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1981年,Nir等首先提出不同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道如下:龚某,男 22岁.躯干、四肢丘疹伴痒10余年于1984年11月1日入院。一般夏重冬轻,偶尔皮疹全消。近几年觉多处淋巴结肿大,全身情况好。1984年5月发现血嗜酸粒细胞(EOS)高达64%,曾服左旋咪唑驱虫5次。未查到丝虫。皮质激素能使皮疹及痒消失和EOS比例降至正常,停服后症状复发及EOS比例增高。近1月间,皮疹基本消退。无慢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3.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或称嗜伊红淋巴肉芽肿,国内报导不多,我院近年来资料较完整的有6例。全部是20~45岁间的男性,病程3月~6年,有二例单发于一侧腮腺区、四例发生于双侧腮腺区,均首发于左侧,且以左侧症状明显,其中又有二例伴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典型病例介绍例一.男20岁,住院号598370,六年前发现左耳前蚕豆大小疙瘩逐渐增大,局部伴有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又称嗜伊红淋巴肉芽肿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发生于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本病临床上不常见。我们曾遇到 1例 ,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2 9岁 ,主因左腮腺区、右颌下区无痛性肿物 13年而就诊。患者于 1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前及右颌下区各长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活动 ,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当时未曾诊治 ,以后肿物缓慢生长 ,有时大 ,有时缩小 ,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近年来 ,肿物生长较快 ,尤以左耳前区为著 ,伴局部皮肤及全身瘙痒。查体 :T37℃ ,P80次 / min,BP12 0 / 75 mm Hg(16 /10 k Pa)…  相似文献   

5.
郑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4+132-124,132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的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案例。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血常规中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大于6%以上,绝对值大于0.5×109/L以上。腮腺肿瘤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小于6%,绝对值小于0.5×109/L。结论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之主要特征,此数值虽然不能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但对于术前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收治骨嗜酸粒细胞淋巴肉芽肿1例、汉-许-克氏综合征2例、累-赛氏征1例。现摘要报告并讨论如下: [例1]张×,男,1岁半。硬腭有红枣大,无痛性肿物两个月,表面溃疡状,有黄色伪膜覆盖,松动,两颌下各有一肿大淋巴结。近月余时有低热。病理报告为骨嗜酸粒细胞淋巴肉芽肿。入院后检查其他脏器无异常。给抗生素、强的松10天。于全麻下行肿物刮除术,术中见硬腭呈圆形破坏3×3×1厘米,边缘锐利,骨板未穿通,拔除,创面填碘仿纱条缝合固定。术后热退,9天拆线,骨创肉芽组织新生,拔牙创愈合出院。一个月后复查腭粘膜完全愈合。术后病理报告:粘膜下见大量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  相似文献   

7.
林洁  谷士贤  周道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24-1224
患者男,25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多发皮疹、结节,逐渐累及全身,结节表面破溃、溢脓。1年前因发现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未明确诊断。查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血小板373×109/L,外周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0.26,皮肤病理:皮下组织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骨髓穿刺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40。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曾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羟基脲治疗,但症状不断反复。半年前皮损加重,结节破溃、糜烂,渐融合成大的溃疡面,伴间断低热。患者体重近1年下降约20kg。体格检查:全身多发暗红褐色大小不一红…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病。临床上较少见,国内报道56例,均为男性,耳鼻咽喉科文献国内未见报道。国外近年来在耳鼻咽喉科文献中才有报道,但多发生在耳部。本文报告1例女性蝶筛区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女,30岁,头疼5年,右眼失明1年,左眼突出、失明半年,按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交叉蛛  相似文献   

9.
<正> 1937年金显宅与司徒展首次以“嗜伊红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瘤”之名报告本病7例,认为此病是一种肿瘤。1957年金显宅等又报告本病10例,改变观点,认为该病不是肿瘤,而是一种肉芽肿,根据形态特点,更名为“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其特征是①本病可在全身不同部位出现单发或多发之肿块,同时伴有身体的一区或多区浅层淋巴结肿大;②肿块处之皮肤可出现瘙痒或/及色素沉着;③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大多持续性增高;④发病缓慢,病程长,不影响健康状态;⑤对放射线敏感。1962年张书盛与黄鸿年报告5例放射治  相似文献   

10.
徐俊斌 《海南医学》2013,24(8):1229-1231
嗜酸细胞性胸腔积液首先由Harmsen于1984年报告,占胸腔积液病例的1%~8%,胸腔积液中嗜酸细胞的比例为5%~50%不等[1],一般认为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即可诊断本病。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31日收治3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嗜酸细胞性胸腔积液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达古拉  李鸿斌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531-1532,F0003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名为嗜酸粒细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e lym pho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病。我国学者金显宅等在1937年对7例病例进首次描述,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肿",1948年,由日本学者Kimura对此疾病做出系统的研究和解释,因此将该病命名为"木病"[1]。  相似文献   

12.
许志辉  黄方  黄建强 《新疆医学》2022,(4):472-473,488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单侧、无痛性颈淋巴结病变或皮下结节,可以伴有周围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与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5例淋巴肉芽肿进行了光镜观察。结果: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病变。结论:镜下特征为嗜酸性白细胞广泛浸润于淋巴结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4.
嗜酸细胞肉芽肿是一个广义而又笼统的名称。其中包括发生在骨骼的称骨嗜酸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简称EGB)。发生在腺体、淋巴结等其它部位的软组织,称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philic Lymphatic Granuloma简称ELG)。临床多见EGB。而ELG则为少见病。据国内文献报道迄今国内共报告ELG93例,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又称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或嗜伊红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首先由我国学者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 (木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 KD).此病全球至今报道约300例,本文报道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木村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以脾大,血象粒细胞明显增多。出现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的幼稚细胞增生为主症。若以明显淋巴结肿大或以组织浸润肿块为主者,则属肿瘤形成型慢粒。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1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乏力、脾大1月余,于1984年1月2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葫豆至核桃大小,压痛明显,胸骨压痛,肝肋下2.6Cm,剑下4Cm,脾在肋下Ⅰ线13Cm,Ⅱ线14Cm,Ⅲ线12Cm。化验检查:白细胞392×10~9/L,幼年68%。骨髓检查符合慢粒改变。右颈部淋巴结活检为慢粒淋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患,近年来文献报告甚少。10~ 年来,我院也只发现一例。它是原因不明、慢性、进行性淋巴系统疾患,局部除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外,尚有纤维组织增生及化脓感染。手术切除可能复发。血象分类,嗜酸细胞可达25~60%,与何杰金氏病肉芽肿在病理上区别,主要是没有Dorothy-Reed氏巨细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管淋巴样增生(附3例报告)一院皮肤科杨维玲张岩刘丽丽关希丽姜美波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hilia,AL-H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曹毅  赵芳  杨军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136-138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食管炎,成年患者以吞咽困难和急性食物梗阻为主要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则以上腹痛、呕吐和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且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Kelly等人于1995年首次报道,我国徐敬等人于1996年首次报道了食管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2例,近年来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一种以哮喘、血和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管外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该病临床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4/100万[1]。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CSS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