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膀胱灌注疗法不良反应的原因,寻找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丝裂霉素(MMC)灌注组25例,吡柔比星(THP)灌注组20例,卡介苗(BCG)灌注组30例,MMC、BCG序联合灌注组28例。各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措施。同时比较各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除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者自行中断治疗外,其他不良反应均获得良好疗效。BCG组肿瘤复发率为20%;MMC、BCG序联合组肿瘤复发率为25%;THP组肿瘤复发率为35%;MMC组肿瘤复发率为40%。结论:膀胱灌注疗法在提高预防肿瘤复发疗效的同时亦需老虚减少临床不良反应,而MMC、BCG序联合灌注方案是一个较好的供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表阿霉素加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EPI)和卡介苗 (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4 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 :①EPI加BCG组 (2 4例 ) :术后 1周内单次EPI膀胱腔内灌注 ,第 2周后开始定期BCG膀胱腔内灌注。②单用BCG组 (2 0例 ) :术后 1周内开始单用BCG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 结果  4 4例术后随访 2 4个月 ,单用BCG组 3例分别于术后 5、9、12个月复发 ,复发率 15 % (3/ 2 0 )。EPI加BCG组未见复发 ,χ2 检验 ,P <0 .0 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 EPI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加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不明显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l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理盐水,C组4l例,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生理盐水,D组39例,灌注BCG50~60mg+EACA2.0g+生理盐水,E组43例,灌注BCG100~120mg+生理盐水。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肿瘤有无复发。结果随访4~58个月,平均22个月,A~E组BTCC复发率分别为10.3%、8.6%、9.7%、9.7%和29.7%。A、B、C、D各组抗BTCC复发的疗效均明显优于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预防BTCC术后复发的效果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灌注膀胱化疗药物盐酸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或序贯灌注THP+ HCPT序贯灌注用于防治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应用THP、HCPT及THP+ HCPT序贯法组合行TURBT后膀胱内灌注,长期随访患者资料,观测其在0.5、1、2、3、4、5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 随访术后3~60个月.THP、HCPT、序贯组和对照组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4例(8.2%)、3例(7.3%)、1例(2.5%)和4例(19.0%);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5例(10.2%)、4例(9.8%)、2例(5.0%)和9例(42.9%);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例(14.3%)、6例(14.6%)、2例(5.0%)和11例(52.4%);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9例(18.4%)、9例(22.0%)、4例(10.0%)和12例(57.1%);4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1例(22.5%)、10例(24.4%)、6例(15.0%)和14例(66.7%);5年内复发率为12例(24.3%)、11例(26.8%)、7例(17.5%)和15例(71.4%).结论 浅表膀胱癌在TURBT后行膀胱腔内序贯灌注THP+ HCPT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定,较单用THP或HCPT复发率低,毒副作用无差异.是更有效的膀胱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5.
Ta期膀胱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内灌注治疗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内灌注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方法 88例初发TaBTCC患者。男6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1岁(41 ~81岁)。G1 26例、G2 61例、G3 1例。单发者62例(G1 16例,G2 45例,G3 1例),多发者26例(G1 10例,G2 16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膀胱内灌注治疗。平均随访113个月(56 ~168个月),分析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及与初发肿瘤分化及数目间的关系。 结果 全组复发53例(60% )。单发肿瘤组16例G1 肿瘤者中复发4例(25% ), 45例G2 者中复发28例(62% ),总复发率为52% (32 /62);多发肿瘤组10例G1 中复发8例(80% ), 16例G2 者中复发12例(75% ),总复发率77% (20 /26)。原发肿瘤为多发者手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单发者(P<0. 01),单发肿瘤组中G2 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G1 者(P<0. 001)。多发肿瘤组中肿瘤分级与复发率无明显相关差异。G1 肿瘤组复发病例中无肿瘤进展, 40例G2 者中17例(42. 5% )复发时出现肿瘤进展,其中进展为T1G2 者12例,进展为T2G2 者5例。术后膀胱灌注噻替哌、丝裂霉素、卡介苗各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5% (12 /16)、68% (30 /44)、40% (11 /27)。1例因癌特异死亡者为TaG3。 结论 多发的Ta膀胱移行细胞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加膀胱内灌注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Ding GQ  Shen ZJ  Lu J  Jin XD  Chen J  Shi S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57-146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作为卡介苗(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对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行手术治疗后的32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随机分成A组[66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B组(64例,其中行TURBT6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C组(65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D组(64例,其中行TURBT5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及E组(67例,其中行TURBT6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A组患者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BCG 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B组灌注BCG 50~60mg+PAMBA0.1g,C组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D组灌注BCG 50~60mg+EACA2.0g,E组灌注BCG 100~120mg,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4~69个月,平均28.5个月,A、B、C、D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分别为12%(7/59),10%(6/58),9%(5/54)和9%(5/56),低于E组的30%(1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699,6.818,7.380,7.867,P值分别为0.017,0.009,0.007,0.005);BCG剂量减少的B、D组复发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B、D组分别为3%(2/60)、5%(3/59),较A、C组的11%(7/66)、13%(8/62)降低。