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氨作溶血剂,观察了WBC在正常范围和增高时对Hb测定的影响。取WBC正常者43例,WBC在10~300×10~9/L42例,其中10~50×10~9/L 14例,50~100×10~9/L5例,100~200×10~9/L 12例,200~300×10~9/L 11例。共5组,均采耳血20μl,加入10ml Hb白细胞稀  相似文献   

2.
不同疾病低血小板样本阻抗法与手工法计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引起的低血小板样本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时存在的差异。方法 将239例低血小板(<80×10~9/L样本,其中肝病73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8例、血液病108例,分别采用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计数血小板,再接仪器检测结果将不同疾病的血小板数分为<25×10~9/L、25~50×10~9/L、50~80×10~9/L三组,然后将两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当血小板数<25×10~9/L时,三类病仪器法均明显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数在25~50×10~9/L时,血液病样本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样本仪器法仍明显低于手工法(P<0.05);血小板数在50~80×10~9/L时,三类疾病两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阻抗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对肝病和恶性肿瘤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样本应进行手工计数复检,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手工复检计数范围可放宽到<25×10~9/L的样本。  相似文献   

3.
对10例白细胞减少和11例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服泼尼松1mg·kg~(-1)·d~(-1),观察服药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两组服药前白细胞分别为(2.59±0.85)×10~9/L和(6.23±1.91)×10~9/L,服药后1周时均明显升高,第3周到达高峰,分别为(8.84±1.66)×10~9/L和(15.94±2.73)×10~9/L。但A组上升不如B组上升明显。说明SLE伴白细胞减少者骨髓抑制,代偿功能降低和服用激素后血管边缘池、骨髓贮备池白细胞减少,易引起感染,一旦感染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ydos等初步证明了血小板计数与出血间的关系,即严重的出血血小板计数很少在20×10~9/L以上。Gmur等认为预防性的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阈掌握在稳定的病人为5×10~9/L,出血不严重或发热的为10×10~9/L,凝血障碍或需要手术的为20×10~9/L,一般应低于20×10~9/L。Heckman等在治疗78例急性白血病的病人中证实了上述结论,并发现在10×10~9/L或20×10~9/L输注差异无显著性。而本文作者建议把血小板计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参考值。为防止出血,血小板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输血小板的数量必须使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保持在预计水平之上。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有纠正的计数增加率(CCI)、血小板回收率。内容包括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病人的体表面积(BSA)或血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5.
60岁以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疗效常不及儿童和成年人,其长期存活率只有4%~15%,本文报告了作者14年来对影响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 病人与方法病人共46例,男性占54%,女性占46%,年龄60~87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60~69岁28例,70~79岁11例,>80岁7例。肝大者36%,脾大者48%,血红蛋白10.5±3g/dl,白细胞51±48×10~9/L,血小板77±87×10~9/L,乳酸脱氢酶1902±1100u/L。FAB分型:L1型占7%,L2型占93%。免疫学分型:  相似文献   

