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比较了醋酸纤维素薄膜对流免疫扩散(IED)、琼脂糖免疫电泳(IEP)法及间接血凝(IHA)诊断棘球蚴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增加 IED 的敏感性并确定免疫复合物中抗体球蛋白的种类,对 IED 中沉淀的免疫复合物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各种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进免疫电扩散(IED)的敏感性,作者发展了一种用酶标记的抗体处理沉淀的免疫复合物的技术即酶联免疫电扩散试验(ELIEDA)。制备曼氏血吸虫可溶性抗原,保存于-20℃。另制备绵羊抗人血清。抗血清用过氧化物酶标记。底物为3,-3′二氨基联苯胺。 100例尿路血吸虫病或肠道血吸虫病病人的血清及400例健康者或其他病患者的血清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3.
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诊断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斑点酶标法(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37例,阳性率均为100%。检测正常人血清40份,Dot-IGSS法为阴性,Dot-ELISA法阳性4例(假阳性10%)。两种方法对37份血清不同稀释度的检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1,差异显著,提示Dot-IGS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且两法检测华支睾血清40份。均未出现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酶联结增强化学发光法(ELECL)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同时就其灵敏度与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了比较。ELECL法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发光峰值与病人血清稀释度成反比。血清稀释度为1:2560时的发光峰值略低于ELECL阳性判断标准的临界值。同一份标本测定三次,其变异系数为6.7~12.8%。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病人血清稀释度为1:40时,其OD值接近ELISA阳性判断标准的临界值。结果表明,ELECL法的灵敏度远较ELISA法高。  相似文献   

5.
以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肉芽肿切片,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间接染色法检测62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及50例正常人。结果表明,该法对急性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凝胶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是一种定量测定血吸虫病抗体的新方法。将抗原包被于聚苯乙烯板上,倒上一层琼脂,开井后加入受试血清,待其扩散,除去琼脂,加入酶结合物,复盖一张浸有底物的滤纸,使其显色,间接显示抗原抗体反应,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应用ELISA诊断猪囊虫病。用猪囊虫液经亲和层析纯化,作为诊断抗原。结果表明,病猪检虫率可达96.4%,对感染有细颈囊尾蚴、棘球蚴、棘头虫等其他寄生虫的猪,进行猪囊虫ELISA试验,结  相似文献   

8.
微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微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波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用微波ELISA和常规ELISA平行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各期患者血清262份,健康人血清92份,华支睾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患者血清各15份.结果两种方法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69%(235/262)和91.98%(241/262),差异无显著性.健康人血清抗体假阳性率分别为2.17%(2/92)和1.09%(1/92),差异亦无显著性.均发现1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结论微波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感染30条血吸虫尾蚴后7wk的鼠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采取单盲法检测606例经粪检确诊的日本血吸虫病人和310名健康人,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9.9%和4.2%;检测239例已治疗过的日本血吸虫病人,阳性率为24.7%,转阴率为75.3%;检测10例肺吸虫病人及60例华支睾吸虫病人,交叉反应率为0~6.7%。对不同感染期及不同感染度的血吸虫病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动态检测,能显示抗体的消长,免疫酶染色的反应性和反应强度与感染期和感染度密切相关。本文进一步证明该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并有疗效考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在囊尾蚴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高度敏感、特异的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诊断囊尾蚴病。 方法 用双向电泳法对囊液抗原进行分离、纯化 ,并通过免疫印迹 ,用囊尾蚴病患者、棘球蚴病患者和其他异源血清筛选高免疫反应性和高特异性抗原组分 ,以此建立EITB诊断方法 ,与传统的ELISA法相比 ,并比较血清和滤纸干血浸出液两种样本的敏感性。 结果 得到了等电点为9.4,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和16 600两组特异性抗原组分 ,以此为诊断抗原建立了EITB诊断方法 ,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5%和100% ,显著高于ELISA法。在EITB中血清和滤纸干血浸出液的敏感性相似。 结论 EITB诊断囊尾蚴病较ELISA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2.
游离甲状腺激素酶联免疫分析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甲状腺激素(FT_4)是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发挥其生理学效应的主要活性形式。测定FT_4较测定TT_4能更直接,更正确地反应和评价甲状腺功能。特别是对那些甲状腺结合蛋白(TBP,包括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前清蛋白TBPA,清蛋白TBA等)异常的患者尤为重要,另外,FT_4的测定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及对妇女分娩后甲状腺功能缺乏的评价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随着酶联免疫技术的进步酶标FT_4测  相似文献   

