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测量左室重量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参数。比较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P和左室功能。高血压组分为高PP组和低PP组,对比分析两组左室功能和结构。结果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心功能指标(EF、EPFV、APFV、E/A)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参数与年龄、体重指数及心功能参数作相关分析,示PP与年龄正相关,PP与二尖瓣E峰及E/A值负相关(P<0.01)。高血压患者高PP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室肥厚率明显高于低PP组(P<0.01),而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PP主要与左室舒张功能有关,高PP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评价动态PP、PPI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将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所测得的58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分析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态PP、PPI的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明显增大(P〈0.01)。结论动态PP、PP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测指标,而PPI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 对103例老年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24h脉压(PP)均值/24h收缩压(SBP)均值,按PPI值分为A组(PPI〈0.40,n=15)、B组(PPI:0.40~0.49,n=48)、C组(PPI≥0.50,n=40)3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水平。结果 B组IMT[(0.15&#177;0.07)mm]水平高于A组[(0.12&#177;0.04)mm,P〈0.05],C组IMT[(0.16&#177;0.05)mm]水平高于B组(P〈0.05),并显著高于A组(P〈0.01),随着PPI逐渐增大,IMT明显增加(P〈0.05);老年EH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与PP及PPI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BP、DBP与PP后,PPI仍然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主要决定因素(P=0.009)。结论 老年EH患者PPI和PP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PPI是老年EH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24hPP)、动态脉压指数(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24hPPI)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F发生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AF组(n=106)和高血压无AF组(n=1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心脏重构情况、动态血压情况(24hPP、24hPPI),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动态血压情况与A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合并AF组较高血压无AF组24h动态收缩压(24hSBP)、24hPP、24hPPI、左心房前后径(LAD)水平高(P 0. 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P 0. 05);两组24h动态舒张压(24hD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24hPP 60mmHg组24hSBP、24hPPI、AF发生率均低于24hPP≥60mmHg组(P 0. 05),两组24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4hPPI 0. 5组24hSBP、24hPPI、AF发生率均低于24hPPI≥0. 5组(P 0. 05),24hDBP高于24hPPI≥0. 5组(P0. 05);(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PP、24hPPI均与AF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hPP、24hPPI与AF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诊治时对高24hPP、24hPPI患者应密切关注其AF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老年 EH 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24 h 脉压(PP)均值/24 h 收缩压(SBP)均值,按 PPI 值分为 A组(PPI<0.40,n=15)、B 组(PPI:0.40~0.49,n=48)、C 组(PPI≥0.50,n=40)3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水平。结果 B 组IMT[(0.15±0.07)mm]水平高于 A 组[(0.12±0.04)mm,P<0.05],C 组 IMT[(0.16±0.05)mm]水平高于 B 组(P<0.05),并显著高于 A 组(P%0.01),随着 PPI 逐渐增大,IMT 明显增加(P<0.05);老年 EH 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与 PP 及 PPI 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BP、DBP 与 PP 后,PPI 仍然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主要决定因素(P=0.009)。结论老年 EH 患者 PPI 和 PP 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老年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5例老年EH拟诊冠心病(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随着PPI逐渐增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增加(P<0.01);老年EH患者CHD的发生与年龄、EH病程、血脂异常、糖尿病、PP及PPI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生与其PP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老年EH患者PPI、PP和SBP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PPI是老年EH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PP及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PP(≤55 mmHg 或>55 mmHg)和PPI(≤0.45或>0.45)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eGFR的差异,以及与PP、PPI的相关性.结果 与PP≤55 mmHg组或PPI≤0.45组比较,在PP>55 mmHg或PPI>0.45组中eGFR值明显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PP及PPI呈显著负相关;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eGFR仍与PP(r=-0.230,P<0.01)及PPI(r= -0.250,P<0.01)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肌酐水平、PPI及PP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827、-0.177和-0.170,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PP及PPI水平的升高,eGFR值明显降低,PP和PP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成两组:脉压<65mmHg组和≥65mmHg组,分别测定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65mmHg组左室收缩功能较脉压<65mmHg组差。结论脉压增大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在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53例研究对象的脉压和脉压指数,按脉压≤40mmHg(59例)、41~60mmHg(82例)、61~80mmHg(76例)和>80mmHg(36例)分为4组;按脉压指数≤0.40(62例)、0.41~0.50(86例)、0.51~0.60(72例)和>0.60(33例)分为4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尿ALB和β2-MG水平明显增高(P<0.05);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和β2-MG水平的相关系数r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和β2-M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其在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优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0.
