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66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以及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氨茶碱治疗法,试验组患者实施多索茶碱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多索茶碱治疗法的疗效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毅兴 《吉林医学》2014,(17):3723-3724
目的:观察分析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氨茶碱进行治疗,治疗组则施加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时使用多索茶碱具有安全性更高、有效性更高等优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多索茶碱30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连续用药5d;对照组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每次2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用药5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氨茶碱比较,多索茶碱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81.25%(26/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2.48,P<0.05);观察组在提高动脉氧分压及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蒋国强  李正兴 《吉林医学》2013,34(19):3842-3843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81.25%(2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0.05);观察组在提高PaO2及降低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安全有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09~2013-06间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氨茶碱治疗,实验组加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状况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氨茶碱相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多索茶碱是否可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行分析论证.方法 随机抽选155例有慢阻病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多索茶碱组(治疗组)80例和氨茶碱组(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分别用过各自组的药物后,对慢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用药效果总体要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多索茶碱药治疗COPD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用药安全性比较高,因此在治疗COPD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索茶碱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氨茶碱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高月明 《吉林医学》2010,31(9):1210-1210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组及氨茶碱组,研究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多索茶碱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13组),每组各64例患者。A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300mg/,1次/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250ra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变化、血清TNF-α、IL-8、IL-10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血清TNF-仪、IL-8、IL-10变化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陈静波  胡华元  张寿山 《医学综述》2013,19(9):1701-170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茶碱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由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同时给予氨茶碱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连续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后用清水漱口,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呼吸困难症状进行评分,记录急性加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急性加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茶碱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及多索茶碱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索茶碱持续泵入治疗组(A组)、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组(B组)和氨茶碱对照组(C组),观察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多索茶碱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泵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且使用持续微量泵泵入可更好地维持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马小梅 《中外医疗》2016,(19):141-142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慢阻肺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48例,以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以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多索茶碱治疗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粉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8%(23/24);对照组为75%(18/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功能指标改善上:治疗后,以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指标改善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慢阻肺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项多索茶碱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后将两组患者不同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肺功能治疗后5d和10d的各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索茶碱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较佳,可较快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芬 《中外医疗》2010,29(5):21-22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加重期及加重期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D-二聚体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并及时纠正缺氧、解痉及适当的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杜海涛 《中外医疗》2016,(4):129-130
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过程中应用多索茶碱和氨茶碱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当中选出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3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其中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进行治疗,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比组74.42%(32/43﹚;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为4.64%(2/43﹚,明显低于对比组20.93%(9/43﹚。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时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率较低,能够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和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稳定期应用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COPD稳定期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异丙托溴铵、氨茶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前后FEV、FEV1/FVC%及FEV1%预计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肺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FEV、FEV1/FVC%及FEV1%预计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将舒利迭用于COPD稳定期治疗,患者肺功能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和血气分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20例为急性加重期,40例为稳定期,同时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以60例非慢阻肺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血气分析,对比两组D-二聚体的含量、PaO2、PaCO2及SaO2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为(655.4±90.6)、(420.5±64.3)μg/L与对照组显著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PaCO2分别为(61.4±5.5)、(45.5±11.4)mmHg均高于对照组,PaO2、SaO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在辅助诊断慢阻肺中的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临床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丰  范波 《中外医疗》2016,(5):24-26
目的:对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氨茶碱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多索茶碱治疗,分析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患者(78.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分别为(2.14±0.21) L、(66.49±3.02)%、(6.23±0.17) L/s,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患者(18.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氨茶碱治疗相比,使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两种疾病并存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门诊初步诊断为哮喘或COPD的老年患者。分析单纯哮喘、COPD合并哮喘和单纯COPD三组患者的自然病史、临床特点、肺功能指标、胸部CT、诱导痰细胞学和治疗反应的差别。结果在102例患者中,单纯COPD 48例(47.1%),哮喘合并COPD 36例(35.3%),单纯哮喘18例(17.6%)。单纯COPD患者病程最长,多有吸烟史,91.7%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接近80%的患者肺功能损害为重度及以上,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78.3±5.1)%,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COPD合并哮喘患者约半数有吸烟史,63.9%以咳嗽为首发症状,36.1%以喘息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肺功能损害达重度及以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单纯哮喘患者83.3%以喘息为首发症状,肺功能损害程度低,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达(13.5±3.1)%,激素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COPD和哮喘同样是阻塞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两者的自然病史、危险因素、肺功能受损程度、气道炎症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别。临床中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