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与联合普通肝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共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瑞通立+普通肝素和瑞通立+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每组分别21例,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小时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再通19例,再通率为90.47%;瑞通立+普通肝素再通18例,再通率为85.71%(p>0.05).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瑞通立+普通肝素死亡1例,死亡率为4.76%(p>0.05).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4.76%;瑞通立+普通肝素出血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9.52%(p>0.05).两组共再通37例,再通率为88.09%;共死亡2例,死亡率为4.76%;出血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14名.结论 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或联合普通肝素溶栓治疗AHI安全、有效,两组在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和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效果。方法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其中应用瑞通立溶栓30例(瑞通立组),尿激酶溶栓40例(尿激酶组),对比分析2组的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岀血发生率。结果瑞通立组血管再通24例,未通6例,再通率80%,再通时间0.5 h~2.0 h,平均(0.95±0.52)h;尿激酶组血管再通23例,未通17例,再通率57.5%,血管再通时间0.90 h~2.7 h,平均(1.95±0.62)h,2组血管再通率与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岀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作用迅速,血管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低,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可优先选用。溶栓后需要密切关注心电变化,及时纠正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瑞通立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辉县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组(30例)和瑞通立组(58例),尿激酶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瑞通立组患者予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其余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后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瑞通立组患者在60、90、120 min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冠脉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崔玉华 《吉林医学》2014,(23):5147-5147
目的:探究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确定两种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静脉瑞通立溶栓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溶栓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以及再通时间)。结果:瑞通立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血管开通率为71.43%,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08±0.35)h;尿激酶溶栓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血管开通率为51.19%,血管开通平均时间(1.89±0.43)h。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有积极作用,瑞通立溶栓疗法效果更好,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早期AMI患者160例.结果:本组108例再通,再通率为67.5%.其中6 h内AMI患者再通94例,再通率为87.0%(94/108).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5%.结论:对于AMI患者,只要具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应尽可能早地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再通率高,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UK)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19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3.3%,未通率36.7%;发病3 h 内再通率为83.3%,3~6 h内再通率73.3%,6~12 h内再通率33.3%.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2例,ST段抬高下降>50%者19例,CPK峰值提前者2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仅1例并发黑便,2例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瘀斑,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仍为治疗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本组4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总的再通率63.4%,死亡病例1例。其中〈3h溶栓组再通率为77.8%,而3-6 h溶栓组为64.7%,6-12 h溶栓组为42.9%。〈3h溶栓组与3-6 h溶栓组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和3-6 h溶栓组与6-12 h溶栓组再通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8例(19.5%),溶栓24h有出血者2例(4.87%),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显微镜下血尿1例,低血压1例,1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地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拯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邹海林 《中外医疗》2011,30(10):29+31-29,3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AMI患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90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6h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经溶栓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0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4例,再通率为71.1%,发生出血3例,其中6h内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5.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AMI患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86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6 h内组及6 h以上组,对比经溶栓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61例,再通率为71.6%,发生出血3例,其中6 h内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5.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便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以下简称瑞通立)溶栓治疗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瑞通立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治疗与护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合理安排护理措施,用敏捷、准确、专业的方式处理紧急情况,对溶栓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