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肝癌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因此阻断肝动脉可使肝癌血供减少90%以上,使肿瘤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少。但肝动脉阻断(结扎)后由于侧支循环建立较快,所以疗效短暂。而使用各种栓塞剂可以阻断肝动脉大部分分支,有效地延缓侧支循环的建立,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了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结扎加栓塞前后的入肝血流量、肝功能和血中AFP浓度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肝固有动脉结扎加栓塞后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肝功能变化和AFP下降显著;一侧肝动脉结扎加栓塞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仅减少四分之一,门静脉血流量有所增加,对肝功能的影响不明显,AFP的下降也明显差于上组。提示了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肝动脉阻断后经门静脉化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4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蓉  吕玉玲  葛敏 《山东医药》2003,43(20):64-64
临床证实,肝癌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故选择性的减少或阻断肝动脉血供可使肝癌组织缺血、坏死、癌肿缩小。2001年8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4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50例老年人(60~93岁)及27例青年人(15~35岁)原发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多见于肝右叶(36例,占72.0%),巨块型(41例,占80.0%),边界清楚(35例,占70.0%),肿瘤内多发斑点状CT“密度更低区”(12例,占24.0%),门静脉癌栓(9例,占18.0%),动-静脉瘘(7例,占14.0%),肝总管内癌栓并肝内胆管扩张(7例,占14.0%),侵犯邻近周围结构(11例,占22.0%),肝内广泛转移(12例,占24.0%);肝动脉期呈多血供型(13例,占26.0%),少血供型(33例,占66.0%),无强化(4例,占8.0%),门静脉期强化(8例,占16.0%)。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比较,老年人原发性肝癌边界多清楚,胆管内癌栓多见,肝动脉期强化多为少血供;肝内转移、侵犯周围器官结构及门静脉期强化相对较少见;发病部位、形态类型、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肿瘤内CT“密度更低区”、腹水及肿瘤内出血等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差异性无显著性。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与评价老年人原发性肝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2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非肝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对解放军第305医院2000—2006年收集的126例HCC患者,常规行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和膈动脉造影,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同时进行肝动脉、非肝动脉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6例HCC患者中,111例为肝脏本身固有的寄生性供血,其余15例由肝动脉闭塞引起侧支动脉供血。非肝动脉供血与肝脏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切相关。用肝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配合SP导管行非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达92%。随访74例,1年及2年存活率分别为61%和25%。结论在HCC介入治疗中,除了肝动脉以外,还要积极寻找非肝动脉供血支。对具有非肝动脉供血的HCC采取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肝动脉闭塞,减少侧支供血形成。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当肿瘤增大直接侵犯黏连邻近器官,肿瘤可直接从该器官供养动脉中获得血供。由于解剖上右肝后有一部分无腹膜覆盖,直接与膈粘附的肝裸区,因此最常见的非肝动脉供血是右膈下动脉。本文通过分析17例肝动脉-右膈下动脉血供的块状型肝癌的联合化疗栓塞,以探讨其治疗块状型肝癌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肝癌的血供与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肝癌(SHCC)在其形成和增长过程中血供形式可出现不同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1)肝硬化再生结节发生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过程,而且伴随着结节内血供的动态变化。即在癌变发展过程中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的再生结节,其门静脉血供逐渐减少,肝动脉血供逐渐增多。(2)SHCC形成以后,瘤内血供并非全部来自肝动脉,仅为42.3%,门静脉供血仍占19.23%,其余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3)随着SHCC瘤体的增大,肝动脉血供逐渐增加,门静脉血供则逐渐减少。(4)SHCC瘤内门静脉供血多,则癌细胞分化较好;门静脉供血少,则癌细胞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8.
