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导管置入患者总置管939 d,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2.1%,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7.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感染率为1.0‰;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导管留置时间均与CRI有关。结论重症患者CRI发生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放置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医院综合ICU住院的268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这时期ICU患者的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深静脉留置管,气管插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556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38.12%,CRI发生率为34.70%,每日每1000根导管发生CRI 19.3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50.50%)、革兰阴性杆菌(30.30%)和真菌(19.2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住院患者CR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应加强控制CRI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于医院ICU中心行静脉置管的726例患者,分析CRI的发生情况;采集CRI患者的痰液、血液、脓性分泌物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使用呼吸机、有无静脉高营养等临床资料,分析CRI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于ICU中心行静脉置管的726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发生CRI,CRI发生率为7.99%;58例CRI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44.44%、革兰阳性菌38株占52.78%、真菌2株占2.78%;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管留置时间7d、ICU类别为ICU患者发生CRI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患者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缩短置管时间、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防止ICU患者发生CRI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为CR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 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529例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计算感染率,筛选危险因素并用SPSS17.0软件以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共有51例患者发生CRI,CRI发生率为9.6%;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9.6%和17.6%,是最常见的病原菌;CRI与导管材料(x2=10.718,OR=2.722)、导管留置时间(x2=43.746,OR=7.538)、血清白蛋白(x2=29.218,OR=4.676)和APACHEⅡ评分(x2=40.984,OR=12.148)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置管部位(x2=0.497,OR=0.796)和年龄(x2=0.083,OR=0.911)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少导管留置时间、选用抗感染导管、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降低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入住在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症病人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证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P=0.000 1)、平均住院时间(P=0.002 5)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CVC-RI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x2=5.165,P=0.048);观察组的CRBSI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x2=6.135,P=0.029)。结论:入住ICU有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证,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进行PICC置管的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发生CRI发生率,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PICC置管时间、PICC穿刺次数、化疗次数、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等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置管后有27例发生CRI,感染率为15.98%。共分离培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4.9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8个月、化疗次数≥7次、PICC穿刺≥3次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发生CRI主要是以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效果及医疗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