结论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作为BCG的佐剂,与BCG联合膀胱内灌注治疗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7例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其中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36例,单用沙培林膀胱灌注31例。随访12—2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无肿瘤复发率97.22%(35/36),肿瘤复发率2.78%(1/36),复发1例为PT1G2-3,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单用沙培林组无肿瘤复发率80.65%(25/31),肿瘤复发率19.35%(6/31),两组病例在肿瘤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经尿道切除术(TURBt)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05例膀胱肿瘤行TURBt 术后膀胱灌注(BCG等)治疗;其中33例前列腺增生,28例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105例患者成功实施TURBt126台次。9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3年(平均4年),29例肿瘤复发,2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5年死于脑出血。结论TURBt 术后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首选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卡介苗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为60%~70%。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可使复发率降至10%~20%。对膀胱原位癌、膀胱内残留小肿瘤以及其它化疗药物无效者疗效满意[1],是目前最有效的膀胱灌注制剂之一[2]。我院1994~1997年用BCG膀胱灌注28例。主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28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Ⅱ级22例,地级6例。21例在肿瘤切除2周后开始BCG膀胱灌注,7例在灌注丝裂霉素失败,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改用BCG膀…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150例膀胱癌,TUR2周后开始膀胱内灌注BCG(Tice株)或阿霉素(ADR),随访均在3以上。有29例膀胱肿瘤患者同时伴有1—2个其它器官原发恶性肿瘤,其中17例行腔内治疗(3例ADR治疗;1例先用BCG治疗,后改为ADR;3例开始ADR然后改为BCG;10例BCG治疗)。1例膀胱肿瘤局部复发。这些病例其它器官原发恶性肿瘤均无转移,其中1例伴前列腺癌患者失访。5例没有合并其它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在开始膀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同时切除前列腺和膀胱肿瘤对膀胱肿瘤在膀胱颈部和(或)前列腺窝处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同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膀胱肿瘤单发组26例和多发组21例,记录随访时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肿瘤的进展,综合评价同时切除前列腺搜膀胱肿瘤和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年,平均随访2、9年;膀胱肿瘤的平均复发率为68.1%,单发组复发率为53.8%,多发组复发率为85.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5.1个月,单发组复发时间17.5个月,多发组复发时间12.4个月;在膀胱颈和(或)前列腺窝肿瘤复发10例(21.3%):在前列腺窝膀胱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21.3个月,在单发组为26.O个月,而在多发组为20.6个月。3例患者(6.3%)最后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术。结论:同时切除前列腺和膀胱肿瘤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策略,对膀胱肿瘤在膀胱颈和前列腺窝处的复发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尿道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结果术后52例获得随访(92.9%),平均21(6-36)个月,术后3个月内复发2例,3—6个月复发3例,6—12个月复发5例,12—24个月复发4例,24个月内复发率为26.9%(14/52),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在T1G3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其中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组22例(A组)和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个数及肿瘤是否初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2~3周接受经动脉化疗,方案为吡柔比星/表柔比星40~60 mg+顺铂60~ 80 mg,间隔4~6周重复1次,每3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特异病死率、复发率、进展率及复发间隔,同时评价经动脉导管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肿瘤特异病死率分别为0% (0/22)和13.5% (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复发率分别为13.6%( 3/22)和46.2%( 24/52),进展率分别为0%( 0/22)和21.2%(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48).两组肿瘤中位复发间隔分别为15个月和6.5个月.A组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2例,白细胞下降2例,粒细胞下降2例,肝功能损害4例,肾功能损害1例,所有损害均轻微、可逆. 结论 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可能有助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进展和延长患者生存,其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6组前瞻性Ⅱ期研究中,对123例膀胱原位患者进行了Tice BCG膀胱内灌注。疗程为每周1次,至少6次(诱导),后改为每月1次,12次(维持)。剂量为50mg(1~8×10~8菌落形成单位)。评价119例,90例(76%)获完全消退,包括63例曾行膀胱内化疗患者中的45例(71%)。