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只狗的右冠状动脉(RCA)被结扎后,血液动力学和右心室收缩时间间期(RSTI)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扎印刻、结扎后30min、1h、2h 和4h时记录的结果表明,与正常值相比,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AP)明显下降;右心室收缩峰压(RVSP),右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降低;右室舒张末压(RVEDP)大幅度上升;同时 QB/T 和右室射血前期(RPEP)明显廷长,右室射血时间(RVET)缩短,RPEP/RVET 增大。在结扎后中心静脉压(CVP)和右房压(RAP)稍有下降,结扎4小时后又升高.提示 RCA 结扎后,右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和心肌收缩力的变化都表明右心室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2.
3.
绝大多数右室梗塞与左室梗塞并存,尤其是左室下壁心肌梗塞。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尚无一致标准。本文对心电图拟诊右室梗塞(少数尸检证实)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右室梗塞液体疗法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中  万征 《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0):619-620
  相似文献   

6.
犬心大面积右室,左室梗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扎多支冠脉,造成12只犬大面积右室、左室心肌梗塞,使动脉压、心输出量分别下降44%、49%,右房压升高达1.8kPa,右房压/左室舒张末压≥1,形成心源性休克和右室衰竭。此时左室收缩压及最大正负压力阶差分别下降54%、51%和47%,而右室收缩压及最大正负压力阶差仅降低9%、25%和27%,不能作为评价方室泵功能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右室梗塞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0年即有学者对右室梗塞进行描述 ,1974年 Cohn等提出本病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目前认识到几达一半的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将发生右室梗塞。现结合文献对右室梗塞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1 右心室的正常生理特点右心室心肌重量占左心室的 1/ 6 ,而其每搏功为左心室的 1/ 4,因为肺血管阻力系体循环阻力的 1/ 10 ,故两者心输出量一样。另外右心室接受双相 (即舒张期和收缩期 )供血 ,而左心室为单相 (即舒张期 )供血。右冠状动脉通过锐缘支供血至右心室的侧壁 ,大多数人通过后降支供血至右心室的后壁和室间隔后部。右心室的前壁则由右冠状动脉发…  相似文献   

8.
9.
10.
右室梗塞的诊断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冠脉循环生理、右室梗塞类型以及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及血流动力学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入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男39,女22)例,随机分入RVS部起搏组(RVS组,n=33)和RVA部起搏组(RVA组,n=28)。②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中及术后12月心室电极导线参数(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的差异。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月QRS波时限;术后应用组织多普勒同步图(TSI)分别测定两组左、右心室侧壁基底部收缩达峰时间差(△Ts)。评价心室间不同步的程度。④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2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测试的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导线阻抗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均较术前延长(均P〈0.01),RVA组较RVS组延长更为明显(P〈0.01)。RVS组与RVA组ATs分别为(27±14)ms和(90±22)ms,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术后12/了'月两组LVEDD均较术前增加,RVA明显大于RVS组[(54±5)mm阮(51±5)mm,P〈0.05]。RVA组术后12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54±5)mmvs.(50±4)mm,P〈0.05],术后12月两组LVEF均较术前降低[RVS组:(0.58-4-0.14)傩.(0.63±0.09),P〈0.01;RVA组:(0.51±0.12)伽.(0.64±0.13),P〈0.01],组间比差异不显著。结论:RVS起搏对心室问同步性、左室重构的影响要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12.
刘少荣  石磊 《山东医药》1999,39(21):20-21
大规模试验表明,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能使相关血管再通,明显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1〕,但资料统计显示,AMI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疗中心的患者不足1/3,有30%~35%的患者发病6~24小时才到达医院。为进一步研究AMI晚期静脉溶栓对左室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1996~1998年,我们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19例发病6~24小时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发病6~24小时的AMI患者136例。均根据典型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血液动力学和多谱勒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测定了对照组,冠心病侧支组和冠心病无侧支组的左心功能,冠心病侧支组的LVEF高于无侧支组,低于对照组,LVEDP低于无侧支组,反映在室舒张功能的A/E比值无侧支组最高,但侧支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左心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ST段抬高,Ⅲ/Ⅱ〉1对急性下后壁并右室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16.
左右心室是功能上的合胞体。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左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可影响右心室功能, 近年研究还证明,右冠状动脉(RCA)血运障碍对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36例,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中远期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确诊合并右室梗塞者44例,对11例患者做了血液动力学监测,探讨和验证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ST↑Ⅲ/Ⅱ>1对合并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并证实了ST_(v_2)↓/ST_(aVF)↑≤50%,ST_(aVL)↓/ST_(aVF)↑≤50%及ST_(v_2 v_3)↓/ST_(Ⅱ Ⅲ)↑≤50%,可做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