6.
两院10年中行脾切除术876例,术后62例(7.1%)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500×10~9/L)。男44例,女18例;血吸虫肝硬变41例,其他原因所致之门脉性肝硬变21例。56例术前血小板<100×10~9/L。术后血小板升高峰值至500~599×10~9/L者19例,平均在术后15天出现;升高达600~999×10~9/L者37例,平均10.5天出现;升高>1000×10~9/L者6例,平均5.4天出现;可见峰值越高者出现越早。从血小板开始上升至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为16天。在血小板>1000×10~9/L的6例中,4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5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骨髓活检作了观察,患者平均年龄64(17—86)岁,男34例。Hb10.5±3.3g/dl;白细胞14.9±14.1×10~9/L,Plt+260±219×10~9/L,血中白细胞前体细胞9.4±9.6%,幼稚红细胞3.0±4.7/100个白细胞,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病例有很大差异,甚至同一病例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81例(男45例、女36例,中数年龄50.5岁,范围17~70岁)初诊的Ph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依Sokal's分类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指数<0.8)39例,中危组(0.8<指数<1.2)32例和高危组(指数>1.2)10例。全部患者在确诊6个月内(中数时间45.5天)接受重组的IFN-α 5×10~6IU/sqm/d·sc。以后依血液学变化调整IFN-α剂量。血液学完全缓解(CHR)者,减量并调整至维持WBC1.5×10~9/L~5×10~9/L,血小板数50~150×10~9/(?)WBC<1.5×10~9/L或血小板数<50×10~9/L时停药。IFN-α分别治疗6个月、12个月未获CHR或细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100例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并对其形态学、免疫学标记、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00例SLVL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35~91(中数70)岁,随访期6~203个月(中位40个月)。 结果 血液学特点:76例患者有脾肿大,经体检及CT未发现肝大及淋巴结肿大。Hb6~18g/dl,16例患者<10g/dl;血小板中位数181×10~9/L,15例患者<100×10~9/L;白细胞中位数3.5×10~9/L,5例<1×10~9/L;76例显示淋巴细胞绝对增多,4.3~150×10~9/L,24例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减少症的概念白细胞减少症(简称白减)是指周周血中的白细胞低于4×10~9/L(多数在2×10~9/L~3×10~9/L),分类基本正常,或显示粒细胞比例略低的状态,预后良好。粒减是指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10~9/L,儿童低于1.5×10~9/L,婴儿低于1×10~9/L。当白细胞在2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们误诊的25例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P)分析报告如下。胸透11例,均无活动性肺结核。化验:WBC 10~31×10~9/L8例,ESR 30~140mm/h 8例。腹水常规检查6例,WBC 0.22~6.40×10~9/L,其中5例>0.50×10~9/L,分类以多核为主。Rivalta试验18例均为阳性。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健康献血者外周血祖细胞(PBPC)已用于异基因移植,但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的健康献血者的PBPC数量、质量、组成变化尚未见报道。研究设计和方法 PBPC采集自150名分别给予G-CSF5,7.5或10μg/kg·d,共5天的健康献血者,并对其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白细胞数为35.0±16.4×10~9(11.9~163.3×10~9),单个核细胞数33.3±14.4×10~9(11.9~139.6×10~9),CD34~+细胞412±287×10~6(70~1658×10~6),中性粒细胞1.71±3.59×10~9(0~27.6×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于10岁、白细胞>50×10~9/L、T细胞型、伴各种染色体易位者对治疗效果不佳,常需在诱导缓解后增加化疗强度来改善预后,但仍有30%的病人最终复发。许多研究证实,7日治疗后病人周围血幼稚细胞≤1.0×10~9/L者比≥1.0×10~9/L者预后好。本研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对诱导缓解治疗不敏感的儿童高危型ALL在获得完全缓解后采用强化疗和标准化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病人与方法 在1136例新诊断的ALL病人中有311例符合诱导缓解期治疗不敏感者(即化疗7天骨髓幼稚细胞≥25%),在病人获得CR后分为标准组156例,男89例,女67例,1~9岁50例,10~15岁73例,>16岁33例,WBC<50×10~9/L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笔者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间收治的37例60岁以上的急性胆囊炎病人,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为68.2岁。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2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3天12例,4~7天3例,8~14天4例,15天以上6例。其中前三个时间组各死亡1例。 1.2 病史: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痛。伴有呕吐者18例,合并寒颤、高烧者5例。既往有典型胆绞痛病史者12例,最长达30年。 1.3 体征:所有病人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压痛,局限性腹膜炎15例,全腹膜炎7例,Murphy征(+)23例,可扪及肿大胆囊12例,腹水征(+)3例。 1.4 白细胞计数:4.0×10~9/L~10.0×10~9/L14例,10.1×10~9/L~20.0×10~9/L17例,20.1×10~9/L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5.
男,52岁。主诉发现白细胞增高3年。患者1990年化验发现外周白细胞增高为15×10~9/L,并见散在幼稚细胞。因无任何不适未进一步诊治,近2年多次化验外周白细胞波动于15×10~9/L~30×10~9/L之间。先  相似文献   

