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者存活率。方法分析1995年5月至2005年9月实施的137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肝移植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10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4例,Ⅲ级1例,肝移植术中均行门静脉血栓切除术,结扎术前存在的门腔分流和粗大的侧支循环。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结果13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PVT发生率为2.92%(4/137)。1例PVT经外科门静脉取栓、重新吻合治愈,2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置管溶栓、支架植人治愈,另1例仅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未经特殊处理。与PVT相关的死亡率为0。其余患者随访2~66个月,未发生PVT。结论肝移植术中完整地切除门静脉存在的血栓、结扎门腔存在的分流以及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减少PV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PVT,挽救移植物的功能,避免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肝移植术。方法 对准备肝移植的受者常规应用CT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共有4例受者伴有PVT。此4例受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术和门静脉血栓摘除治疗。术中对残留有附壁血栓的1例受者,在肠系膜上静脉分支处插入一带有肝素帽的导管,术后用于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术后所有受者均应用了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和前列腺素E1等抗凝治疗。结果 术中一次性取尽血栓3例;1例受者PVT延及脾静脉人口和门脉左右支,术后门静脉残留有血栓,经溶栓和抗凝治疗,术后28d血栓消失。有3例受者在术后2个月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情况良好;1例受者因胸腔穿刺并发出血,后发生多房性积液和肺部感染,于术后48d死亡。结论(1)PVT不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2)外科摘除血栓、溶栓和抗凝治疗能对PVT进行根治;(3)出血是肝移植门静脉血栓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要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 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肝移植中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经验以及PVT对肝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总结1995年5月至2007年9月19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存在PVT 24例(12.4%),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根据血栓程度分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门静脉重建.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选取同期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无PVT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过程和预后的差别.结果 21例Ⅰ级、Ⅱ级血栓患者行血栓切除术,2例Ⅲ级血栓患者行髂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搭桥,1例Ⅳ级血栓患者将供肝门静脉和受者粗大的门静脉属支吻合.有PVT组比无PVT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输血量多,术后PVT的再发率高(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间无差别(P>0.05).PVT组有2例术后血栓再发,经放射介入治疗治愈.结论 术前PVT的存在增加了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和术后PVT的再发率,但对肝移植的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PVT)的肝移植术中外科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肝移植患者2508例,共行肝移植2614次,其中253例术前并发PVT.并发PVT者的Yerdel分级为,Ⅰ级者104例,Ⅱ级者114例,Ⅲ级者29例,Ⅳ级者6例.根据具体情况对并发Ⅰ、Ⅱ级PVT者施行静脉血栓切除术、外翻血栓切除术或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并发Ⅲ级PVT者,18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11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并发Ⅳ级PVT者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结果 218例并发Ⅰ、Ⅱ级PVT者中,32例行静脉血栓切除术,52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134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均获得成功.29例并发Ⅲ级PVT者中,18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均获得成功;11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其中5例获得成功,6例失败.6例并发Ⅳ级PVT者中,3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获得成功,3例取栓失败.253例并发PVT者肝移植术后6个月的存活率为93.7%,与同期无PVT的肝移植患者相比较(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PVT者可接受肝移植,术中应根据PVT的Yerdel分级情况,采取适合的外科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原位肝移植术后有6例门静脉并发症(3.5%),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且术前3例有门静脉血栓,3例有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2例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和门静脉血栓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则要依据门静脉CT血管成像.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PV)主干或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下静脉及脾静脉(SP)的血栓。新鲜的血栓取出相对容易,陈旧性机化的血栓清除则难度较大。对于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者,由于在技术上难以建立有效的向肝性门静脉血流灌注和术后再次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以往被认为是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绝对禁忌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类患者实施肝移植已成可能。  相似文献   

8.
存在门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肝癌患者的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增厚、变硬者,尽可能切除这段门静脉;9例行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1例行门静脉下腔静脉的对端吻合;术后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1例术后第6 d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后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另9例术后门静脉血流通畅,随访2~31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感染,4例术后7、12、13、25个月肿瘤复发,其余4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只要处理得当,采用肝移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Χ�������ž���Ѫ˨�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3年 10月至 2 0 0 4年 6月 14 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加三维血管成像和间接门脉造影共确诊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 5例。其中螺旋CT加三维血管成像 (CTA)对门静脉血栓的诊断特异性为 10 0 % ,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特异性为 80 % ,间接门脉造影的诊断特异性为 2 0 %。肝移植术中采用门静脉血栓切除术治疗成功率为10 0 %。结论 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CTA检查能准确判断门静脉血栓的程度。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抗凝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0.