13.
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重组Sj26(rSj26)抗原致敏的硝酸纤维素膜片(NCD)用于膜片免疫酶测定(D-IEA),分别检测同批日本血吸虫病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104例的特异性抗体,同时用目测及光密度(OD)值测定两种方法判断反应结果。结果显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抗原检测所获的阳性率或假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首次提示rSj26抗原的血清诊断效果与目前血吸虫病血清学方法常用抗原SEA相似。本文报告的免疫酶测定新方法,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判断结果,迄今尚未见到类似报道。试验结果均表明用D-IEA检测时显示高度的敏感性(92.1%—94.7%)和特异性(0.0%—2.9%),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7种血吸虫抗原,作ELISA测定113例血吸虫病人血清的结果,虫卵抗原AE、JEH、SEA的敏感性(91.15~94.69%)大都高于成虫抗原(60.18~79.65%)。虫卵抗原以AE的敏感性最高。用7种抗原测定160名正常人血清时,都显示较高的特异性(96.25~98.12%)。AE与JEH对肺吸虫、华枝睾病人血清仅有1例交叉反应;而SEA与AwA对5种寄生虫病人血清几乎都有1~2例交叉反应。由上述结果,认为AE抗原制备方法简便、省时、得量高,不失为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曾报道采用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年将肝卵切片间接免疫酶染色法(LE—IIP)应用于血吸虫病疫区现场,并与成虫抗原皮内试验(ID)、环卵沉淀试验(COP)、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照,进一步研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虫卵抗原有较强的耐热性,且经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的切片仍能保持良好抗原性的特点,创用了一种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新方法—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IIP)。得到较满意的结果。1.虫卵切片的制作:取在10%福尔马林液中保存1年6个月,含有大量虫卵结节的鼠肝(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接种于ddY系小鼠,约20条尾蚴/鼠,种后第8周剖取所得),按常规方法作病理切片(厚度3μm),二甲苯脱蜡,用酒精脱去二甲苯,磷酸缓冲生理盐  相似文献   

17.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诊断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较简易的血■学■断旋毛虫病方法,我们用幼虫冰冻切片为抗原,建立了免疫酶染色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剖杀经人工感染旋毛虫3个月的大白鼠取其膈肌作冰冻切片(原4μ,10条/LP),粘贴于清洁载玻片上,待自然于后置于预先冰冻的丙酮中固定10min,用 PBS 洗去丙酮,吹干后,贮  相似文献   

18.
人血清真胰岛素酶联免疫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人血清真胰岛素酶联免疫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黎明吴从愿宋爱玲张葵摘要选用两种可相互配对的抗人胰岛素(hIns)单克隆抗体,其中一种包被塑料孔条作固相抗体,另一种经生物素化后作液相抗体,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放大检测信号,建立了高度特异和灵敏的人血...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酶联免疫妊娠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抑制凝集试验,对300例临床怀疑早孕的妇女及100例正常人(男50例,女50例)的晨尿进行了检测,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定。1.检测方法:HCG酶联免疫妊娠试验的  相似文献   

20.
血清反应有时不能测出血吸虫病患者的抗体,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抗体和抗原在体内的复合,因而有必要寻找更敏感的方法。1972年Engvall等报告在用抗原涂过的试管内,用酶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特异抗体。1974及1975年先后有人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