16.
高士学  侯清奎 《临床荟萃》1995,10(5):212-2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但有关白细胞计数与脑血管病近期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50例白细胞升高及50例白细胞正常的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人均为我院1990~1994年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且经CT证实。根据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为两组:甲组(白细胞升高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3.5岁;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20.2×10~9/L,平均13.1×10~9/L。乙组(白细胞正常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64.2岁;早期外周白细胞4.0~9.9×10~9/L,平均8.4×10~9/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xia protein-1,MCP-1)表达情况,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可能机制。 方法:成年大鼠CFs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下,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MCP-1的含量。 结果:①在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有MCP-1表达。②随着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和上清中MCP-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在1×10~(-11),1×10~(-9),1×10~(-8),1×10~(-7),1×10~(-6)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上清中MCP-1的含量分别为(1.60±0.21),(3.18±0.15),(4.70±0.22),(9.18±0.52),(8.75±0.42)μg/L,与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除1×10~(-11)mol/L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6.21~39.67,P<均0.05)。③在1×10~(-7)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3,6,12和24h MCP-1的表达量分别为(2.13±0.31),(3.25±0.20),(5.28±0.50)和(9.18±0.52)μg/L,与空白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93~34.11,P均<0.05)。 结论:成年大鼠CFs的MCP-1的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Fs的MCP-1的表达可能参与高血压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健康供者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给予G-CSF动员,患者采用化疗加G-CSF动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抗原表达细胞数。供患者共采集了53次,处理(8±2)个循环,处理抗凝全血(11420±2401)ml,时间(236±28)min,抗凝剂(957±195)ml。结果采集CD34+细胞(235.26±298.53)×10~6,MNC的采集效率为(53.05±39.03)%;患/供者采集前外周血CD34~+计数>0.04×10~9/L(n=28),采集CD34~+细胞为(4.94±4.57)×10~6/kg;而当患/供者采集前外周血CD34~+计数<0.04×10~9/L(n=25),采集CD34~+细胞为(1.07±0.64)×10~6/kg;所采集的干细胞制品中血小板含量为(5.57±4.26)×10~(10)/袋。单采后患/供者Plt、Hb、Hct分别下降14.79%,12.21%和12.23%,所有程序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反应。结论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采集程序能安全地采集到血小板含量低、高产量的异体和自体CD34~+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由于ATRA在APL的显著作用,人们注意到ATRA在其它血液病方面的潜在抗白血病作用,但目前为止ATRA在CML慢性期的作用无人报导。本文研究了ATRA间歇给药治疗Ph~+CML慢性期病人。 材料和方法:18例Ph~+CML慢性期病人男女各9例,中位年龄58岁,诊断到治疗时间平均为21个月,用α-IFN和/或Hu或Bus治疗的15例,未用的3例,当病人WBC>10×10~9/L,用Hu2g/d口服;WBC<10×10~9/L,停Hu,立即用ATRA80mg/m~2.d,tid.po。每隔1周连续7天,总共12疗程(1疗程=用药1周,间歇1周)。WBC>50×10~9/L和/或PLT<1500×10~9/L,停用ATRA。12疗程后WBC<10×10~9/L,PLT<500×10~9/L,Hb>11g/dl,脾触不清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ATRA剂量的  相似文献   

20.
例一,患者,男,47岁。因皮肤紫瘢2天就医。查体:四肢皮呋散在出血点和紫斑,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4×10~9/L,血小板35×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给予强的松30mg,每日一次,半个月出血点消失。查血小板120×10~9/L,第28天皮肤又出现散在出血点,复查血小板40×10~9/L,出血不严重未服任何药物,第二次出现出血点的第22天血小板110×10~9/L,第29天出血点又增多且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