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后测得分(除敌对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前测,强迫(t=3.88,P〈0.001)和人际敏感(t=3.69,P〈0.001)改善最明显。实验组在接受阅读疗法干预之后各因子分(除总均分及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外)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t=2.88,P〈0.01)和焦虑分(t=3.09,P〈0.01)变化最大。艺术生的恐怖、偏执、焦虑分在干预之后也均有所降低。结论阅读疗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通过提升个体希望水平的希望干预方法改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效果。方法:将修读相同专业课程的68名大学新生匹配为实验组(34人,有1人中途退出)和对照组(34人)。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5周,每周2.5小时的希望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成人特质希望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后测和一个半月后的追踪测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后测结果:1实验组被试在后测的特质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实验组被试的学习适应水平在后测和追踪均显著高于前测(Ps0.05),实验组被试在后测(P0.05)和追踪(P0.01)的学习适应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被试在学习动机(Ps0.05)、学习能力(P后测=0.06;P追踪0.01)、教学模式适应(Ps0.05)维度上的后测和追踪得分均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学习态度上只有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干预能显著提升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主要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教学模式适应有显著持久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1091名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变化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91名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变化追踪测评。结果 集训前SCL-90因子分均低于中国新兵常模(P〈0.01)。集训后SCL-90因子分均低于集训前(P〈0.01)。SCL-90因子分中,除偏执、敌对外,其余各分值均有明显下降(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敌对分值略有下降(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偏执分值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新兵入伍后其心理状况不断变化,对此变化追踪观察,有利于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90名仫佬族地区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试,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护士SCL-90评分高于干预后和中国常模(P〈0.05或〈0.01),干预后与常模相当(P〉0.05)或低于常模(P〈0.05或〈0.01)。干预前后积极应对评分无变化(P〉0.05),干预后消极应对评分下降(P〈0.01)。结论广西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积极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对大学生幸福感和心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07级新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个班)。对实验班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CWB)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辅导后实验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幸福感有所增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下降,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总分的变化非常显著(P〈0.01)。各因子分≥3.0者由8人减少到2人,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占8.10%,Z=-2.333,P〈0.05)。学生体会也显示很高的学习满意度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结论积极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出一套心理教育、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并考察其对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0名存在学习倦怠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采用李永鑫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干预效果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65,P〈0.05)、成就感低(t=3.161,P〈0.05)上低于前测,追测在情绪耗竭(t=2.313,P〈0.05)、成就感低(t=2.555,P〈0.05)上低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中不存在差异,但两组的后测在情绪耗竭(t=-2.422,P〈0.05)、成就感低(t=-2.746,P〈0.05)上,追测在情绪耗竭(t=-2.149,P〈0.05)、成就感低(t=-2.33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对干预的主观评价较好。结论干预方案较为有效,但尚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意象对话技术对收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漳州市收教所收教人员为被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实验组进行分5次团体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下降,前后测结果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实验组前后测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z=-2.402,P<0.05)。结论意象对话技术对改善收教人员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测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达到16.6%;2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4母亲的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情感温暖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厦门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习不良的关系。方法 采用 1∶ 1配对的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MSSMHS)对 1 1 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MSSMHS测查中 ,学习不良组的心理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学习不良组共有 9项指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学习不良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学习压力及情绪不平衡因子轻度异常。结论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学生正处在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年龄阶段。中学生由于心身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 ,加之缺乏对外部压力适当的调适方法 ,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适应困难 ,影响其心理健康 ,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据有关调查发现 ,有 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少年 (初中生 )为 13.76% ,青年初期学生 (高中生 )为 18.79% ,并且随年龄的增长 ,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1- 2 ] 。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提高心理素…  相似文献   

14.
寄宿制重点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宿学校中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虽然并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 ,由于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 ,他们的行为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1,2 ] 。我们对上海某寄宿制重点中学初中预备班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心理卫生问题调查 ,并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了心理卫生档案 ,对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采取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等方法进行了干预 ,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上海市某中学 1997年到 1999年间的部分在校学生 ,满足以下条件 :①是我们以前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 ,完成了中小学生团体智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组辅导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及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法将10名学业不良的初二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14次的小组辅导,将同质的1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考试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在辅导前后对两组进行评定,并收集组员完成自我报告。结果①小组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t=3.20,P<0.01);②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我和谐水平在前、后测变化上差异显著(t=-2.17,P<0.01);③实验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整体上保持不变。结论小组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改善学生学业发展的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并提高其自尊水平。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教材,以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对初中生自尊进行教学干预研究。将被试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1个月的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统一施测。结果在独生子女中,女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女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女生的自尊水平;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的干预方法对提高初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LOT-R)、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7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的乐观人格与乐观解释风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乐观人格(r=-0.389,P〈0.01)、乐观解释风格(r=-0.309,P〈0.01)与心理健康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的人格越乐观,其解释风格越乐观,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