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磁共振T1WI、T2WI、FLAIR、SWI、DWI、MRA及T1WI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CVM位于幕下5例,幕上13例,18例均呈典型的"海蛇头"征。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短T1稍长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SWI及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T1WI增强扫描及SWI均较敏感。SWI对CVM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静脉血管畸形(CVM)中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0例CVM患者的影像资料,将SWI与常规MR对比,评价SWI对CVM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70例患者SWI均得到明确显示,T1WI发现病灶55例,T2WI发现病灶59例,常规MR呈管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显示明显扩张的髓静脉及增粗的引流静脉,而SWI较常规MR更敏感更清晰地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增粗的引流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水母头”状表现.结论 SWI比常规MR对CVM的检出更为敏感,结合常规MR能够做出CVM的定性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孙胜军戴建平高培毅脑静脉畸形(venous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又称其为静脉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我所16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静脉畸形的病例,对其CT、MR及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影像诊断标... 相似文献
7.
8.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9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引流区域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MRI表现。结果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48.3%(14/29)。其中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为13.8%(4/29),MRI均可见较明显的"铁环征";静脉畸形引流区域的信号异常发生率为34.5%(10/29),这其中包括白质病变、出血或钙化。结论静脉性血管畸形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MRI可以明确显示,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CT和MR血管造影在颅内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CT、MR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5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10-66岁),幕上1例,幕下4例。分别在动脉期(CTA)和静脉期(CTV)扫描采样,运用SSD和MIP进行重建,全部病例行MRA、MRV检查,4例做了增强前后MRV检查。结果:CTA显示所有病灶,但没有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海蛇头“,即引流静脉影像特征,而CTV不仅显示病灶,而且还显示了引流静脉“海蛇头“影像特征;MRV显示5例病灶和其特征性的“海蛇头“影像特征,MRA没有一例显示病灶的“海蛇头“表现,4例增强前后MRV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RV和静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V)是诊断和随访颅内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优于动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A),MRA可作筛选之用,排除其他血管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R诊断为DVA的患者5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结果:51例DVA中发生于额叶白质27例,顶叶白质9例,颞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9例;合并出血2例,均位于幕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MR平扫显示病灶14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10例,表现为T2WI放射状高信号者4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11例行SWI者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结论:DVA多发生于幕上额顶叶白质及小脑半球,合并出血少见,可并发海绵状血管瘤。MR平扫难以显示细小病灶,MR增强检查是显示DVA的有效方法,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13.
颅内血管性病变的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流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了3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的磁共振时间飞跃法(TOF)血流成像资料,包括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3例和血管闭塞9例。其中21例作了与DSA的对照。结果发现,TOF血流成像方法无创伤、危险小、检查时间短,对颅底动脉环和动脉瘤显示较好,可显示动静脉畸形(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大血管的闭塞诊断准确。缺点是图像欠清晰、伪迹较多。三维成像分辨力高、图像对比好,但对慢血流不敏感。笔者认为MRTOF血流成像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C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脑血管畸形的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及其中15例的扰相梯度回波加权成像(T_2~*WI)、10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5例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分别评价其对脑血管畸形的显示价值.结果 病灶位于额叶19例,枕叶9例,颞叶6例,顶叶3例,小脑半球2例,脑干1例,环池1例,大小脑及脑干多发病灶1例,其中脑静脉畸形20例,海绵状血管瘤13例,动静脉畸形7例,脑静脉畸形合并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论 各种磁共振成像序列相结合能明确诊断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 )的MR征象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显示AVM各征象的准确性。方法 MRA和DSA诊断脑AVM 3 6例 ,从AVM的大小、输入动脉、输出静脉等方面对比分析其MRI、MRA及DSA表现 ,分析病灶大小与其动静脉支数的关系。结果 AVM发生部位遍布脑组织各个结构。其MRI征象主要有 :病灶部位呈蜂窝状线样流空低信号 ,病灶周围增粗血管的流空 ,病灶周围的脑萎缩和梗塞等。MRA征象包括畸形血管团以 2~ 5cm为多 ,占 5 5 .6% ;输入动脉来源于该部位原有供血动脉增粗而成 ;输出静脉以病灶为中心向四周引流入相应的静脉 (窦 ) ;血管支数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 ,但分布较分散。MRA与DSA对比显示 ,MRA显示的病灶明显大于DSA(t=2 .65 ,P =0 .0 3 ) ,输出静脉支数多于DSA(t =2 .5 3 ,P =0 .0 4)。结论 MRA能够显示脑AVM的所有征象 ,在诊断上不次于甚至优于DSA。其MRI表现在脑AVM的检查和诊断中均有重要作用 ,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7.
Ji Young Lee Ji Hye Kim So Young Yoo Young Soo Do En Yoon Cho Jin Gook Kim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09,10(4):420-423
We report a case of a pulmonary venous malformation in a 4-year-old boy who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pneumonia. A radiograph revealed a right infrahilar mass and a hyperlucent right lu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emonstrated a mass containing intensely enhancing areas and multiple phleboliths located in the right lower lobe and encasing the right bronchus and 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recisely revealed the mass demarcation. A right lower lobectomy was performed and a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a venous malform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a venous malformation in pulmonary tissue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of a pulmonary venous malformation, with the radiograph, CT, MRI, and blood pool scan findings, along with its pathologic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