(纤维环破裂),会在局部激发炎症反应,引起髓核细胞凋亡,而髓核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导致FasL表达增高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臭氧髓核消溶术(A组)、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B组)以及胶原酶化学髓核消溶术(C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后期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和疗效标准,对185例患者(其中A组60例,B组63例,C组62例)进行分析,比较3组治疗后评分和优良率。结果A组治疗后评分和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高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治疗方法中,臭氧髓核消溶术和胶原酶化学髓核消溶术明显优于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基本无创的优点。而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对而言创伤较大,对脊柱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臭氧髓核消溶术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髓核造影对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然后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臭氧注射治疗;7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7例单纯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13例单纯施行了臭氧注射治疗;5例单纯施行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臭氧注射治疗+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显效率86.3%(88/102),有效率10.8%(11/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髓核造影对于选择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 ,其发病率占腰腿疼病人的18%~ 2 5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和保守治疗 ,随着微创伤医学的发展 ,出现了椎间盘镜下间盘摘除术和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 1875年日本医师土方贞久首先发表了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 ,其后陆续报告了类似方法[1~ 4 ] ,国内周义成等[5] 用同样方法治疗 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 ,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就其治疗机理、方法、适应证等作一综述。1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的作用机理  椎间盘由软骨盘、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髓核是位于纤维环和软骨盘构成的髓核腔内的半液体胶…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或(和)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外科的常见病,其中一部分病例是由于外伤或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后纵韧带后方,压迫颈髓、神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epidural cervical disc extrusion,ECDE)[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在50例退变椎间盘组织(实验组)和2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对照组)中IL-6、IL-10及MCP-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IL-6、IL-10及MCP-1的表达与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结果:IL-6、IL-10及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后外层纤维环破裂型中的表达高于纤维环完整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IL-10及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相关,可能在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重力牵引下的CT影像和介入治疗中髓核造影表现以及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疗效差的原因,并指导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牵引治疗效果差,欲行介入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共43节椎间盘,在同一台CT上,先行病变椎间隙的扫描后,用自制的牵引设备,行骨盆牵引,拉力传感器显示牵引重量,再行CT扫描,扫描参数同牵引前,并与介入治疗中髓核造影影像对照分析.结果牵引中病变椎间隙较牵引前平均增宽0.151 cm,但突出物未见明显回缩,6例7个椎间盘内明显积气.髓核造影显示:纤维环破裂23节,髓核退变明显、纤维环松驰14节,纤维环大部分断裂6节.结论牵引下突出物未见回缩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环松弛、断裂失去弹性,椎间盘内压力增高,突出椎间盘组织与周围粘连,这也是牵引效果差、容易复发的原因,在介入治疗时需要方法互补,才能显效.  相似文献   

13.
牵引推拿复位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 5 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6 2个椎间盘治疗前后的大小、形态量化的分析 ,认为牵引推拿复位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椎间盘的还纳和椎间盘的变形 ,改变了神经根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 ,松解粘连 ,解除压迫。对回纳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要使椎间盘回纳 ,突出的髓核必须具有一定流动性 ,再借助完整的纤维和后纵韧带的张力及手法的压力 ,共同协调作用 ,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纤维环切口开放与关闭对后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1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57例,将纤维环切口关闭22例为A组,纤维环未予关闭35例为B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运用JOA评分系统(29分法)进行评价,对比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JOA评分,术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下腰痛残留率等.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随访期JOA评分,术后复发率、再手术率、下腰痛残留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纤维环切口缝合关闭对减少椎间盘髓核残留组织再突出及术后粘连,从而对减少术后复发和再手术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与椎体连接结构中弹力纤维的超微解剖形态。方法 将10个正常腰椎间盘连同与之结合的部分椎骨组织于纤维环的内外侧对应部位分别取材,应用氢氧化钾-胶原酶消化方法去除组织内的胶原成分,扫描电镜观察显露出来的弹力纤维。结果 弹力纤维存在于椎间盘与椎体的连接组织内,纤维环弹力纤维分成多个细枝以不同的方向结合于软骨终板或以夏皮纤维形式结合于椎骨骨小梁上,而软骨终板和椎体交界处不存在弹力纤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PDCD5在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深入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进一步预防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方法检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10例腰椎骨折患者髓核和纤维环标本中PDCD5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阳性率分别达73.1%、80.8%与对照组(30%、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 mRNA在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表达分别为0.5609±0.0495和0.5740±0.0447,与对照组(0.4895±0.0259和0.5065±0.0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5在不同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均有表达,椎间盘突出组髓核和纤维环中PDCD5表达高于对照组,提示PDCD5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以腰5—6椎间盘为模型,18G穿刺针体表定位下,经皮穿刺损伤腰5—6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X线摄片确认穿刺针头位置,随后将其处死,留置穿刺针位置不变,解剖确定穿刺路径以及针尖位置。结果:①X线摄片示穿刺针均位于椎间隙内;②解剖发现,经皮穿刺针均穿刺到椎间盘纤维环而未进入椎管,未损伤神经根,未刺穿腹膜伤及腹部大血管。结论:本实验可为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感染机会小,动物存活率高,操作时间短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采用以L3为中心切除L1~L6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分别于第1、2、3个月随机选取5只大鼠行X线检查并处死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X线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而实验组显示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软骨终板钙化;对照组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表现为髓核细胞减少,外周纤维环纤维化样变.结论本方法科学、经济、实用性强,是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