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AFP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血行播散的关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样本 ,4 0例原发性肝癌 ,1 2例慢性肝病 ,5例继发性肝癌患者和 7例健康人各 5ml外周血样本检测AFP mRNA。结果 AFP mRNA在 0 .5× 1 0 1 mlHepG2细胞可检出 ,在肝癌组阳性率为 5 2 .5 % ,其他各组均为阴性。肝癌患者的AFP mR NA表达与肝内播散情况、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巢式RT PCR技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可作为肝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 (AFP)mRNA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 6 44 .6± 9490 5 .4copies/μgRNA ,其中 2 9例为阳性 ;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患者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mRNA的表达。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密切相关 ,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 ,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癌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AFP) mRNA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样本(5 ml) 分别采自32例原发性肝癌、23例肝炎肝硬化、6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及16例健康自愿受试者,外周血有核细胞AFP mRNA采用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5.6%(21/32),AFP mRNA水平为(1.6×106±34.4) copy/μg RNA,外周血AFP mRNA水平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明确相关(P<0.05),与肝癌大小、分化程度及血清AFP浓度无关.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8.7%(2/23),AFP mRNA水平皆为1×103 copy/μg RNA,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患者(P<0.01).其余受试者外周血AFP mRNA全部阴性.结论: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有助于循环肝癌细胞与肝细胞的相对区分,高水平AFP mRNA可作为循环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水平仅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表达水平,以分析血清sICAM-1浓度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4例肝病患者血清及健康对照血32份,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sICAM-1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病发展过程中血清sICAM-1表达呈梯度增加,HCC患者血清sICAM-1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与有无门脉癌栓、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HBsAg阳性与否、AFP浓度及肿瘤大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sICAM-1面积为0.872,sICAM-1表达异常,有助于HCC的诊断.结论:sICAM-1过表达与HCC发生、发展相关,血清sICAM-1异常是HCC诊断和转移监测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 mRNA、h-TERT 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阳性率分别达到76.7%、83.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两个指标进行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2.6%,同时其特异度为97.2%,是诊断肝细胞肝癌的良好肿瘤标志物.其表达结果与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肝内浸润和(或)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外周血AF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 mRNA、h-TERT mRNA 表达量可以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指标,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甚至可以发现其他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的小肝癌,联合检测的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血HIF-1α浓度作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诊断及预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不同肝病患者外周血220份及正常健康对照外周血27份,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IF-1α表达水平,与AFP对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肝病发展过程中,血清HIF-1α表达呈梯度增加,HCC患者血HIF-1α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01),与肿瘤大小、有无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FP浓度及HBsAg阳性与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血HIF-1α面积水平为0.909,血HIF-1α表达水平异常,有助于HCC的诊断。结论:HIF-1α过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相关,外周血HIF-1α异常是HCC诊断和转移监测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AFP mRNA检测外周血游离癌细胞预测肝癌微转移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与其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技术检测 10 2例原发性肝癌、2 2例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6 4例慢性乙型肝炎、35例肝硬化和 4 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水平。结果 AFPmRNA在健康献血员、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为阴性 ;在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FPmRNA的检出率 (5 6 86 % ,5 8/ 10 2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8 5 7% ,3/ 35 ,P <0 0 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浓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巢式RT -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是一种早期发现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Y-ESO-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表达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我们收集了124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37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以及43例非肝硬化的肝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RT-PCR)检测了上述组织中NY-ESO-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DNA免疫杂交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RT-PCR产物.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在124例肝癌组织中,56例(45.2%)检测到有NY-ESO-1基因的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NY-ESO-1基因的RT-PCR产物长度为329 bp,利用测序方法检测NY-ESO-1基因突变.在56例表达NY-ESO-1的肝癌组织中,有4例检测到位点2的突变.该突变导致一个氨基酸的变异,这种氨基酸的变异对蛋白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NY-ESO-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如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半乳糖酸苷酶)、转移、复发和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关联性.结论 NY-ESO-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是与预后无相关性.NY-ESO-1蛋白能否作为肝癌治疗的候选疫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片段,观察它在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有核细胞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IG F-Ⅱ-cDNA,分别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GF-Ⅱ基因片段,分析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基因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1)肝癌患者外周血中IGF-Ⅱ的检出率为34.2%,明显高于其它肝病、肝外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IGF-Ⅱ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14.3%、19.4%和45.5%;(2)IGF-Ⅱ基因片段的检出率在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伴有肝外远处转移肝癌中,IGF-Ⅱ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00%.结论外周血中IGF-Ⅱ基因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判断以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64例肝损伤(36例慢性肝病、17例急性重型肝炎、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PBMCs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5 mRNA表达与血清胆红素、内毒素血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慢性肝病、急性重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PBMCs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611±0.1035)、(0.2838±0.0537)和(0.3313±0.13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23±0.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IL-5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慢性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例肝损伤患者中,血清高胆红素(≥342 μmol/L)水平者PBMCs中IL-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胆红素(<342 μmol/L)水平者,内毒素(+)者IL-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内毒素(-)者,死亡者IL-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PBMCs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对于了解肝损伤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YCR1在肝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PYC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实验检测肝癌组织及患者外周血中PYCR1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PYCR1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数据库分析发现,PYC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YCR1高表达肝癌患者预后较低表达患者差。