肝癌血供比较复杂。Kan等〔1〕认为原发性肝癌存在双重供血,中心以肝动脉供血为主,门静脉主要供养肿瘤浸润生长最活跃的边缘区。Wakabayashi等〔2〕认为,门静脉也参与了肝癌组织的血供,尤其是肿瘤的周边部分和较小的肿瘤结节。血供较小的癌结节、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肝癌,小肝癌多以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序贯介入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介入技术进步很快,使肝癌的治疗手段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及突破,目前经皮动脉栓塞化疗(TAE)及无水乙醇肝内注射(PEI)已在临床普遍应用,使肝癌的预后明显改善,半年生存率约为50%左右。采用B超引导下的综合序贯治疗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推荐。一、TAE的优点及不足肝癌时癌肿血供90%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供血量仅10%,因此阻断肝动脉后癌肿出现缺血、坏死、机化及疤痕形成;此外碘油选择性的在肿瘤组织内存留。并把与之相混的化疗药带进肿瘤内发挥持久效应。TAE的疗效与病变大小、栓塞剂剂型、血流阻断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但在其治疗过程中每每出现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加重,造成化疗推迟,减量和中断,患者病况迅速恶化而死亡。为了减少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其疗效,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中重要一环。我们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6):120-124
甲胎蛋白、a-L-岩藻糖苷酶和铁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原发性肝癌行肝脾动脉双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希罗达联合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循环射频消融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05例分析,健脾理气方联合介入疗法治疗肝癌远处转移25例临床观察,射频消融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的首选疗法 ,方法简便 ,疗效确切 ,自 80年代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 ,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了生存期 ,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将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肝癌的介入治疗包括放射介入治疗和超声介入治疗。1 放射介入治疗195 0年 Klopp[1 ]首创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TAI) ,开创了医学史上经肝血管介入治疗的新纪元。 Kato[2 ] 进一步开展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将肝癌的疗效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原理是 :肝癌组织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 ,…  相似文献   

13.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肝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肝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力法。无论是在肿瘤缩小、甲胎蛋白下降等疗效的观察,还是在生存率、生存质量的评价方面,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都是确切的。下面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肝癌介入治疗的进展作简要的概述。 1 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1.1 介入治疗原理 正常肝脏有两套供血系统,即肝动脉和门静脉,而肝癌的血供主要是来源于肝动脉系统。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肝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Seldingeg技术,经股动脉引入动脉导管,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到肝癌的供血动脉,这样动脉导管一端连着肿块,另一端连向体外,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缺氧诱导因子-1α分子构成、转录活化与肝细胞癌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HCC)多伴有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癌组织血供丰富,易发生肝内转移和门静脉、肝静脉、胆管癌栓形成,且术后易复发,预后差。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多步骤发展过程中,肝血供也发生特征性的变化,门静脉供血减少,肝动脉供血增加。癌组织局部微环境发生缺氧,癌细胞对缺氧的自身调节和适应机制主要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糖酵解及新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6):126-131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原发性肝癌中RASSF1A基因表达失活及其临床意义;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经肝门血管解剖和靶肝段染色引导下肝段切除术加术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TACE的直接后果是造成肿瘤局部血供中断或明显减少,使肿瘤局部不同程度缺血和坏死[1].CT灌注成像(CTPI)在定量分析器官及病灶血液动力学的同时还能提供精细的解剖学信息.本研究拟通过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存活区CTPI的研究,探讨CTPI在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指导进一步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给予动脉灌注化疗十三维适形放疗 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32例中有20例肝脏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CR PR)75%,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动脉灌注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单纯化疗(A组);化疗加碘油栓塞(B组);化疗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C组).结果5年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428例,386例经2个月~50个月随访.肿瘤缩小率:A组14%,B组55%,C组79%(三组间P<001).肿瘤基本消失:C组5%,A,B两组无1例消失.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A组0%,B组10%,C组45%,其中12例患者获Ⅱ期手术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见肿瘤区癌细胞全部或部分凝固坏死,瘤旁癌细胞稀疏.结论影响疗效因素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血供情况,门静脉主干瘘和癌栓、肝动脉插管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血供丰富的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因此理想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反映其血供特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已经明显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肝癌DSA、CT、MRI的诊断进展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