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mplatzer封堵器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手术过程和并发症。方法 对 12例ASD患儿在透视及B超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 ,术后即刻、4 8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 ,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以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修补术的 16例ASD患儿为对照 ,出院前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体检、胸片、心电图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 介入组全身麻醉例数、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与开胸组比较均有显著减少。介入组除 1例残余分流、1例短暂房早并窦缓 1个月后消失外 ,无其它并发症。而开胸组有胸腔积液、气胸、呼吸道感染、心包积液、三尖瓣轻度返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扑和心肌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介入组痛苦更小 ,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 05—2005 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患儿41例,同期常规外科手术修补ASD患儿72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介入组成功率97.56%(40/41),外科组成功率100%。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29.17%(21/72),明显高于介入组12.20%(5/41)。介入组无输血病例,外科组输血58例,平均输血量325.5 mL。介入组与外科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56±1.18)d、(7.02±2.33)d,治疗费用分别为(4.28±0.57)万元和(2.34±0.36)万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介入堵闭术与外科手术一样是治疗ASD安全、有效方法,在适应证范围内,介入堵闭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更符合微创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ao W  Zhou AQ  Yu ZQ  Li F  Zhang YQ  Sun K  Zhong Y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87-290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 ,ASD)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119例继发孔型ASD患儿 ,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年龄 0 8~ 17 0岁 ,平均 ( 7 5± 2 8)岁 ,体重6 7~ 88.0kg ,平均 ( 2 3 7± 7 8)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 1~ 2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 3例为多发ASD。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或肺动脉瓣狭窄 ( pulmonarystenosis ,PS)者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19例患儿术前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或经胸超声 (trans 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ASD平均直径 ( 12 9± 5 6 )mm ( 6 5~ 34 5mm )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 ( 2 9 0± 5 0 )mmHg( 2 5 0~ 6 2 0mmHg) ,球囊伸展直径为 ( 15 7± 4 8)mm( 8 0~ 38 0mm)。所选封堵器直径平均为 ( 15 0± 5 0 )mm( 8 0~ 38 0mm)。 112例封堵成功。 3例多发ASD也选用单一封堵器。 6例合并PDA或PS者同时完成介入治疗。 112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 93 8% ( 1  相似文献   

5.
目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复合畸形(复合型CHD)既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新型封堵器械的不断出现,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儿童复合型CHD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该研究对儿童复合型CH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同期封堵治疗8例儿童复合型CHD,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6.1±2.9)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伴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ASD伴PDA、肺动脉瓣狭窄(PS)1例,ASD伴PDA 1例,卵原孔未闭(PFO)伴PS 1例,ASD伴PS 4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则是:ASD伴VSD、PDA者,先行VSD封堵术,再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ASD伴PDA、PS者,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纠正PS,再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PFO伴PS和ASD伴PS者,先行PBPV纠正PS,其次行PFO或ASD封堵术。结果:8例复合型CHD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超声和造影检测显示VSD、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6例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75.3±15.6 mmHg下降至术后的14.0±5.6 mmHg,经3.4±1.2年随访证实无残余分流,跨瓣压差均在通常标准良好的范围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儿童复合型CHD技术要求较单纯型CHD相对高,宜遵循先难后易、后期操作不影响前面治疗的原则,规范操作,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继发孔型ASD患儿.男33例,女27例;年龄(4.6±1.3)岁.对其行介入性经皮心导管封堵术治疗前后经导管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术前应用X线左心造影测量ASD直径为(22.6±11.3)mm;术前右心房压力为(1.20±0.28)kPa,左向右分流量为(0.41±0.13)L/min,分流量占循环血量比例为0.17±0.02;术后右心房压力为(0.61±0.23)kPa,左向右分流量为(0.03±0.01)L/min,分流量占循环血量的比例为0.02±0.01.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0.01).结论 ASD患儿经皮心导管封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右心房平均压力及左向右分流量不同程度下降,这种改变可作为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1998年1月~2004年2月4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手术治疗患儿42例,探讨A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实行ASP修补术。结果全部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腔引流少,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短,心肌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A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赵乃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3):1630-163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复合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CHD复合畸形患儿10例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 2例,ASD并PDA 2例。结果7例1次治疗成功,余3例中2例分2次治疗,1例8个月患儿,因其在最初0.5年随访中发现VSD明显缩小,故先封堵了PDA,目前正在随访中。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3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CHD复合畸形进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单纯经食道超声(TEE)引导在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中的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单纯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50例(TEE组),均采用TEE引导并监测封堵全过程.选取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患儿16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TEE组和对照组封堵器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0和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2.9±0.5)h和0.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未发生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纯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儿童房间隔缺损不仅能够完全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封堵术治疗继发性A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微创经胸封堵ASD患儿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14岁;体质量12~35 kg。全身麻醉成功后,经胸骨右缘第4肋间切开进入胸腔,打开并悬吊心包,在右心房壁缝荷包,把输送器置入右心房,在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将输送器通过ASD送至左心房,先释放左心房侧封堵伞,缓慢推出鞘管,使封堵伞紧贴房间隔,回撤退、送鞘管入右心房,卡紧后,再释放右侧封堵伞。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证实无残余分流,完全释放封堵伞,确认封堵伞位置后,退出导管,荷包线打结,严密止血,依次缝合,结束手术。结果 10例ASD患儿中9例一次性封堵成功,1例因封堵失败转为右侧侧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手术。无一例死亡,无输血病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和ECG,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位、栓塞、心律失常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创经胸封堵术治疗继发性ASD恢复快、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