肝癌组织(25/41,61.0%)PYCR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1/25,4.0%),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肝癌患者血清PYCR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患者,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YCR1诊断肝癌的cut-off值为102.1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敏感度为79.3%,特异性为64.7%。结论 肝癌组织及患者外周血PYCR1高表达,其升高水平对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可以作为潜在的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生长抑素及其受体(SST/SSTR)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演变规律,并分析门脉高压与SST/SSTR 表达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一系列肝脏手术标本:正常肝脏5例、慢性肝炎14例、肝硬化40例、癌前病变40例及肝癌组织40例,收集肝硬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TIPS)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标本各20例。免疫组化法及RT-PCR 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SSTR 1~5亚型的蛋白及mRNA 表达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及肝组织中SST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OX-2 蛋白表达量。 结果 约90% 的癌前病变高表达SSTR 2、5, 且SSTR表达分布呈包绕门静脉特征。至少约60%的肝癌组织表达SSTR 2、5 亚型。SSTR 1~5表达量与SST表达量呈正相关。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外周血SST水平较术前升高( P<0.05)。COX-2 在肝硬化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约90%),在癌前病变(约80%)及肝癌中表达量降低。 结论 就分子靶点分布情况而言,癌前病变期可能为生长抑素类似物与COX-2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最佳时期。而对肝癌组织,缓解门脉高压可能有利于诱导增强SST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B-myb 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肝细胞肝癌(HCC)中B-myb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B-my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myb mRNA在肝癌组织(0.0375±0.0168)及癌旁肝组织(0.0353±0.0128)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0.0265±0.0099)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y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明显有关,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检测而不能定量检测的缺点,为研究B-myb在HCC中的表达提供了定量方法.B-my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循环血CCL2、CCL5、CXCL10水平的表达差异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本院检测或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乙肝肝癌患者20例的循环血标本及临床资料,以同期体检而无HBV感染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循环血中CCL2、CCL5、CXCL10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HBV-DNA)载量,用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的ALT、AST等,分析CCL2、CCL5、CXCL10表达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中、重度组循环血CCL2、CCL5、CXCL10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组表达水平最高,五者间比较,F值分别为824.90,595.51,8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相关性肝病患者间,随着病情加重其循环血CCL2、CCL5、CXCL1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重型乙型肝炎组水平最高,六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26.77、196.14、133.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循环血CCL2、CCL5、CXCL10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系(r值分别为:0.32、0.3、0.41,P<0.05);HBV相关性肝癌组CCL2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系(r值为:0.57,P<0.05),其余各HBV相关性肝病组的CXCL10与CCL2、CCL5水平与HBV-DNA载量无相关关系(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CCL2、CCL5、CXCL10表达水平间呈正相关系(r值为0.88、0.88,P<0.05),其余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组CCL2、CCL5、CXCL10表达水平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循环血CCL2、CCL5、CXCL10表达水平在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可能介导了肝组织的炎症反应与免疫损伤的发生,并在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发生及慢性化、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变的进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与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慢性肝炎与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差异。方法 以肝组织切片和可溶性肝抗原为抗原基质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检测 40 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12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免疫荧光法显示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阳性率 (2 9.7% )显著高于慢性肝炎 (18.75 % )。蛋白印迹法测得两组病例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相近 ,且靶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多分布在2 0× 10 3 ~ 5 5× 10 3 之间 ,有 19.83%肝癌和 1.75 %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在 2 0× 10 3 左右处有 1~ 2条明显的阳性带。结论 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体内不仅存在相似的自身免疫紊乱 ,且随着病情的变化部分肝癌患者体内的自身靶抗原发生了改变。进一步纯化、鉴定这些有意义的靶抗原分子将有助于探讨自身免疫在慢性肝病的转归和恶性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白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6例,阳性率为56.5%。HBVDNA浓度为(3.6±3.4)×108copies/mL;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40.0%。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为75.7%。HBVDNA浓度为(4.7±2.8)×108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2例,阳性率为32.4%。4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Р0.05);慢性乙肝活动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BVDNA与慢性肝病患者病变活动和进展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病的发病和免疫机理相当复杂,涉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强弱与临床过程轻重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对47例肝病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现小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47例肝病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肝炎(包括黄疸型和无黄疸型)28例,慢活肝5例,肝硬化6例,原发性肝癌8例。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HBV相关肝癌患者、41例慢性肝病患者、19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5p用于HBV相关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miR-205-5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乙肝病毒载量、病灶数、肿瘤大小及癌栓的HBV相关肝癌患者之间,血清miR-205-5p表达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 R-205-5p区分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4%、73.7%。结论 miR-205-5p有望成为一种新的HBV相关肝癌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Kindli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ndlin-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Kindlin-1阳性表达率为5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和正常肝组织的0%(x2=26.456、5.560,P<0.05).Kindlin-1表达水平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x2=7.857、4.076,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有无包膜、Edmondson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indlin-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Kind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提示Kindlin-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外周血中Alb的基因片段分析在原发性肝癌(HCC)、慢性肝病和非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白蛋白基因表达。结果:67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lb基因的检出率为59.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无明显差别(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lb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33.3%、36.8%和76.9%;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lb基因全数阳性(100.0%)。结论:分析外周血中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