45例(50%)反应者平均反应期已≥48个月,仍然尿细胞学阴性。BCG灌注反应者与反应者之间生存率并无差别,但膀胱切除率有显著差别,反应者为11%(10/90),无反应者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次、多次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BCG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3例患者分为 4组 ,A组在术后 6h内表阿霉素 80mg单次灌注 ,B组、C组和D组分别于术后 2周内表阿霉素 4 0mg、丝裂霉素 2 0mg、BCG12 0mg多次灌注 ,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肿瘤间期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期 10~ 2 5个月 ,平均 18.6个月。A组复发率 18.8%、B组 14 .7%、C组 2 0 .7%、D组 17.9%。各组之间复发率及Ka plan Meier无肿瘤间期分析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G组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 3组(P <0 .0 5 )。 结论 表阿霉素单次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早期、分化良好的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效果可靠 ,副作用发生率低 ,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在一项回顾性的非随机研究中 ,作者对新诊断的T1G3 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灌注和立即行膀胱全切的长期效果进行了比较。从1976年至 1999年 ,12 1例平均年龄为6 7岁 ( 36~ 88岁 )的患者诊断为T1G3 膀胱癌 ,9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膀胱灌注治疗 ,2 9例患者立即行膀胱切除。结果 :92例保留膀胱者在平均6 .9年 ( 0 .6~ 16 .5年 )的随访期中 ,无瘤生存 2 9例 ,局部复发 33例 ( 36 % ) ,肿瘤进展 30例 ( 33% )。 92例患者中 ,2 7例( 2 9% )施行了延期膀胱切除术 ,平均延期时间为 12 .9个月 ( 4 .8~ 136个月 ) ,其中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小剂量结核菌素(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31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组(A组)、HCPT膀胱灌注组(B组)各156例.A组:术后第7d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第14d用BCG 1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之后每隔3d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63d开始,每隔1周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183d开始,每隔15d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438d开始,每隔1个月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2年.B组:自术后第7d起,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70d开始,每隔2周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198d开始,每隔1个月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468d开始,每隔2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各种药物灌注剂量同首次灌注.分别观察两组0~18、19 ~24、25 ~60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60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0(0~18个月)、3.21%(19 ~24个月)、18.67%(25~60个月),B组分别为11.54%、7.10%、20.13%,两组0~18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非细菌性膀胱炎、血尿、低热、血象异常等毒副反应,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介苗、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卡介苗(BCG)120mg、丝裂霉素C(MMC)4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持续10个月。结果随访12~36个月,32例患者中2例复发(6.3%),所有患者均能耐受上述治疗,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另有2例镜下血尿。结论BCG、MMC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毒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卡介苗对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华西医院收治的2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4.75±11.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部分患者经历二次电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治疗。观察并记录灌注前、中、后相关临床指标,采用1年无复发生存率、累计复发率、累计进展率评估BCG灌注治疗的疗效,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预测膀胱癌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TCAE 5.0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评估BCG灌注的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2(1~79)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89.3%,累计复发率17.7%,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19.45±13.78)个月。单因素分析(P0.000 1)及Cox回归分析(P=0.003)结果均显示膀胱癌复发病史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17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2、3级不良反应分别占62.9%(107/170)、27.1%(46/170)、10.0%(17/170),无4级和5级不良反应发生。16例(7.2%)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行BCG膀胱内灌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患者可耐受。膀胱癌复发病史是中高危NMIBC患者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于患有无症状菌尿的膀胱肿瘤患者使用BCG膀胱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BCG在膀胱内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是否能根治菌尿感染呢?作者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研究将90例接受BCG膀胱内灌注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95例未接受BCG膀胱灌注而行膀胱镜检密切观察的低危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尿常规诊断有菌尿(细菌数>104或>105 CFU/ml)并不使用抗生素治疗。BCG治疗组治疗方案为BCG膀胱灌注每周1次,持续6周,首次灌注3个月后行膀胱镜活检;膀胱镜镜检观察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