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24例均采用先经后正中切口入路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后采用胸部微创方式切除肿瘤后纵隔部分:其中16例为经电视胸腔镜(VATS)切除,4例经胸内小切口入路、4例经胸部小切口胸膜外途径.结果 全部Ⅰ期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17例,术后症状缓解,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 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治疗具有特殊性,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范围个性化设计.经胸部微创联合后正中切口入路为较理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纵隔肿瘤的20%~47%。来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及副神经节组织,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多数(75%)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多数位于后纵隔,少数可发生在前纵隔,而前纵隔内神经源性肿瘤更多为恶性。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位于胸腔内椎管外,部分病例的肿瘤可以突入到椎间孔和椎管内,呈哑铃型,并可以伴有或轻或重的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虽然它们临床特点不尽相同,但治疗原则均为手术切除肿瘤。现对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治疗的原则介绍如下。一、神经源…  相似文献   

3.
赵辉  倪春艳 《现代保健》2012,(32):33-34
目的:探讨分析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术进行切除肿瘤治疗。两组患者护理方法、术后用药等条件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止痛天数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其中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术后止痛天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5月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凭借抽签的形式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后续对比研究分组;对照组:基础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对比疾病知识知晓率、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依从性以及出现肺不张等系列并发症概率。结果:在疾病知识知晓率方面,观察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高于对照组非常明显(P0.05);在出现胸腔粘连、手术后疼痛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概率方面,观察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低于对照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加以了解,对生命体征表现加以准确测量后,合理选择护理方案展开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显著降低出现手术后疼痛以及肺不张等疾病发生率,凸显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过程中配合选择围术期护理方案展开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胸腺瘤(包括I期和部分Ⅱ期)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转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死亡.随访1~5年,无复发、转移以及肌无力症状加重.结论 对于早期胸腺瘤患者,VATS能完整切除肿瘤,而且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在治疗血气胸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2月胸部损伤患者40例,16例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肺修补、止血等手术治疗。结果 16例经VATS探查以明确脏器损伤情况,肺裂伤10例,右心室穿透伤1例,左下肺静脉撕裂伤1例,胸内异物残留4例,16例在VATS联合辅助小切口下完成。合并腹部伤5例行VATS及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后住院时间7~10d。术后半年随访,复查胸片或胸部CT均无胸腔积液、异物、肺不张及其他异常发现。结论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血气胸的合理应用能使胸部损伤患者诊断更加及时、准确,在不延误治疗的情况下可使手术创伤尽可能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电视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月诊治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采用传统前正中开胸或横断胸骨或侧开胸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电视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效果相当,但其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7):899-900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各49例。A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B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A组的22.45%(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创伤较小,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对53例手术治疗的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24例,右胸前外侧切口手术16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或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13例;26例切除肿瘤加纵隔内脂肪组织清扫,22例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组织,4例行姑息性切除或病理活检术,1例手术失败。结果Ⅱ期29例;Ⅲ期16例;Ⅳa期8例。随访2~5年,失访1例,28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53.8%(28/52),11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5年,5年生存率为21.2%(11/52)。结论侵袭性胸腺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赵光 《现代保健》2009,(9):19-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48例前上纵隔肿瘤经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切除术。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结栗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为(69±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ml,平均术后住院1.5~8d: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I正EP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LEEP术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患者术后宫颈塑形满意度(Postoperative Cervical Shaping Satisfaction,PCSS)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中宫颈良性病变组69例占70.4%,平均手术时(11.2±6.9)min,术中出血量(15.8±5.8)ml,PCSS86.9%,治愈率92.8%。宫颈恶性病变(CIN)29例。占29.6%,平均手术时间(10.6±5.3)min,术中出血量(14.2±4.9)ml,PCSS82.8%,治愈率9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是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和早期C1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4例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一组为56例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VATS组),另一组为48例常规开胸肺癌根治(传统开胸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切VI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止痛药用量、住院时间、术后l、2周MV、FEV,值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复发率方面,VATS组与传统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适合于早中期肺癌,可以作为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68例I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出血量10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d,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为1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全组死亡1例。结论VATS手术治疗老年难治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对比,探讨胸腔镜手术在结核性脓胸外科冶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10年6月笔者对6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了脓胸清除并纤维板剥脱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A组n=19)、胸腔镜辅助小切门组(B组n=26),传统开胸组(C组n=21),对各组多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A组在于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上均少于C组;B组在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上少于C组。结论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结核性脓胸,创伤小、疗效好、疗程短,VATS辅助小切口疗效近似VATS。  相似文献   

15.
杜启鹏  吕勤  骆丹 《现代医院》2013,13(7):50-51
目的观察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粉针剂序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鼻孔经蝶内镜下鞍区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20例鞍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开放性手术治疗,研究组60例予以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性指标、肿瘤切除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38(63.33%)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0(33.33%)例,部分切除6(10.0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4(23.33%)例;研究组患者头晕、闭经、阳痿、泌乳及视力恢复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经蝶内镜下鞍区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关飞  邓雄 《现代医院》2013,13(9):35-3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不同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腹腔镜对确诊并手术治疗的83例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术式选择分别是:脐部单孔法及右下腹部双孔法,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2±10.7)min,术中出血(5±2.3)ml,肛门排气时间(9±2.9)h,住院时间(5±1.5)d,随访6—12个月,疗效显著。结论根据患儿具体的症状和体征,充分应用腹腔镜优势,选择最恰当的腹腔镜手术方式,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有条件的临床工作中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病人术前、术后IL-2、WBC/Hb等指标监测,评价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e Surgery,vATs)辅助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劣。方法76例胸外伤病人分为两组,其中40例行VATS手术为研究组,而其余36例行常规开胸为对照组,观察病人手术前后IL-2、WBC/Hb的值或比值,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病人术后即时、术后第1、2、3天外周血中IL-2的值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BC/Hb在术后第3天,研究组明显低于照组。结论胸外伤病人在VATS辅助手术中,能将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炎症迅速减轻,有利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诊治的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A组(肿瘤直径〈4cm)16例,B组(肿瘤直径≥4cm)38例。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随访、栓塞、肿瘤剜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结果:A组中14例无任何症状(87.50%),未行手术干预;2例(12.50%)有症状,行肿瘤剜除术。B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剜除术1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行肾切除术7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诊患者肿瘤无进展及恶变。结论: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对有症状及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治疗应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志军  史莉瑾  王忠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8-1049,105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原发性非小细胞癌肺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在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某院共收治周围性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病变范围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共28例(VATS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患者19例(常规开胸组)。两种患者之间进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d1白细胞、血清前白蛋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术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两组不同术式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1检测白细胞、血清前白蛋白,VATS组白细胞低于常规开胸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常规开胸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急性期反应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早期原发性非小细胞癌治疗的一种常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