周光文 《器官移植》2013,(6):335-338
目的 总结并评估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门静脉并发症的处理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患者.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病变性质、术前病史、术后诊断经过、处理经过及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门静脉并发症发生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54个月.其中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门静脉系广泛血栓4例,门静脉主干血栓2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3例.3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患者经溶栓和抗凝治疗无病情进展;余6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3年,12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取决于门静脉病变性质和程度.对于早期门静脉血栓或局部附壁血栓,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并评价其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1例(12.6%)病人术中确认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4例I级;8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I、Ⅱ级的门静脉血栓病人施行了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血栓病人采取供者髂静脉在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间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循环:对Ⅳ级血栓,采用了改良的门腔静脉半转流术。病人术后6个月死亡率:门静脉血栓组6.5%,无门静脉血栓组7.4%(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使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切除技术的改进.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外科收治的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198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PVT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外翻式门静脉血栓切除术组(n=43),B组为不切断PVT的外翻式门静脉血栓切除术组(n=15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失血量、血栓切除成功率、PVT复发率及患者生存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Yerdel Ⅰ级及Ⅱ级患者血栓切除成功率均为100%;B组中Yerdel Ⅲ级患者血栓切除成功率较A组高(100%比45.4%;X~2=12.38,P<0.01).B组失血量较A组明显减少[(4315.4±630.5)ml比(3509.2±862.7)ml,P<0.05].B组Yerdel Ⅰ~Ⅱ级PVT患者术后血栓复发率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Yerdel Ⅲ级患者术后血栓复发率低于A组(5.6%比2/5;X~2=4.09,P<0.05);两组Yerdel Ⅰ~Ⅲ级PVT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erdelⅠ~Ⅲ级PVT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5%比89.O%,P>0.05).结论 不切断PVT的外翻式门静脉血栓切除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血栓切除的成功率,降低术后血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吻合是肝脏移植最主要的手术步骤,吻合的血管有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是术后常见的外科并发症,其可以直接影响移植物以及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存活。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肝动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及流出道梗阻,现将其在儿童肝移植中的特点总结如下。1肝动脉血栓肝动脉血栓是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肝移植发展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77例肝移植门静脉血栓处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及其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8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77例(占12.9%)患者有门静脉血栓,其中39例系Ⅰ级,24例系Ⅱ级,12例系Ⅲ级,2例系Ⅳ级。对Ⅰ,Ⅱ级的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血栓患者采用取栓术或肠系膜上静脉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对Ⅳ级血栓采用改良的门腔静脉半转流术。结果Ⅰ,Ⅱ级血栓组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3%(4/63),Ⅲ级血栓组取栓5例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0/5),静脉架桥组7例中有2例肝功能恢复不佳,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6%(2/7),Ⅳ级血栓组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0/2)。结论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的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至2011年完成的99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有门静脉血栓分为2组,血栓组26例,无血栓组73例.比较2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及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例门静脉血栓患者Ⅰ级血栓23例,Ⅱ级血栓3例.肝移植术前的脾切除是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x2 =10.211,P=0.001).术前门静脉血栓会延长手术的无肝期(Z=-2.430,P=0.01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326,P=0.568)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对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影响(x2=0.505,P =0.477).结论 对于活体肝移植合并Ⅰ级或Ⅱ级门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术中处理及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门静脉血栓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仔细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目前仍然是肝移植手术技术方面的一大挑战,复杂的PVT需要根据血栓的范围、机化及其与血管壁的粘连程度、侧支血管的代偿分流情况等,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静脉取栓后血流再通情况和门静脉重建方案的PVT分类方法 ,并进一步分析了3类PVT相应的处理方案。采用基于门静脉重建方案的PVT分类,对PVT患者肝移植的预后具有较为准确的评估价值,可以尝试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脾肾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术.术前均明确诊断为Ⅳ级PVT.6例均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4例采取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其中2例将门静脉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2例将门静脉与胆总管旁曲张静脉吻合.另2例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1例将结肠中动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另1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肝总动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吻合.结果 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1258±345) ml/min,1例术后2个月死于腹腔感染,其余3例分别随访14、16和17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肝功能正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所减轻.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2275±247)ml/min,1例术后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术后47 d死于腹腔感染;另1例目前已随访33个月,肝肾功能良好,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各时间点的AST和ALT均优于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者.结论 合并Ⅳ级PVT者肝移植时采用供肝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临床效果满意;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通道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只能作为合并PVT者肝移植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支供应约30%肝组织(Ⅵ、Ⅶ叶),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右支后5 min左右门静脉压力达到峰值,并迅速回复至门静脉正常压力值上限范围内;肝动脉和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进入各肝叶;左肝静脉粗大,可以作为肝静脉重建的流出道,其余3~6支肝静脉可以分别结扎,肝后下腔静脉易于与肝脏分离。结论犬肝的解剖学特点适宜于建立改良的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9.
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肝移植2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评价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270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267例受者中,术中明确存在门静脉血栓者21例,占7.8%,其中12例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按照Yerdel门静脉血栓分级法,1级8例,2级5例,3级6例,4级2例。肝移植术中根据门静脉血栓分级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方式:1级和2级者选择单纯血栓切除或血栓累及段门静脉切除,然后将供、受者的相应血管行端端吻合;3级和4级者采取供者肠系膜上静脉或髂静脉在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系统属支间架桥等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循环。结果21例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4例Yerdel分级为3级的受者术后早期(8~21d)死亡,死亡率为19.0%,显著高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者(8.5%,P(0.01)。21例受者中,1例术后3个月时再次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再次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8%,显著高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者(0.8%,P〈0.01)。17例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肝移植后康复出院,其1年存活率为94.1%,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良性肝病受者(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并非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术中根据门静脉血栓分级选择适宜的手术处理方式可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并取得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者相近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几种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73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773例中,107例病人有门静脉血栓,其中59例Ⅰ级;33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Ⅰ、Ⅱ级组行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采用取栓术或肠系膜上静脉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对Ⅳ级采用改良门腔静脉半转位术和门静脉胃冠状静脉吻合重建供肝门静脉.结果 Ⅰ、Ⅱ级组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3%.Ⅲ级取栓组5例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静脉架桥组7例中有2例肝功能恢复不佳,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8.6%.Ⅳ级组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重建门脉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