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不同程度的改变。方法 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观察,并对其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表现为心律失常居首位,尤以室性或房性期前收缩为多;重症心肌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心电图均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酶谱亦显著增高。结论 心肌炎的轻重及心电图改变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电图和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以ST-T改变、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心悸和胸痛。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电图能反映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心肌炎是指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由多种病因所致.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临床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病例属轻症,轻者可无症状,预后良好,但重症者可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观察诊断特征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具体包括为心肌回声异常、心腔扩大、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降低等。结论目前针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缺乏临床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异常诊断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重要的观测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并发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治疗方案.方法:住院VMS患者290例,对患者病史、诊治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心律失常患者共有273例,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共142例(49.0%),其次为房性期前收缩73例(25.2%);病毒检测为阳性患者共249例(85.9%);血清抗心肌抗体检测为阳性患者共152例(52.4%),其中最常见为抗β1-受体抗体53例(34.9%),其次为抗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抗体50例(32.9%).病毒阳性与抗心肌抗体阳性之间具有相关性,两者均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联.黄芪治疗心律失常改善率为54.35%,明显高于未用黄芪组21.43%(P<0.01);黄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改善率为76.25%,明显高于未用黄芪组和单用黄芪治疗组(P<0.01);黄芪与胺碘酮合用治疗心律失常改善率为87.63%.结论: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是VMC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致病因素,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炎所致心律失常;美托洛尔与其合用后能明显减少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与黄芪合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脏超声检查中症状表现,为超声诊断心肌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内科病毒性急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记录患者心脏结构形态与心肌各部分运动情况。结果患者心律失常主要以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早搏、室性、房性心动过速以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形式表现,分别占17.71%、20.83%、18.75%、14.58%、10.42%、7.29%;同时超声检查还发现患者有心包积液、心功能下降、心腔增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以及室壁运动、心肌回声异常等异常现象。结论超声检查虽然缺乏心肌炎特征性表现,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对心肌炎进行鉴别、诊断,仍是一种较为有效可靠地诊断方式,可以有效的、正确的对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临时起搏的救治经验。方法6例病例分别表现为心源性休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对6例病人施行临时起搏器安装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效果。结果6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随访时间6个月~1年,6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并采取包括强心、营养心肌、免疫调节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芪与辅酶Q10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与辅酶Q10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选用黄芪注射液与辅酶Q10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39例)选用心肌极化液(GIK)与维生素C(VitC)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心律失常减少(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P<0.05),肌酸激酶(CK)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结论采用黄芪与辅酶010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本组对10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居首位,尤以室性或房性过早搏动为多;2.重症心肌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心电图均有严重心律失常,心酶谱亦显著增高;3.心肌炎的轻重及心电图改变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vindmyocedtis)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病毒感染之后数日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收治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自lop年6月一lop年12  相似文献   

13.
核素显像在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扫描(ECT)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和转归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诊疗意义。方法 4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21例ECT异常为阳性组,正常为阴性组,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阳性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室性早博次数和多源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等例数均比阴性组多,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治疗后复查ECT均基本正常;心律失常好转率明显高及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并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T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一项科学性与可靠性较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4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急性严重的炎症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1 ]。现将我科 1985 - 0 4~1998- 10符合上述情况的 5 4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2 ] ,排除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代谢性疾病、β受体亢进症、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 ,共选择 5 4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2 5例 ,年龄 9岁~ 78岁 ,平均 32 .8± 14.3岁 ,其中年龄≤ 5 0岁者 5 0…  相似文献   

15.
为鉴别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电图异常,观察90例急性轻型病毒性心肌炎与91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儿的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心肌炎组最低心率及平均心率显著高于神经功能紊乱组;心律失常昼夜发生,期前收缩频率684—45210次/24h,严重度Ⅱ级或Ⅱ级以上;复极异常24h呈持续状态。而神经功能紊乱组心律失常呈日间型或夜间型,频率<115次/24h,严重度Ⅰ级;复极异常与窦性心动过速发生时间一致。认为上述特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轻型病毒性心肌炎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肠病毒是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已证实心肌的炎症可增加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危险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肠病毒感染的心肌是否为不明原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最初人们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有的在急性期死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泵衰竭,反复发作,到后期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4/5的患者于发病后5年内死亡,后果十分严重。自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研究后,人们发现了病毒持续感染这个事实。Bowles等利用斑点杂交技术首先证实了心肌中存在肠道病毒RNA,Petitjean等利用RT—PCR在患者心肌活检标本中也发现了肠道病毒RNA,  相似文献   

18.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治疗方法,予以休息、营养心肌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周后观察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症状、心律失常、ST-T改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对诊断心肌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TnI诊断心肌炎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患儿心电图表现:心律失常者24例(38.7%),ST段改变者21例(33.9%),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16.13%),P波改变者5例(8.1%),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3.2%)。结论 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局灶性弥漫性心肌间质炎症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地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一种青少年主要罹患的心脏疾病.在大学生中,由于学习压力大,集体住宿,易引起各种病毒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我院自2001~2006年共收治本病患者23例,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现将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