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协同降纤酶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协同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国产降纤酶10U,每日1次,连用3d。黄芪协同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点14d。两组病人均视病情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改善脑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等不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治疗。结果:黄芪协同组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3.3%,总显效率分别为73.5%和36.7%,黄芪协同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协同降纤酶治疗脑梗塞近期内使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以对照组降纤酶10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连用3 d,然后用5 U降纤酶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连用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10、5、5 Bu,在入院第1、3、5天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合并予以加减血府逐瘀汤。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2.3%、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5.7%、总有效率82%;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立宽  吴锡芬  叶荣 《中外医疗》2010,29(14):126-12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发病12h以内的脑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降纤酶10u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h内滴完,1次/d,连用3d,第4~14天方法同对照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酣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连用14d。结果溶栓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2.4%,对照组为47.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降纤酶溶栓治疗能增加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伟  高阳  刘艳梅 《河北医学》2004,10(12):1078-108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降纤酶治疗组,常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首次剂量20u静滴,以后每天10u静滴,连用7d;常规剂量治疗组首剂量降纤酶10u,第2,3次剂量均为5u,上述两组均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则每天静滴川芎嗪3支,连用2周.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等.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后血浆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大剂量降纤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并与传统治疗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诊确的 9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大剂量纳洛酮 ( 4 0mg/d)联合降纤酶 (第 1、2天 10u ,第 3天 5u静滴 )治疗组 (n =46) ;予以传统治疗对照组 (n =45 ) ,连用两周。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降纤酶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第1天给予10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第2、3天各用5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60.0%;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明显改善。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全血黏度,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东凌克栓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设立对照组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DF-521 10U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3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0d,对照组给予红花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大剂量VitC 4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阿斯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VitE 0.1g口服,每日1次,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监测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结果:4周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4.4%)及显著进步率(4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5.1%)及显著进步率(18.2%),治疗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FDP)较前明显下降,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并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东凌克栓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分别给予尿激酶150万U、100万U、75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于35min内滴完,对照组分别给予降纤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连用3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测血流变及相关指标.结果:在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尿激酶组明显优于降纤酶组.发病3个月时,3h内尿激酶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2.07%,总有效率89.66%石;12h内尿激酶治疗组临床治愈率27.09%,总有效率82.76%,而降纤酶组治愈率仅6.67%,总有效率50%~70%,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可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经降纤酶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动态变化,根据不同FIB水平调整用药策略,以期提高降纤酶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采用灯盏细辛30mL、胞二膦胆碱0.75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连续使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发病12h内,加用海王降纤酶注射剂治疗,根据血浆FIB的水平≥4.50g/L、3.50~4.49g/L、1.00~3.49g/L分别给予降纤酶15U、12.5U、10U,2h内滴完.结果 治疗组经降纤酶治疗,约1周时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血浆FIB水平与入院1周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根据FIB水平决定给药剂量,可保证达到治疗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第1天给予10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第2,3天各用5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5%葡萄糖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比较2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全血黏度,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最佳剂量和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四组 ,每组使用降纤酶静脉滴注总剂量相同 ,但每天剂量不同 ,大剂量组 2 0u/d× 3天 ,中剂量组 15u/d× 4天 ,小剂量组 10u/d× 6天 ,三组均进行基础治疗 ,用药同对照组 ,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脑复康 10~ 12g共 2 0天。结果 :四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大剂量组有效率 79.4 % ,中剂量组 85 .5 % ,小剂量组 5 6 .9% ,对照组 5 6 .1% ,而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剂量组均优于其余 3组 (P <0 .0 1) ,纤维蛋白原的下降程度亦是中剂量组效果明显 (P <0 .0 5~P <0 .0 1)。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使用中等剂量每天 15u总量 6 0u不导致出血 ,不但方法简便 ,经济实用 ,而且安全有效 ,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ASA)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NS250mL中ivgtt,qd,丹红注射液30mL溶于NS250mL中ivgtt,qd,阿司匹林(ASA)0.1g、po、qd;对照组3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iv甜t、qd,丹红注射液30mL溶于NS250mL中ivgt,qd,阿司匹林(ASA)0.1g、po、qd。均以14d为一疗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14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纳洛酮针1.6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联合天麻素针600 mg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86例采用胞二磷胆碱针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联合葛根素针0.4 g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及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1%,对照组为74.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AC 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观察组60例给予长春西汀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静滴1次,疗程14 d;对比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AC I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王书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7-1228
目的观察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调整血压及一些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静滴,对照组单独使用舒血宁静滴。疗程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颈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颈动脉直接注射溶栓与大剂量尿激静脉溶栓的疗效以及副作用等方面的比较。方法:将入选的66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经颈动脉注射尿激酶组32例,采用直接经颈动脉注射经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50万U后,再经静脉滴注NS2100mL+尿激酶50万U;对照组为静脉溶栓组共34例,采用尿激酶100-150万U+NS100mL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14d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基本治愈12例(37.5%),显著进步14例(43.8%),显效率为96.9%;而V组基本治愈8例(23.5%),显著进步9例(26.5%),显效率为85.3%。结论:颈动脉注射联合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的疗效(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藻酸双脂钠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为主,分别配用脱水剂、血管扩张药及神经细胞营养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m1,加藻酸双脂钠针100mg,每日静脉滴注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基本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血脂降低平均值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藻酸双脂钠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甘露醇治疗方案对中等量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24 h内且血肿体积为15~30 m L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20%甘露醇250 m L,连续7 d,另一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 L快速静脉滴注,连续7 d;采用发病后3月时的mRS评分作为临床疗效指标。mRS评分为0~2分的定义为结局良好;治疗1 d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以血肿体积增大比入组时增大33%以上定义为早期血肿扩大。结果:共入选78例,两组各39例,采用250 m L甘露醇治疗组发病后3月时结局良好的有17例,占43.9%(17/39),采用125 m L甘露醇治疗组有26例,占66.7%(26/3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250 m L治疗组血肿扩大比率为17.9%(7/39),125 m L治疗组为7.7%(3/3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中等量的幕上脑出血,125 m L甘露醇的临床疗效好于250 m L,且低剂量治疗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较小,临床应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有利于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1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司汀口服液20 mg,2次/日。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过10 d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显示治疗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p)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VBI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血脂康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血脂异常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穗霞  尹金柱  潘敏  梁秋玲 《当代医学》2009,15(13):128-129
目的观察口服血脂康胶囊对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并血脂异常患者降脂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血脂异常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43例。均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10%氯化钾7ml、普通胰岛素3u+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为1疗程。间隔7d后,再行第2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次,2次/d,连服12周。结果血脂康胶囊可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P〈0.01),差异有统计字意义。结论血脂康胶囊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调脂效果好,服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