脉压与脉压指数在老年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表明,对于老年高血压而言,脉压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与冠心病、脑卒中、心电图异常、心室肥厚等心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而脉压指数,综合了血管的动态顺应性和固有顺应性,是一项值得期待的评价血管硬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 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 APPI)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VOI)、脉压(PP)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关性.方法测量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102例中年及10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各参数,比较两组VOI、PP及心脏结构各指标,对各因素与LVMI间进行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中年组PP及VOI增大(分别为69.7±5.6和59.0±5.4,43.3±8.3和40.1±8.9)mm Hg,LVMI(140.1±10.7和123.5±11.9)g/m\ 2增加;在中年及老年组VOI与LVM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和0.78,P均<0.001)及回归系数(β分别为0.80和0.62,P均<0.001)均比PP与LVM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和0.59)及回归系数,(β分别为0.80和0.62,P均<0.001)大.结论对于中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VOI较PP是更为理想的心脏损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文丹  杨琼 《高血压杂志》2006,14(3):189-192
目的比较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VOI)、脉压(PP)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关性。方法测量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102例中年及10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各参数,比较两组VOI、PP及心脏结构各指标,对各因素与LVMI间进行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中年组PP及VOI增大(分别为69.7±5.6和59.0±5.4,43.3±8.3和40.1±8.9)mmHg,LVMI(140.1±10.7和123.5±11.9)g/m2增加;在中年及老年组VOI与LVM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和0.78,P均<0.001)及回归系数(β分别为0.80和0.62,P均<0.001)均比PP与LVMI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5和0.59)及回归系数,(β分别为0.80和0.62,P均<0.001)大。结论对于中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VOI较PP是更为理想的心脏损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按晨峰值分为晨峰组(MBPS组) 98例与非晨峰组(NMBPS)52例,均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肌酐(Cr)、血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ys-C)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LVMI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BMI、TC、TG、LDL、Cr、Cys-C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PS组的高血压病程、HDL、LVDd、IVST、LVPWT、LVMI高于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BPS与高血压病程、LVDd、IVST、LVPWT、LVMI呈正相关.结论 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晨峰有关,降低晨峰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与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EH患者178例,按动态血压PPI分为3组:PPI≤0.40组(64例),PPI0.41~0.50组(56例),PPI≥0.51组(58例)。3组患者均化验血肌酐,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脉压(24hMPP)、PP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房室瓣血流E/A比值。结果 3组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受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0.51组心功能及肾功能受损的比例明显高于PPI≤0.40组。结论 EH患者PPI增大与心功能及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动态血压PPI可作为EH患者心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动态脉压(APP)及动态脉压指数(APPI)的特征,探讨WCH对血管硬化的影响.方法 WCH患者60例、高血压I级患者60例(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者50名(对照组)入选本研究,测量其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对各组APP及APPI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WCH组和高血压组患者的诊室脉压及脉压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且WCH组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24 h APP大于WCH组和对照组(P<0.01),WCH组患者的白天动态脉压(dAPP)大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24 h APPI、白天APPI(dAPPI)和夜间APPI(nAPPI)均大于WCH组和对照组(P<0.01),WCH组24 h APPI、dAPPI和nAPPI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WCH不同于正常人群,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血管硬化,但其危害程度小于高血压,造成的损伤作用白天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表明,脉压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子,并发现24h动态脉压较偶测脉压的意义更大。本研究采用动态脉压作为观察指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脉压(24hPP)、24 h动态脉压指数(24hPPI)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其分为高血压组(9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24hPP、24hPPI,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年龄[(62.57±7.42)岁比(58.63±8.92)岁]、吸烟史占比(37.04%比19.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8±0.64)mmol/L比(2.75±0.58)mmol/L]、24hPP[(50.52±9.37)mmHg比(47.26±8.69)mmHg]、24hPPI[(0.42±0.07)比(0.37±0.08)]均高于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0±0.48)mmol/L比(1.68±0.52)mmol/L]低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LDL-C升高、24hPP升高、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不吸烟则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4hPP的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577~0.762),截断值取49.44 mm Hg时,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63.50%,约登指数为0.302,24hP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6~0.813),截断值取0.39时,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72.90%,约登指数为0.433。结论 24hPP、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二者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筛查价值,但24hPPI的预测、筛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4 h平均脉压(24 h PP)分为3个组:24 h 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32例;24 h PP>60-75 mmHg组,48例;24 h PP>75 mmHg组,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①3个亚组IL-6、TNF-α、IFN-γ、sIL-2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24 h PP增加,IL-6、TNF-α、sIL-2R逐渐升高,IFN-γ逐渐降低。②24 h PP、白昼(d)平均脉压(dPP)、夜间(n)平均脉压(nPP)与IL-6、TNF-α、sIL-2R正相关(P<0.01),与IFN-γ负相关(P<0.01),且均以nPP相关性最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sIL-2R与24 h PP、nPP直线相关(24 h PP:R=0.413,F=7.012,P<0.01;nPP:R=0.502,F=7.425,P< 0.01)。结论:高动态脉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可能参与高动态脉压形成和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